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平县香蕉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3-28陈德香李聪元王正平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政策扶持香蕉基础设施

陈德香 李聪元 王正平

摘 要 对金平县香蕉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优势劣势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创新技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政策扶持、注重示范引领等香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香蕉;基础设施;政策扶持;打造品牌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6.045

金平县是云南省香蕉主要生产县。香蕉产业是金平县的传统产业,也是主导农业产业。近年来,金平县种植香蕉按照“三高”(即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种植理念进行生产管理。同时,金平县香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峰,达15 493.33 hm2。因此,从香蕉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金平县持续发展香蕉产业的对策措施。

1 香蕉产业的基本状况

1.1 香蕉产业发展简介

金平县香蕉种植历史悠久,1970年全县香蕉种植面积69.80 hm2,1980年增至479.00 hm2。大面积引种种植始于1986年,当年政府给予扶持,群众种蕉积极性高,全县香蕉种植面积达到3 889.20 hm2,使香蕉发展成为金平热区的特色“拳头”产业。1990年,金平天宝蕉被评为云南省优质水果。1997年,金平县农业局从云南省香蕉组培苗基地——红河州茶桑果站引进香蕉组培苗进行试验示范种植,获得了成功。1998年至2003年,县农业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大力推广香蕉组培苗,使金平香蕉种植由传统吸芽苗向组培苗种植转变,山地种植向坝区种植转变,坡地种植向大田种植转变。2001年,县人民政府引进广州大唐果蔬实业有限公司到金平勐拉进行香蕉产业开发,采取“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种植经营模式,使金平香蕉产业逐步向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种植管理水平迈进,促进了金平香蕉产业化的快速发展。2005年6月,该公司生产的“天时”牌和“地利”牌香蕉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使金平香蕉成为红河州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七个产品之一。2004至2007年,金平县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云南·金平冬季香蕉交易会”,吸引了许多客商到会,使金平香蕉在市场上逐步提高了知名度,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1.2 种植分布及组织化程度

金平县香蕉主要集中在海拔800 m以下地区种植,部分农户种植海拔达1 200 m,主要分布在红河、藤条江两大水系河谷地区的勐桥、勐拉、者米、金水河、老勐等12个乡镇。全县境内香蕉生产企业有13个,香蕉专业合作社6个,地理商标认证1个。

1.3 面积及产量

2018年金平县香蕉种植面积15 493.33 hm2,预计总产量44.36万吨,总产值74 267万元。

1.4 产业总体效益

香蕉产业总体效益约有183 692.4万元,产业效益分析如下。

农业产值:全县香(芭)蕉面积15 493.33 hm2,收获面积预计15 266.67 hm2,按平均每667 m2种植120株,损失率10%,每穗平均重18 kg计算,667 m2产量1 944 kg,总产量44.52万吨,平均单价3元计算,每667 m2产值达5 832元,总产值达133 560万元。

蕉农管理费:平均每株管理费4.5元计算,全县蕉农管理费达12 549.6万元。

土地流转费:土地流转面积以6 666.67 hm2计算,平均每667 m2获利1 000元计算,全县土地流转费10 000万元。

农民工挑蕉费:按平均每667 m2种植120株,损失率20%,每穗2.5元计算,全县民工挑蕉费5 810万元。

农资销售收入:平均株香蕉肥料投入6元计算,农资销售收入达16732.8万元。

运输收入:金平到昆明约有420 km,运输费约为0.3元/(t·km),约有40万吨香蕉外销售,仅至昆明运输费5 040万元。

1.5 香蕉產业变化情况

1.5.1 种植管理动向

1.5.1.1种植区域扩大

1996年至2005年是香蕉进入大田种植阶段,即坡地种植向坝区大田种植发展;2013年坝区大田种植的香蕉枯萎病扩大蔓延,香蕉又向900~1 200 m的半山区发展,扩大了香蕉种植区域。

1.5.1.2生产成本上涨

农资成本、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等均出现了不同的上涨,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增长较快,均达到10%左右。此外,香蕉病虫害防控的成本也在上升。

1.5.1.3注重商品性的提升

无论是从栽培措施(施肥、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套袋)到果实采收、运输等各个生产环节,都比较注重果实外观色泽、品质等商品性方面的提升。

1.5.1.4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程度有所提高

部分农户把自家零星土地租给别人,外出集中连片种植;五六户开发千亩蕉园;农业合作社形式连片开发种植等多种模式,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管理的香蕉基地已100多个。

1.5.1.5技术创新有所突破

随着生产成本上升,农业机械技术、农业节水灌溉(喷、滴灌)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无伤害采收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逐步推广运用。

1.5.2 价格动向

1.5.2.1价格波动

2010年至2014年香蕉产地价格平稳上升,2015年至2017年香蕉价格波动大,2016年1—5月香蕉价格2~3元/kg;6月至9月中旬香蕉价格3.0~4.8元/kg;9月下旬至12月香蕉价格持续低迷,香蕉价格0.8~1.8元/kg。2015年至2017年,由于香蕉价格波动大,生产出现了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两高一低”的不良市场现象,种植香蕉几乎亏本。2018年香蕉最高价格4.8元/kg,最低价格0.8元/kg,平均价格2.5元/kg,且价格比较稳定,香蕉种植户收益好。

1.5.2.2等级差距明显

以前上、中、下等次的香蕉在市场上的差价很小,但现在的差价较之前有明显扩大,质量好的香蕉价格往往比质量差的香蕉价格高出10%~20%,基地蕉比散地蕉高于0.2~0.3元/kg。

1.5.2.3香蕉受多元化市场影响

金平香蕉种植者不仅需要考虑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平衡关系,还要考虑与广西等香蕉主产区香蕉上市时间和其他大宗水果上市时间、品质差异等诸多因素。

1.5.2.4销售环节的影响

香蕉代办商一管二管之间代办费香蕉0.05元/kg左右,即蕉农香蕉收入要扣除0.1元/kg左右销售环节生产的费用。

1.5.3 香蕉市场情况

金平县香蕉可以周年上市,但是会受广西、广东、海南等国内香蕉市场和菲律宾、缅甸、老挝等国外香蕉市场的影响。金平县香蕉主要以鲜果销售,由金平代办商从蕉农中收购后经过初包装后发往新疆、宁夏、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北方省区,再出口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总体来说,金平香蕉没有“三品一标”认证,但是已经受到市场青睐,市场前景比较广阔。

2 香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

制约香蕉产业发展的原因诸多,下面将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内在因素

2.1.1 蕉农缺乏科学管理

部分蕉农仍然不会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控,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土壤酸化加剧,香蕉枯萎病等危险性病害蔓延,产量增幅不明显。

2.1.2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

2.1.2.1交通运输条件

大部分山地香蕉由于交通运输滞后都是人背肩挑,且蕉地存在二次搬运,机械损伤大,影响品质,同时增加了蕉农的生产成本。

2.1.2.2水利灌溉条件

部分香蕉种植区灌溉条件差,蕉园无法实现科学用水,影响香蕉的产量。

2.1.2.3土地整治工作力度不够

坡地种植肥、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台地带面窄,不适宜农业机械作业。

2.1.2.4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金平香蕉交易和信息平台建设比较滞后,香蕉交易市场不规范,部分散户蕉和尾蕉存在廉价销售等问题。

2.1.2.5产品储藏及加工

目前,金平香蕉冷冻储藏和深加工还是空白,香蕉价格低时出现滞销问题,同时出现价格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影响蕉农的收益。

2.1.3 地力培肥力度不够

增施家畜粪等有机肥虽然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但是增加了劳动强度,因此部分蕉农不注重蕉园土壤培肥。特别是租地种蕉户,一般租期在6年左右,为了减少成本,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养地,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土壤酸化,土壤结构没有得到改良。

2.1.4 新技术推广缓慢

由于诸多因素,水肥(藥)一体化、无伤害采收、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技术推广应用缓慢,无法实现香蕉的增产增效。

2.1.5 品牌建设滞后

农业企业和合作组织运作不规范,基地规模小,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产品质量监测工作力度不够,创建品牌工作还需要加强。

2.2 外因

2.2.1 危险性病害扩散蔓延

尽管农业科研部门在不懈努力寻找破解防治香蕉枯萎病等香蕉危险性病害的相应措施,但是目前还没有根治香蕉枯萎病的技术措施。香蕉枯萎病、香蕉束顶病扩散蔓延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严重制约了香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2.2 市场因素

广西、广东、海南、云南是国内香蕉主产区,如果金平香蕉与广西等外省香蕉主产区上市时间一致,香蕉市场将出现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和香蕉市场价格波动大的不良现象,因此金平香蕉受省内外香蕉市场影响较大。

3 香蕉产业优化提升的优劣势

3.1 优势

1)与广西等沿海植蕉区相比,受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小;2)正常年份金平县香蕉种植区低于10 ℃的低温天数不足5 d,因此金平县可以周年种植、全年上市;3)金平县青山绿水,农业用地无污染,发展生态安全的高品质香蕉具有优越的基础条件。

3.2 劣势

劣势主要表现在:1)金平山高坡陡,在耕作上推广应用农业机械技术比较困难;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成本高;3)大部分蕉农生产管理技术落后,香蕉产业效益没有充分发挥;4)与广西等沿海香蕉产区相比,运输成本高。

4 香蕉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4.1.1 加强土地整治

在山区、半山区实施坡改梯和小坵改大坵的农田地整治,创造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环境条件。

4.1.2 水利灌溉设施

进一步加强香蕉园区的沟渠灌溉设施建设,推广喷(滴)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实现香蕉生产科学用水。

4.1.3 改善运输条件

进一步加强山区半山区生产道路建设,保障农资和农产品运输畅通。

4.1.4 冷库储藏

以勐拉、勐桥为核心,建立香蕉储藏冷库2个,调节香蕉销售,稳定价格市场。

4.1.5 农膜回收加工厂建设

以勐拉、勐桥为核心,建设农膜回收加工厂2个,回收农膜加工,减少农膜污染。

4.1.6 香蕉果品深加工

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探索以香蕉为主的水果深加工,增加产业附加值。

4.1.7 香蕉交易信息平台建设

以勐拉、勐桥为核心,建设规范的香蕉交易信息平台2个,逐步实现香蕉交易市场公平交易、规范交易,解决农民在香蕉销售中的困难和问题。

信息平台建设:1)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渠道收集国内香蕉主产区和各乡镇的香蕉产销动态信息,并在农业网站平台发布香蕉产销信息;2)要邀请各类专家、行业知名人士定期或不定期针对金平香蕉产销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新特点作出监测预警分析,并把专家的分析及观点发布于产销信息平台上,让农民了解情况、熟悉市场。

4.2 建立和完善产业安全生产体系,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2.1 建立和完善种苗登记管理和检疫制度

当地的香蕉育苗和经销商必须到工商和农业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备案,对香蕉育苗和经销商加强培训和监管,建立和完善香蕉种苗可追溯制度和香蕉种苗登记管理,加强产地检疫和种苗检疫,取缔不合格种苗基地,提高香蕉优质种苗率,以切实保护蕉农利益。要加大香蕉种苗基地的场地和种苗检疫,坚决杜绝香蕉枯萎病、香蕉束顶病发病区育苗和调苗,特别是袋装苗,坚决杜绝香蕉枯萎病等危险性病害土壤和种苗传播,确保香蕉生产中使用无病害健康种苗。

4.2.2 加强危险性病害疫区的监管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对香蕉枯萎病、香蕉束顶病发病区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对疫区蕉农给予适当扶持政策,隔离疫区,就地销毁病株,杜绝病原菌蔓延传播。

4.2.3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力度

农业和工商部门要加强对种苗、肥料、农药市场的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不合格的农资产品,维护农民的利益。

4.3 加快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加快节水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耕作制度、保鲜加工、绿色防控、土壤培肥、农业环保、无伤害采收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創建“百亩核心基地,千亩示范样板”,提高农民的技术应用能力。

推行香蕉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操作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监测与管理,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香蕉,打造品牌。

4.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香蕉产业组织化发展进程

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农民利益共同体机制,促使金平彼此孤立、各自为战的香蕉种植户联合成不同类型的共同利益体系,创建香蕉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共享技术和市场资源,提高产品的档次,降低经营成本,扩大销售渠道,促进香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产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4.5 设立防控香蕉危险性病虫害防控专项基金,促进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香蕉枯萎病严重威胁香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香蕉枯萎病属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之一,其防控工作是一项复杂又系统的工程,仅靠广大香蕉种植户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难以完成。为此,必须把防控香蕉枯萎病作为一项农业公益事业,从政府层面上予以统筹考虑,构建防控香蕉枯萎病专项基金,配备相应人员,制定相应的防控香蕉枯萎病的管理办法及措施,从源头堵住感染源、从传染途径上刹住扩散(如感染蕉园),发现感染苗头及时进行有效销毁。对于销毁的香蕉种苗,政府应予以一定补偿,并积极动员感染香蕉枯萎病的蕉园的农户改种其他作物或实行水旱轮作,防止香蕉枯萎病的继续扩散。

加强与省内外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交流与合作,建立激励机制,引才用才,攻坚克难,引进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试验示范,积极探索香蕉枯萎病防控措施;要对香蕉枯萎病、香蕉束顶病、香蕉蓟马等主要病虫害开展监测与防控工作。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政策扶持香蕉基础设施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快手香蕉饼
瓶里有香蕉
香蕉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铜陵市跨江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对东营市2015年棉花种植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