APP下载

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2018-03-31张桂珍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张桂珍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多媒体途径将精彩或重点的现场授课片段展示出来,并且这种展示是将一个片段的可生讲解当作一个整体的课件或课程项目来运作,不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课程讲解的浓缩,从形式的新颖程度上来讲,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小学数学,尤其是三四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说,微课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微课应用的作用

1. 微课应用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性要求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育系统面临着许多新的改革和挑战,对于本文所探讨的小学数学的三四年级教学来讲,其教材安排就体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程为例,进入三四年级后,其课程中对于数学概念认知无论从数学模型的类型和基本的数值类型上的教学内容都有所增加。

2. 微课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对于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来说,三四年级的课程内容丰富性就会明显提升,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教师为主导的理论知识讲解和灌输的方式。这容易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时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层次上,而缺乏教学过程的参与。这就造成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并不能实现透彻的理解,那么在应用上就更有难度了。微课教学这种模式注重学生对教学实施过程的参与,在微课教学汇总,常常截取的是授课内容精彩度比较高的片段,这本身就有利于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那么其对课程的参与就自然地会变被动为主动,整体的教学质量也就会随之提升。

二、微课教学应用

1. 利用微课教学,抓好重点教学

微课教学方式的特点就是教学过程精炼,教学重点突出。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可以从整体的教学课程安排结构入手,选取比较典型或难度较大的重点课程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来实施教学。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对称、平移与旋转,从内容上看,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要求,且这种转换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固定,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微课教学在这时就体现出了它的作用。教师可以将数学模型的对称关系以及其平移和旋转这种空间位置上的变动以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示在微课视频中,使他们直观的通过观察感受到空间位置的转换在数学概念上这会有效促进学生对图形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的理解,另外,对于图形关系转换这种通过直观的视觉观察才能理解图案的结构方式的教学内容,以微课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就可以将图案设计的流程在微课中一一展示,对学生来说,他们对图形的观察也会更直观更形象,相应的理解层次也就更深入了。

2. 运用微课教学,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在传统模式下,数学教学由于专业性很强,其教学开展往往采用教师主导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但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出现了不对等的现象。微课教学的出现可以有效改变这种模式。具体做法是,微课教学从准备阶段起就存在资料收集环节,教师可以将课程设计的环节以任务方式分配给学生,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微课设计的流程,也提高了学生在微课教学中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在授课阶段,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高教学内容的可视性促进学生参与,也就是说,尽量在短暂的有效时间内,将教学内容上的最核心、最关键部分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一切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在初始时都是由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的,而浓缩的微课教学恰恰给学生提问留下了充足的空间。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微课教学一般会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当微课教学的过程结束后,本質上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并没有结束,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对课后问题的回复,为再次的微课教学实施找到方向和重点。

3. 通过微课教学,解决数学难题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抽象思维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微课具有很强针对性的特点,通过微课来紧紧围绕某一个知识点,从而高效解决数学难题。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四年级下册对小数的四则运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对小数这种新的数值类型的运算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将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分别制作成单独的微课视频,然后具体深入地对每种运算方法进行细节讲解,减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新数值类型的运算学习更加形象化。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