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8-03-29苗霖公维凤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

苗霖 公维凤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热互结证中采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对临床疗效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血管内皮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热互结证患者中采用小陷胸汤加味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热互结证;小陷胸汤加味;血管内皮功能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2

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以及冠状动脉痉挛所致,中医理论中认为该疾病属于胸痹心痛病的范畴[1]。中医治疗因具有多组分、多靶点且副作用小的特点逐渐被患者所接受。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痰热互结证患者41例采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并探讨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临床疗效的影响。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2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53~69岁,平均年龄(61.52±3.58)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54~70岁,平均年龄(62.41±2.68)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凝聚、抗心肌缺血以及抗凝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药材成分:丹参15 g,法半夏10 g,瓜蒌皮15 ,黄连10 g,黄芪30 g,瓜蒌仁15 g,党参15 g,当归10 g;用水煎服,1剂/d,2次/d,200 ml/次。两组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疗效标准[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显示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0.5~1.0 mV;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出现加重迹象,心电图较治疗前无变化。治疗1个月后,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为97.56%(40/41);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为80.49%(33/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3,P<0.05)。

2.2 血管内皮指标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NO为(55.36±4.25)μmol/mL,高于对照组(47.88±4.58)μ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6,P<0.05);ET为(86.57±4.25)pg/mL,低于对照组(93.74±5.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8,P<0.05)。

3 讨 论

祖国医学中胸痹、心痛病机为心脉痹阻,胸痹病邪常相兼为病,主要以痰热互结证为主。小陷胸汤主要由瓜蒌、黄连、半夏三味药组成,瓜蒌性寒能下胸中之气,通胸隔之弊;黄连性苦寒能泻胸中之热,与瓜蒌相结合能清热化痰;半夏性辛温散胸中之结,与黄连相结合,能清热化痰、消痞散结;故三种药材相结合能消痰散结、散瘀活血、清热泻火[3]。而小陷胸汤加味是在小陷胸汤基础上加丹参、当归以活血化瘀,加党参、黄芪以补气行气,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研究表明,瓜蒌能使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增强;半夏能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且能够调节血脂;黄连能够使心肌细胞增殖受抑制,进而使心肌肥厚延缓,改善心肌重构,故采用小陷胸汤治疗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进而使血管内皮维持正常功能。NO是主要舒张血管活性物质,ET是收缩血管活性物质,NO可拮抗ET的收缩血管作用,两者平衡是调控血管张力的关键因素;若患者ET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则两者之间平衡被打破,进而导致血管收缩,加重患者病情。而小陷胸汤加味能够调节NO、ET失衡,进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肌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水平低于對照组,说明小陷胸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较单一的西医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其疗效。

综上所述,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采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冯 妍,徐 浩,王以新,等.不稳定型心绞痛基于主题模型的不同兼症及合并病中医治疗方案优化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2017,12(1):9-13.

[2] 延秀敏,樊瑞红.温阳活血法内外同治阳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7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7,58(19):1666-1670.

[3] 胡 光,程小龙,曲 冰.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7,34(4):86-88.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对冠脉粥样斑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探讨
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肌钙蛋白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后价值
阿利沙坦酯联合匹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