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8-03-29李晓阳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观察

李晓阳

【摘要】目的 主要就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就我院的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82例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1例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治疗中主要是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是进行常规药物和氯吡格雷,同时外加综合护理干预,随后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绞痛的内科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1

在临床上,急性心绞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属于急性冠心病动脉综合征,为了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因此,本文就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要是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2例急性心绞痛患者;该些患者基本经过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绞痛。共52例男性患者和30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42-75岁年龄段之间,平均年龄(62.3±4.1)岁。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1例患者。

1.2 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主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使用剂量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而调整。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藥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75 mg/d,连续治疗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心绞痛症状消失,且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部分症状得到了好转,且心电图的ST段的缺血性下降情况,出现了约为1毫米的回升。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无任何变化,或者有症状加剧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该两组患者都有进行药物治疗。可是在临床治疗结果方面,却是不同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临床疾病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与改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观察组的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较,可知其组间数据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心绞痛,是临床心血管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如果患有该种疾病,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避免病情的恶化,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梗死。目前,该疾病在临床上,多使用药物来进行控制治疗。其中氯吡格雷,发挥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该种药物,属于一种受体阻滞剂。患者在服用常规治疗药物后,服用该药物,可以促进药物中含有的ADP受体阻滞剂,快速的与血小板中含有的同类型受体,进行有效的结合,最终阻止了纤维蛋白原,以及糖蛋白受体的相互融合,有效的抑制了患处血小板的活性,并且阻止了集聚,避免了血栓情况发生,改善了血液不通情况,因此治疗心绞痛效果较好。但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性,实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氯毗格治疗过程中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心绞痛时,具有明显的药物协同作用,增强药用效果。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比对照组更高,这足以说明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有效性。

总之,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急性心绞痛患者心内科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能够提升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时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结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不断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凡灵.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3):150-151+179.

[2] 赵双婵.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161-162.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观察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