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在村庄里的人们

2018-03-28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杏林世外桃源窑洞

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我们遇到祖孙两代人。

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一直留了下来。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从山下开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兜兜转转,忽然间就驶入这片开阔平坦的庭院,便很有闯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开朗”。尽管庭院隐匿在杏林之中,但因有二十多只鸡,一只健硕的大狗,一头哼哼唧唧的母猪,飞来飞去的鸟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和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便显得生机勃勃了。

每年寒暑假,少年都会来山里陪爷爷奶奶。见我们来,少年有些羞涩,打了招呼,便转身不知去向。十几分钟后,他拎了一大袋黄杏进屋。那杏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打药,所以许多杏掰开来,会看到小小的虫子,我小心地将虫子剔掉,咬一口,酸甜可口,美味极了。而更多的杏,因为来不及采摘,或者被鸟啄食,被蟲啃噬,纷纷坠落在地,他们便捡了,堆在粗陶大瓮里任其腐烂,再将杏仁挑拣出来,积攒多了,拿到山下卖掉。

在我们跟老人聊天的时候,少年更多的是蹲在墙根下,看着对面绿意葱茏的大山发呆。我猜想那时的他,什么也不想,关于高考,关于镇上边打工边陪读的父亲,关于做村官的母亲,关于手机里喧哗的微信,或者网上年轻人追逐的明星八卦,他统统都不关心。天空蓝得像无边际的海洋,云朵是大片大片的,他就像某一片自由舒展的云,在难得的暑假里,飘回到这片世外桃源中,安静幸福地发一会儿呆。

少年的爷爷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在山村里教了一辈子书,老了,依然哪儿也不想去,还是守着这一片日渐茂密的大山,日复一日地生活着。一切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人生中的起伏,犹如一滴水,落入广袤的大地,什么也没有留下便消失不见。可恰恰是这样单调的咏叹调一样的重复,才保持着人生中可贵的静寂。外界再怎样喧哗骚动,甚至少年的父亲在镇上挣了多少钱,过着怎样与他们不同的热闹生活,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想守着这一片树木繁茂的大山,守着这几十年一直住着的窑洞,就像一枚秋天的山杏,即使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

遥想冬天大雪封路的窑洞生活,他们肯定会在秋末就早早地准备好充足的柴火和各种食物,然后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靠灶火取暖,足不出户。自然也很少会有人来打扰他们,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他们有的是天地间只有我三人的豪迈感还是万物萧瑟的凄凉感?他们感到的是孤独还是富足?

像这样的人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准格尔旗大大小小的村庄里,似乎正在慢慢地变少,但又体现出不一般的顽强,他们就像一棵棵质朴、蓬勃的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这片因煤炭而闻名的大地上。他们在蜂拥进城市的人群中,选择像父辈们一样,后退、留守在村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远离城市喧哗的田园中,安静地守候。

(作者安宁,选自《散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

◆思维迁移

留守村庄的人们,与大地的关系亲密,他们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就像山杏一样,“即使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对于这种乡土情结,你有何感悟呢?对于山村未来的走向,你又有何思考呢?

猜你喜欢

杏林世外桃源窑洞
“双减”,如何确保落地实施不走样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以爱育爱,让童年精彩绽放
含有国名的成语
我想寻一个世外桃源
shock of THE NEW
陕北窑洞民居
单独中的洞见
一个人
大西北的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