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的分析及探讨

2018-03-31张瑾

上海工运 2018年7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目标企业

张瑾

在客户需求快速变化、技术创新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锐不可当的形势下,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性因素,而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潜能、提升人力效能,则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命题,也是企业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激励及其重要性

激励,是指通过物质或精神刺激来激发人的动机,并使人在外在因素驱动下向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就是要使员工看到自己的需求与组织发展之间的联系,使员工通过外在驱动产生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从而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

(一)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激励能够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期望行为的可实现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激励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在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往往都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等一系列激励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三)激励能够造就良好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机制包含着竞争精神,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四)激励有助于促进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赢发展。通过激励,把员工个人目标有效地引向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达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科学的激励机制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

物质激励是建立在人们对物质需求较为强烈的基础上的,物质激励的主要手段有基本薪酬、奖励薪酬、附加薪资和激励福利等,即有效发挥薪酬的保障功能、激励功能和边际功能。

精神激励主要指以满足人的被尊重、成长发展、自我实现等需求的激励方法。表扬、评先进、授荣誉称号、保送学习、进修、调换到重要工作岗位、晋升职称、提升职位等等都是属于精神激励的范畴,这种激励能激发人的工作动机,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强大驱动力。

物质激励是人的安全需求、自尊需求的不可缺少的依据,因此在员工的物质利益未得到充分满足时,激励应注重物质利益的原则,即使在个人的物质利益已被认为充分满足后,也不应该忽视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然而,物质的需求是较低层次的需要,所以物质激励的作用是有限的、表面的,随着生产力水平及员工素质的提高,应当把重心转移到以满足较高层次需求,即社交、自我实现等精神激励上去。

因此,物质激励是第一位的,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把重心转移到精神激励上。

三、建立以人为本、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激励机制

(一)满足员工的不同激励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员工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员工工作的动机正是为了达到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以满足员工的需要为基础,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性,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别激励,才能真正有效发挥激励的作用。

实践中,管理者可以针对员工岗位层次的不同,制定合适的激励措施。员工任职的岗位层次各不相同,有从事管理的,有从事技术的,有从事生产的。不同的岗位层次,需求也不一样,在对各个不同群体特点和需求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合适的激励措施以调动积极性。

(二)加强企业身心健康管理

健康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在组织内,员工的健康问题更多与人力资源以及劳动生产率联系在一起,目前已有专家提出将关心员工身体健康称为企业健康管理,并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中。在《劳动合同法》环境下,建立企业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当前企业对员工健康的关注通常采取定期体检的方式,这对于预防很多疾病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企业应进一步对员工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行调查了解,实现员工个人健康的良性循环,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必需的健康跟踪及实时的健康咨询,并进行合理的工作方式的选择、工作方式建议及健康提醒等方式,缓解公司员工亚健康状态,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有专家调查得出健康预防和疾病治疗费用的关系小于1∶100的结论,可见企业健康管理用很小的成本换来了持续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可以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尊重和感激,从而调动了劳动积极性。

健康管理的同时,企业也应对员工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情绪控制力和心理调节力,对于他们事业上的挫折、感情上的波折、家庭上的裂痕等各种“疑难病症”,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建立起正常、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营造出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支援、互敬互爱、团结融洽的同志氛围、朋友氛围、家庭氛围。

(三)营造开放式的沟通平台

开放式的沟通平台能够加强员工与管理者以及员工之间的多向沟通,使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认识和解决重大问题成为可能。良好的沟通平台也有助于员工就发现的问题或认识到的潜在问题与管理者进行主动的沟通,迅速地解决问题或避免问题出现和扩大。沟通必须使每个员工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在公司战略中的位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及如何做才能使公司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沟通的方式将直接影响沟通的成效。沟通前应进行充分准备,并依照不同员工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和方法;与员工平等地进行沟通,消除等级观念,充分尊重员工的思想和观点;在沟通的过程中,要给予员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充分表达,认真聆听员工的意见、想法和主意;开放、坦率、真诚地进行沟通;要善于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员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民主激励

民主管理是让员工共同参与决策,强调以命运共同体的形式调动员工参加管理的积极性,使员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让员工经常参与企业重大事情的决策与管理,鼓励员工多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员工就会亲身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就是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个人只有依附或归属于企业才能发展自我。

(五)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让所有员工参与发展成果分享的计划,其主旨是使员工可以凭借自身对企业做出的贡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终身获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通过一系列薪酬、福利等利润分享措施,让员工切实感觉到由于自己的辛勤劳动,企业效益得到了提高,同时企业效益的提高也直接带动自己生活得更好,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及主人翁精神增强,从而将企业意志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立足岗位,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形成企业与员工和谐共融、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结合,使得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企业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在资本运作中更合理地重新配置人力资源,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满意度、忠诚度服务,为降低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服务;还可深度挖掘人力资源潜能为人力资源,为实现组织内成长及岗位上升提供条件。通过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能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价值观、个性、能力以及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发展道路计划,在企业中找出符合员工职业生涯关键要素需求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使企业发展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实施过程相吻合,从而使得企业和员工达到共同发展。

(七)建设富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从而创造出企业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企业文化的周围,使职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他们把个人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产生一种归属感,愿意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从而使企业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员工与企业和谐发展。

四、结论

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现代企业需要建立人性化的、科学的激励体系,善待员工,关爱员工,让员工真正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从利益与发展角度找到企业和员工间的最佳融合点,将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企业发展之中,使员工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目标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