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助学习小组”班级的建立与培养

2018-03-29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校邹冰秋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记录员汇报职责

□文/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校 邹冰秋

“互助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某项共同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从而完成任务的学习。“互助学习小组”是将班级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因素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有明确的责任与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将班级建立成互助学习小组,并对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结果等情况进行管理与评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任务中来,从而较好的完成任务;有利于较好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即时思维能力;有利于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督促,迫使学习滞后的学生、性格内向学生、协作能力差的学生进入到互助学习中来;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激发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意愿。那么如何组建互助学习小组,如何有效的管理互助学习小组,如何有效的评价小组的互助学习,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互助学习小组”的组建

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首先要建立互助学习小组。互助学习小组成员由多少个学生组成?如何组建?小组成员的分工及职责是什么……,这都需要教师精心思考、设计。

(一)互助学习小组角色定位及组建

随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小组互助学习的学习方式已逐步被大多数教师接受并实施,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几乎每节课教师都会实施小组互助学习,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多数互助学习是无效的。学生在互助学习时存在着这些现象:有的小组是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说,但谁也不知道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是由一个人说,其余学生当听众,既不补充发言也不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学习滞后的学生自己做自己的事,不参与小组的交流……。小组汇报时,负责汇报的学生汇报:“我认为……”,“我的想法是……”诸如此类言语,而不是经过小组互助学习后,集体智慧的呈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小组成员的数量不够科学或分工不明确的原因造成的。

1.互助学习小组成员的数量及成员构成

美国教育家杰克布斯指出:“一般而言,不论从教室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方面看,四人小组都有许多便利之处”。从实践来看,科学的、便于调控的小组通常以4人组成的小组最为高效灵活。因此,互助学习小组成员的数量最佳为每小组4人。

2.互助学习小组成员的角色定位

当确定小组成员的数量后,如何选出这4位成员,更要精心思量。我们不妨用倒推的思维进行思考。当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学习时要做些什么?在进行小组汇报时,谁负责把小组的意见表达清楚?当小组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谁来做出相对合理的决定?当小组互助学习时声音过大,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时,谁来提醒……。同时要让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各自的职责。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可以确定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别为:小组长、发言人、记录员和调控员。有了这样的角色定位,就便于小组的组建了。我们可以把学生根据这4个角色分为4大类,如:有领导才能的分为一大组,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大组,字迹工整的分为一大组……,然后教师综合这四类学生的身高、性别比例、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组建成总体实力相对均衡的4人互助学习小组。

(二)互助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及职责

互助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及明确的职责是实施有效互助学习的重要前提,当小组成员们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怎么做?做的意义与价值时才有目标和动力。当小组成员的角定位明确后,相应的职责就明确了。小组长是领导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所以他的职责就是:负责和协调小组互助学习时所出现的全部情况,包括组织组内同学进行讨论、安排组内同学发言的先后顺序的、当组内出现不同意见时的决策、小组成员之间出现摩擦时的调解等等;发言者是表达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所以他的职责就是:负责把小组成员经过交流、讨论、思考后的想法、做法以及是怎样做的、发现的问题、困惑、小组内还未解决的问题等小组形成的共同结论进行归纳、概括并汇报给老师及其他同学。记录员是记录速度相对较快,字迹相对工整的学生,所以他的职责就是:负责将小组内形成共同的想法、做法及怎样做的、发现的问题、困惑、小组内还未解决的问题等及时记录下来,与发言者协作、配合把小组形成的共同结论进行清楚明白的表达;调控员的职责是当小组讨论声音过大影响到其他小组学生思考时、小组的某位成员交流时间过长超出分配的时间时、小组进行全班汇报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时……,调控员就要进行提醒。这样有了明确的角色分工,学生也就明确了自己的具体任务,他们就会形成角色定位,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他们就拥有了学习的动力。

最初组建小组时,可采用这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角色分配的模式。当小组互助学习进行了一定的时间,学生们都熟悉了这种学习模式且非常明确小组内的角色构成和对应的具体责任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承担的轮换,以便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采取由组员来商定每位同学的角色和责任的模式,或者采取由学生自己选定喜欢的角色和责任的模式。

二、“互助学习小组”的培养

小组互助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任务中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协作从而较好的完成任务,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迫使性格内向,不善于协作,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滞后的学生解决问题。但若学生不会协作,不能迫使性格内向,不善于互助,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能力好的学生不善于帮助学习滞后的学生解决问题……,那么小组互助学生只能流于形式,不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还浪费时间。所以如何培养小组的协作能力,让每一位角色承担者都能各行其事,各施其责,让小组互助学习落到实到时处,不流于形式,是实施小组互助学习的关键。建立什么样的奖励、督促机制才能有效的激励、督促学生有效的互助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文化的建设、用具体的实例教会学生协作,设立“积星换物”等让学生看得见的奖励等方式培养小组的互助能力。

(一)互助学习小组文化的建设

当4人互助学习小组建立后,为了让小组成员树立小组意识,增加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激发学生进步、共同发展的热情。教师可以让4人小组共同商定一个小组的名字,设计一个小组的logo并画在铭牌上,设计一句简短的、积极向上的口号,本学期的共同目标等。每学期伊始,让所有的小组成员以组为单位到讲台上去合作介绍自己小组的名字,展示小组自行设计的铭牌,解释小组logo的含义,共同喊出小组的口号和本学期的共同目标。这样有助于小组意识的树立,小组凝聚力的培养。

(二)互助学习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有效的互助学习是实施互助学习小组教学的核心。但学生有效的互助学习的能力并不是与身具来,一说就会的,他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培养,才能逐渐达到预期的效果。培养学生互助学习能力可采用以下方法。

1.用具体实例教会学生互助学习及汇报展示

学生最初进行小组互助学习时是不知道该如何各行其责进行互助学习的。这就需要教师用具体的实例教会学生如何协作。教师可以利用其他时间教会一个小组如何互助学习并进行展示。如:若第二天要学习“9加几”,那么就可以在它的前一天教会一个小组如何进行互助学习。具体操作为:教师请学生计算9+6=?,并在草稿本上写出思考的过程→学生独立试做→小组互助(教师先告知4位角色这时该做此什么?这时小组长的职责是安排好发言的顺序;调控员的职责是若听见交流的声音大了,提示控制音量,教师提示小组长组织大家商定采用哪些方法,当确汇报哪些方法后,提示记录员记录方法①数:10、11、12、13、14、15。②凑十法:9+6=15。记录员完成后教师教发言者汇报)→全班汇报(教师提示组长请所有成员都到讲台上进行汇报,记录员把记录的方法放在投影仪上。组长组织汇报:请大家听我们说。发言者汇报:我们小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第二种……。记录员仔细倾听发言者的汇报,发言者说到哪儿,记录员的手就指到哪儿。调控员观察其他哪些学生没有认真倾听)。这样经过多次预演,学生达到要求后,第二天教师方可请这个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并提醒其他小组认真观看、模仿。这样分批次的对每个小组时行提前互助学习预演,并引导其他学生对台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小组有效互助学习的能力就会逐渐形成。

2.建立“家长观察团”帮助教师观察协作互助情况

学生在进行小组互助学习时,教师只能对其中的一组或二组进行指导,对于其他小组的互助学习情况既不能了解又不能指导。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教师可组建“家长观察团”请家长们帮助观察、指导、反馈发现的问题。在请家长帮助观察时,教师可设计相应的观测单并对家长进行观察培训。教师要让家长明白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掌握了哪几个点才算达到了学习目标,家长要了解观察、指导小组的角色分工、具体职责以及互助的步骤,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应如何及时指导……。课后还要组织家长们进行观察、指导反馈,反馈小组互助学习时存在哪些问题,可如何改进等。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师上课时指导范围小的问题,还让所有学生明白互助学习时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提高了小组互助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目标还得以高效落实。

(三)建立良好的奖励机制

良好的奖励制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小组互助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树立团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意识,有利于小组互助学习的落实。在设计互助学习小组奖励机制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定期奖励优秀小组及个人。互助学习小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所以对互助学习小组的评价机制一定是基于团队考核,以小组考核为主,个人考核为辅。教师可以采用“积星制度”即对小组协作得好的方面给小组加星,并每周进行奖励。只有这样才能把小组成员都卷进来,为小组的进步而努力。同时也要注意对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有进步的学习滞后的学生也要进行奖励,这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会因为组内有学习滞后的学生而埋怨,学习滞后的学生也不会害怕因为自己的原因给小组“拖后腿”。第二,及时反馈考核情况。对于互助小组的“积星”情况,教师应设立荣誉台,并每天用固定的时间进行反馈和点评,公布每个小组每天的得星情况,在哪些方面得了多少颗星,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这样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第三,让奖励看得见。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进行奖励时一定要注意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精神奖励教师可进行全班表扬,发奖状,在领奖时给小组照相,并把照片放入班组QQ群,与家长联系共同表扬……。物质奖励可以买些学习用具,糖果……,让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进行对换。第四,要联合该班级的各学科教师共同采用相同的小组学习、管理、评价方案,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有利于小组互助学习的落实,培养学生的互助学习能力。

总之,“互助学习小组”班级的建立与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对互助学习小组成员精心的组建,各科教师齐抓共管、坚持不懈的用共同的方式进行培养与管理,才能让学生快速的掌握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小组互助学习才有实效。◇

猜你喜欢

记录员汇报职责
快来和小小记录员一起围观家乡新变化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有趣的科学课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时间记录员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