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早期康复的影响效果评价

2018-03-29高松柏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高松柏

【摘要】目的 评价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分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纳护理干预。比较Barthel指数、FMA评分、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纳护理干预,其生活自理能力可见显著改善,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护理干预;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2

急性腦血栓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生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较高,且患者存在诸多的后遗症,其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对其病情恢复以及预后具有较大影响,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1]。本文笔者为了辩论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早期康复的效果,特收集自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查究,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观察组女性18例,男性25例,年龄区间是46~72岁,平均年龄为(59.06±12.28)岁。对照组女性16例,男性27例,年龄区间是48~73岁,平均年龄为(60.52±11.86)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突出(P>0.05),可进行对照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治疗,观察病情,饮食清淡。

1.2.2 观察组

①肢体运动:告知患者卧床休息,指导其通过健侧肢体的运动带动相应患肢和关节的运动,进而加快局部血液的流通,避免肢体功能衰退。定期按摩患者的大小关节,改变其体位,主要采取侧卧位或者平卧位,避免出现肢体萎缩或者压疮。②站立训练:自发病起的5天可指导患者步行训练,主要以坐位为主,在有支撑的情况下取站立位,在原地缓慢行走或者踏步,训练时间逐渐延长,但要以患者耐受为主[2]。③认知、语言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发音口型练习,刺激其听力,对错误的字词进行纠正,待其语言功能逐渐恢复之后,可鼓励患者多与其他人交流,有助于提高患者记忆功能。④生活干预:告知患者饮食宜清淡,吞咽宜缓慢,饮食多以流质为主,食物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热量含量要丰富,对碘、盐的摄入要严格限制。⑤肌力恢复: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运动方式,例如行走、抬臂、抬头以及坐立练习等,促进患者肌力早日恢复。

1.3 评价指标

1.3.1 Barthel指数

评价内容共10项,满分为100分,严重功能障碍介于0~20分0~20分,分值的高低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高低成正比。.

1.3.2 FMA评分

是指对运动、感觉、平衡以及关节的活动度及疼痛的评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3.3 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Barthel指数、FMA评分、住院时间。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住院时间分别是(70.67±19.28)分、(96.24±3.16)分、(12.26±3.28)d;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住院时间分别是(51.53±17.57)分、(89.43±8.04)分、(20.84±5.17)d,Barthel指数、FMA评分观察组显著较低,住院时间观察组显著较短,具统计学差异(P<0.05),t分别是4.7805、5.1616、9.1585,P<0.05。

3 讨 论

急性脑血栓血流速度较慢,血液过于黏稠,血管壁上聚集了大量的物质,进而形成血栓,该病多见于老年人群,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治疗难度较大,且患者身体恢复速度较慢,当前在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该病的发生率有显著增加的迹象,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肢体运动、站立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生活干预以及肌力恢复等多方面的干预,加快了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起到了强身健骨、活血益气的功效,脑组织细胞的活力明显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本文研究示: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较对照组的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综上所述:急性血栓患者在早期的康复护理中采纳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安全可靠,广大患者值得信赖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兰芳.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38-139.

[2] 许 飞.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266-267.

[3] 陈丽娜.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256-257.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针对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中肢体功能复健的思考与探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神经节苷脂和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