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2018-03-29丁向党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丁向党

【摘要】目的 总结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0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总结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特征和治疗预后。结果 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诱因是情绪激动和体力劳动诱发,少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无诱因。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有诱因,有效治疗后患者康复。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號】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2

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和缺氧引起的心前区疼痛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种类型。心绞痛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代谢紊乱、遗传因素等。将我科收治的100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

100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52例(1组),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2组)。1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2.45±2.0岁,病程1~12年。2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2.31±2.1)岁。

1.2 治疗方法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实际病情给予拜阿司匹林、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次,1次/天)和万爽力(口服,20 mg/次,3次/天)治疗15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本组患者在抗血小板、降脂、硝酸脂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万爽力(口服,20 mg/次,3次/天)静点丹参川芎嗪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治疗,治疗15天。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治疗期间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

1.3 判定疗效

疗效显著:心绞痛发病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均减少75%以上,心电图正常。

有效:心绞痛发病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均减少50%~75%,心电图明显改变。

无效:心绞痛发病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减少50%以下,心电图无变化。

恶化:心绞痛发病次数和发作时间未减少,增加。心电图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临床特征:稳定型心绞痛52例,患者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表现心前区疼痛,手掌大小,有烧灼感。其中37例是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发,15例是由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等诱发。

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患者表现胸闷、气短、四肢乏力,伴有恶心、呕吐。29例患者由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诱发,19例是自发性疼痛,无明显发作诱因。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52例患者治疗后显著疗效34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7.6±1.9),治疗后2.5±1.2,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治疗前(3.5±1.6)分,治疗后(1.9±1.1)分,发作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48例患者治疗后显著疗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6%。

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11.6±1.5),治疗后(3.4±1.5),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治疗前(13.4±1.9)分,治疗后(3.8±1.2)分,发作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稳定型心绞痛指在一段时间内发病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绞痛,发病诱因多为劳累,发作特点没有明显改变,稳定劳累心绞痛,可由不良生活习惯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自发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和恶化性心绞痛等。

心绞痛患者多可以生存很多年,有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风险,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患者预后差,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心功能和预后相关。本组资料显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前区胸痛,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明显诱因,诱因多为情绪激动和体力劳动。发作持续时间为5分钟左右,治疗有效率可达9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诱因部分有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少部分为自发性心绞痛,持续时间达30分钟,治愈率为90%。

总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病以心前区胸痛为主要表现,可有明显诱因,发作持续时间可有几分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主要表现是心前区胸痛,诱因可有可无,发作持续时间长。临床上诊断明确,给予对症治疗两类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可以得到减少和缩短。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 俊,孟冠南,陈小林,袁双双,刘 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02):234-235.

[2] 蒋年新,葛俊炜,钟春林,李岩松.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06):19-21.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银杏达莫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速效救心丸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观察
口服麝香保心丸至少6个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