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想数学学得好,抓住阅读这块“高地”

2018-03-29江苏省靖江市靖城街道柏木小学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破题读题高地

□文/江苏省靖江市靖城街道柏木小学 刘 敏

总有家长问我:为什么我孩子的数学总是学不好,数学成绩总是上不去?

分析这些数学成绩上不去的孩子,专注力差是重要原因,但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也是极为重要的诱因。

常有人说,数学怎么与阅读有关?阅读不是语文的事情么?其实不然,往往语文学不好的孩子,数学也比较困难。

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曾调查分析过数学成绩落后同学的做题情况,发现:他们之所以数学学不好,与他们题目读不连贯、题意理解不清有密切关系。

说到数学读题,我曾特地做过一次实验:要求全班同学一个接一个朗读一道数学习题。总以为让五年级的学生朗读一道数学习题,一定是一件十拿九稳的事情。结果让我非常震惊:能够流利而顺畅的将题目读完的仅有不到40%,有20%的同学读起来结结巴巴,甚至还有10%左右的同学读不下去。

试问:连一道题都不能完整连贯的读完,又怎么能指望学生能够去理解数学题目的内涵,或者说题目中隐藏的解题关键呢?

要想数学学得好,学生得具备很强的数学阅读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必须做到三点:

1.注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预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语文上用得多,数学上用得少。为什么数学上用得少?这是因为不少学生包括一少部分老师觉得数学是理科,逻辑性的内容多,需要死记硬背的少,预习用处不大;而语文是文科,感性的内容多,需要死记硬背的多,预习用处很大。这其实是一种误区。数学学习同样特别需要重视预习环节,一来可以让学生学会自学;二是也是让学生预知第二天上课的内容,有一个较好的心理“预设”。

值得注意的是:预习,不是完全丢给学生,让学生“自生自灭”。指望没有掌握预习方法的学生,能够完成预期的预习目的,是不现实的。作为老师,在布置数学预习作业时,还是要给学生做一些引导和帮助的,最好能够罗列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自学,这样能“事半功倍”。久而久之,老师逐步放手,先让较好的学生尝试提问题老师评点,再让学生自我提问题,慢慢的掌握预习方法。

掌握方法后,学生就能够对教材进行行之有效地阅读,了解所学内容的目标,重点与难点以及与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自己不懂或不足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听课。

2.注重读题,提高学生破题的效率。

读题,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仅是特指学生做习题时的读题,更包括学生在听课时的例题读题。有的学生为什么听课像听“天书”呢?一方面是专注力差容易开小差;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没有读懂例题,理解不了例题中的关键信息,已至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读不懂题的关键是学生不能敏锐快速地从题目中提取必要的、有用的、重要的信息。正如古代科举八股文一样,作为考生,如果理解不了题意,破不了题,何谈解题呢?

当然,指望学生与生俱来就有读题进而破题的能力并不现实。作为老师,一定要注重读题,不仅仅是让学生大声的朗读一遍题目,还要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题意,通过圈划等方法明确题目的关键信息以免落入出题者的“陷阱”。

事实上,破题能力至关重要,很多知识单独去出题,学生很容易“破题”。一旦将知识杂糅到一起进行创造,学生因为无法从文字中捕捉信息联系已学过特别有效。

数学读本,并非单纯的数学知识,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蕴含着丰富的各学科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更为重要的是,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看到数学知识的运用乃至于“举一反三”。

值得警惕的是,有一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对那些故事情节感兴趣,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储备,未尝不是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

为此,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可以先帮助学生列好阅读提纲,及时提醒学生在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教师可以依据提纲和训练题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再针对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让学生集中阅读。◇

猜你喜欢

破题读题高地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燕晗高地
高地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懂问题的能力
深化创新 破题前行
医改举措“单兵推进”亟待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