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情感素养,优化课堂教学

2018-03-31王丹莹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邱少云教师应想象

王丹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阅读时能够实现文本与个体之间情感的沟通和对话。要使教材中的内容深入学生的灵魂,激发情感的共鸣,教师应多角度、多范畴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对美、对知识的追求,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小学语文课本有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带有强烈思想性和感染力,在讲读课文时,教师用自己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去感染、熏陶学生,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一、品读词句,体味情感

在小學语文教材中,篇、段、句、词、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其本身都具有很丰富的内涵,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教育水乳交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讲读法”或“读讲法”,关键都在于一个“读”字。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品读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让学生把其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读时随着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调而产生波澜起伏的变化,使学生出于口,入于耳,悟于心。

如我在教《一夜的工作》一文,指导学生品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时,让学生反复诵读,从读中体会到了总理不是一夜才是这样工作,而是他的一生都是这样工作的。他一生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此时,学生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共鸣,受到心灵震撼的情感教育,更加激起他们对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二、 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丰富的想象能掀起情感的波澜,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有重点地启发,引导学生想象,能深化主题,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丰富其情感体验。

如我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内心活动并结合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来了解邱少云的内心活动,通过作者痛苦、矛盾的心情,激发学生想象:在烈火烧身时,邱少云是怎样想的?顿时,课堂上小手如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邱少云会想:坚持,坚持,再坚持,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下定决心,严守潜伏纪律,坚持隐蔽,哪怕牺牲自己。”有的说:“他会想:请首长、战友们放心,我一定坚持隐蔽,至死也不会暴露目标,不给志愿军丢脸。”有的说:“他想:爸爸妈妈,永别了,请你们不要难过,你们的儿子是好样的!”这些想象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邱少云烈士肃然起敬,同时受到了纪律、信念、意志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激发想象,丰富了学生的的情感,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创设情境,升化情感

情感是在特定的情境和氛围中产生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情感导向更深的意境,能帮助学生把握情感的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升华他们的情感。

如我在教《草原》这一课时,边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边播放辽阔草原的画面:蓝天下,碧草上的牛羊好似珍珠撒,骏马好似彩云朵,小丘好似中国画……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再加上饱含激情的朗诵,激起了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这样结合课文利用投影、录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入情入境,获得了画面形象和语言形象的有机统一,进而扩展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讨论交流,抒发情感

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我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鲁迅先生不仅关心侄女,还关心广大青少年,关心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因此得到了人们的爱戴的情感体验。

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情感体验融入阅读中去,合理地发挥语言魅力,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邱少云教师应想象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快乐的想象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