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

2018-03-29安艳丛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冠心病

安艳丛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份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共11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综合治疗方法应用到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有助于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应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2

今年来,我国已经逐渐步入到老龄化社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发病概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解可知,是由于異常脂质代谢所引发,导致患者出现心脏缺血及动脉管腔狭窄,引发患者出现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慢性肺源性疾病及冠心病同时出现,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具有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共11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男患者32例,女患者23例,年龄为61~78岁,平均年龄为(65.3±3.2)岁。观察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7例,年龄为62~76岁,平均年龄为(64.3±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内容包括:强心、利尿、抗生素、改善心脑供血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疗方法,给予患者预防感染治疗,使用头孢类光谱抗生素治疗方法,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心输出量,改善患者的心脏承重能力。降压使用贝那普利及多巴胺。心力衰竭治疗使用小剂量的强心利尿剂。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观察患者的心肺功能、血压及血脂变化情况[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心电图ST段明显下降;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心电图检查结果未发生任何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1.25±1.03)d,住院天数为(14.63±3.52)d;对照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3.55±2.53)d,住院天数为(21.63±5.52)d;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例数为40例,显效率为72.73%;有效例数为13例,有效率为3.64%;无效例数为2例,无效例数为3.64%,总有效例数为53例,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患者的显效例数为29例,显效率为52.73%;有效例数为13例,有效率为3.64%;无效例数为13例,无效例数为23.64%,总有效例数为42例,有效率为76.36%。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作为内科中的一项常见病,多发于老年患者中,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出心绞痛及呼吸困难等表现,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所致,具有病死率高、病程长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在对该项疾病进行治疗时,应采用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效果。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中,导致患者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血液流动速度明显下降,导致血压黏稠度上升[2]。

临床研究表明,应对患者实施抗感染、吸氧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硝酸甘油,来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扩张患者血管,减少患者的心脏沉重能力。有助于帮助心功能不全患者,补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改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患者综合治疗方法,有助于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将综合治疗方法应用到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有助于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应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春玲,刘庆鹏.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J/OL].系统医学,2016(07):38-40.

[2] 赵春玲,刘庆鹏.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6,1(07):38-40.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硝普钠微量泵注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的临床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