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2018-03-29刘振峰

关键词:发病机制治疗效果

刘振峰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入院的老年痴呆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西医药治疗,给予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76.00%(2=5.0003,P=0.025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4.00%(x2=4.1528,P=0.0416)。結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老年痴呆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痴呆病;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2

老年痴呆病是属于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老年痴呆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降低,识别能力降低[1]。老年痴呆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记忆力严重降低以及识别能力严重降低。早期老年痴呆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仅会表现为沉默少语,或者不愿意与其他人沟通交流等,随着疾病持续发展,后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越来越严重,导致患者缺乏基本伦理道德观念。老年痴呆病是属于人体大脑持续性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痴呆病发生率也随着增加。临床对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的老年痴呆病以通过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分析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入院的老年痴呆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2例(48.00%),女13例(52.00%);年龄65至87岁,平均为(75.50±3.85)岁;病程1至6年,平均病程为(2.25±0.75)年;症状表现:记忆障碍有6例(24.00%),精神错乱有5例(20.00%),幻觉妄想有1例(4.00%),语言功能障碍有13例(52.00%)。研究组男13例(52.00%),女12例(48.00%);年龄66至88岁,平均为(75.40±3.90)岁;病程1至5年,平均病程为(2.28±0.68)年;症状表现:记忆障碍有5例(20.00%),精神错乱有6例(24.00%),幻觉妄想有2例(8.00%),语言功能障碍有12例(48.00%)。两组老年痴呆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施行西医药治疗,具体:药物选择奥拉西坦注射液15 g加尼麦角林加尼莫地平,持续治疗3个月。

1.2.2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即奥拉西坦注射液+中药补肾益智汤。奥拉西坦注射液用法剂量具体:4 g/d,持续治疗3个月。中药补肾益智汤具体方药包括:枸杞子15 g,当归15 g,熟地黄15 g,柏子仁15 g,川穹10 g,远志10 g,石菖蒲10 g,水蛭3 g;水煎服;一日1剂,分早午晚3次温服(餐前)。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疗效,并作比较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

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内容以及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分为4度,包括显效、有效、好转及无效。其中,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表现均消失,可以自理生活,且有记忆力、判断力、计算能力,能够进行一般社会交往。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表现未完全消失,部分生活可以自理,有记忆力、判断力、计算能力,对一般常识问题可以理解。好转:经治疗后部分临床症状表现消失,但不可自理生活,记忆力、判断力、计算能力较差,病情不稳定而且容易复发。无效:经治疗后未达到显效、有效、好转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其中有15例显效,显效率为60.00%(15/25),有5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20.00%(5/25),有4例好转,好转率为16.00%(4/25),有1例无效,无效率为4.00%(1/25),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24/25)。其中有9例显效,显效率为36.00%(9/25),有6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24.00%(6/25),有4例好转,好转率为16.00%(4/25),有6例无效,无效率为24.00%(6/25),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19/25)。两组比较可知(x2=5.0003,P=0.0253)。

2.2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有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1/25);对照组有4例恶心,有2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6/25);两组比较可知(x2=4.1528,P=0.0416)。

3 讨 论

老年痴呆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老年痴呆病属于多种病因机制的疾病,患者伴有神经化学变化以及特征性神经病理性变化。老年痴呆病与遗传、环境、机体代谢、年龄、头部外伤等多种病因因素关系密切。早期老年痴呆病患者的病情不明显,而随着疾病持续发展,症状会越来越严重[2]。

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环境因素、代谢因素、遗传因素、头部外伤因素及老龄等有关。结合老年痴呆并的发病机制特点,充分了解掌握,从而根据老年痴呆病患者的的疾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往临床结合老年痴呆病的疾病特点,以采取西医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西医药具体一定毒副作用反应,且药物依赖性强,因此治疗效果不理想[3]。在中医药中,老年痴呆病属于“神志病变”、“健忘”、“癫狂”等病症范畴。老年痴呆并患者多表现为肝肾亏损、心脾不足、经血减少、脑脉缺氧等,临床结合患者的疾病特点以及身体状况,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避免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疾病预后。本次研究中,在西医药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补肾益智汤的疗效满意。中药补肾益智汤方药治疗原则为补肾添精,逐於通窍,可以从疾病根本上对症治疗,使脑神经细胞代谢有效改善,并且营养神经元,从而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4]。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老年痴呆病的临床疾病特点,应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使用西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晓婷,周 静.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治果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8):96-97.

[2] 李世信.探讨老年痴呆病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2):128.

[3] 王子峰.探讨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7,17(10):22.

[4] 高丽杰.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162.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发病机制治疗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肝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