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次任务专门化”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8-03-28黄维海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富安中学广东佛山528324

生物学通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专门化报告评价

黄维海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富安中学 广东佛山 528324)

当前,合作学习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合作学习有多种模式或策略,大致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教师对学习任务进行切割,将子任务分给不同的个人或小组,一类是教师不对学习任务进行切割,每个学生面对相同的任务。前一类方法称为“任务专门化”,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和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改良型拼图法(JigsawⅡ)是一种典型的任务专门化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新的任务专门化方法,形成了“2 次任务专门化”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1 改良型拼图法的特色及存在问题

1.1 改良型拼图法的特色 改良型拼图法主要用于教授有组织的信息,分4 个步骤实施:1)分配主题;2)专 家集会;3)小组报告;4)评 估和奖励[1]。以人教版《生物学》7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课为例,教师将教学内容切割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3 个主题。假定所教班级有8 个小组,每个小组6 人,则教师让每个小组每2 人分别负责一个主题。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特定的主题内容。学完各自主题内容之后,将学习相同内容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专家小组”。每个专家小组人数有16 人,因此再细分为3 个小组,让他们相互比较笔记,讨论疑难问题。经过讨论后,“专家”返回原小组,将相关主题内容教给其他组员。经过一个阶段(通常是4~6 周)的学习,教师通过一份测试题评估每个小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并根据进步分数进行小组奖励。

改良型拼图法的特色是采用任务专门化的方法,即每个学生都需要先学会自己所分担的主题,再教会小组其他组员。任何一个人的失职,都会导致他人无法获得相应的知识,从而无法得到奖励。只有个人尽职尽责,才会使小组得到奖励,使自己的同伴快乐和高兴。因此,任务专门化的意义在于极大增强学生的积极互赖感和个人责任感,而这正是合作学习的核心[2]。

1.2 改良型拼图法存在的问题 首先,有时组建专家小组有困难。专家小组的编排不是随意的,仍要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我国班额普遍偏大,加之有些小组人数可能是奇数,例如5人一组,当必须将任务切割为3 块或4 块时,编排专家小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时专家小组的数量比原小组要多,专家小组没有座位安排。

更重要的是,改良型拼图法忽略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尽管改良型拼图法强调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学习材料,但无论教师设计的学习材料多么合理,无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么努力,学生总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发挥教师的作用。

2 “2 次任务专门化”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2.1 任务专门化的方法 让学生始终固定在一个小组内,也可以有效地实现任务专门化。方法是先在全班进行任务专门化,然后再让各小组自己在内部进行任务专门化。仍以“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课为例,教师将教学内容切割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3 个主题,给第1 小组、第2 小组、第3 小组学生分配“藻类植物”主题,给第4 小组、第5 小组分配“苔藓植物”主题,第6 小组、第7 小组、第8 小组分配“蕨类植物”主题。每个小组领取并深入钻研特定的主题,成为“专家小组”,然后上讲台向全班做报告。

由于上台报告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因此每个小组还要进行小组内部的任务专门化。以第1 小组为例,他们先在小组内共同学习,掌握关于“藻类植物”主题的所有内容,接着在中心组长的组织下,对任务作进一步的分工,2 位学生负责报告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2 位学生负责报告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2 位学生负责报告藻类植物的价值。

2 次任务专门化方法与改良型拼图法有所不同,第1,改良型拼图法让学生在原小组内互教互学,掌握全部的内容,2 次任务专门化方法让学生在本小组内掌握其中一块内容,其他的学习内容则通过全班学习、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等途径掌握;第2,拼图法只有一次切割,通常切成3~5 块,2 次任务专门化方法有2 次切割,第1 次切割由教师负责,通常将教学内容切割成2~3 块,第2次切割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师一般不参与;第3,2次任务专门化方法固定使用一套异质小组,学生始终在一个小组内活动。在每学年第1 学期开学初期,各班主任教师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编好组后,进行为期3 d 的小组建设,让小组能正常运行。在一个学年内,小组成员都不能变动。以后教师在课堂上不用再进行分组,不用开展类似于相互问好、 选举组长等常规性小组建设工作。这不仅能降低教学操作难度,节省时间精力,还能有效增强小组建设的效果。由于小组是长期存在的,不是一种临时的组织,所以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会努力让学生形成小组认同感和小组凝聚力。学生很有归属感,用心寻找各种方法激励自己的组员,小组存在的问题也不会被忽视和拖延[2]。由此可见,“2 次任务专门化”合作学习是一种操作简单而成效显著的教学策略。

2.2 教学的操作流程

2.2.1 全班学习 在小组学习之前进行全班教学,告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带着目标粗读教材,形成整体认识。如果有配套的质量高的短视频,则改为观看短视频。以人教版《生物学》7年级下册“血液循环的途径”一小节为例,教师让学生复习心脏的结构,再设问: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它要经历哪些血管才会回到心脏?回到心脏哪个腔?当这个红细胞从右心室出发,它又要经历哪些血管才会回到心脏?又回到心脏哪个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将学习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然后播放一个关于血液循环的短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形成直观的整体认识。

2.2.2 分配主题 教师分配主题,单数组负责报告体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双数组负责报告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学生先阅读教材(仅阅读自己负责的部分),再在小组内交流答案,分享成果。然后,学生为小组报告做准备,他们要在自己小组内部再进行任务专门化,例如有的学生负责报告血液循环的途径,有的学生负责报告血液成分的变化。

2.2.3 小组报告 不同于改良型拼图法,这里小组报告不发生在小组内部,而是发生在小组间,或者说发生在全班范围内。限于时间,一般每个主题仅让1~2 个小组上台作报告,其他小组必须安静倾听,并积极与演讲学生互动,可以进行提问,对演讲学生的说法提出质疑,进行补充或纠正等。

2.2.4 师生互动 在小组报告及生生互动时,教师也认真倾听,并做恰当的处理。教师主要是起释疑、深化和关联等作用。学生能正确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也能正确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过程,但对于血液循环的意义却不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解决学生的疑问。

切割是为了降低认知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不可忽略拼接,拼接实际上是将不同知识相关联,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在这节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体循环途径和肺循环的途径相联系,将血液成分的变化与毛细血管的特点相联系,以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2.2.5 小结评估 教师先让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整理笔记,快速复习所学内容,尤其是自己相对薄弱的内容,然后投影一份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将答案写在测试本上。

总体来说,全班学习环节有助于学生在整体认识的情况下深入学习特定的主题,师生互动环节有助于教师发挥释疑、深化和关联知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深化理解及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2.3 小组评价与奖励 小组评价与奖励是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小组评价分为“行为表现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2 个方面,前者由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的方式进行,侧重对课堂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后者通过纸笔测验方式进行,侧重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两者不可互相代替[3]。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行为表现评价。例如,教师看到一些小组在钻研自己的主题时人人专心、积极互动,就会给这些小组各加5 分,写在黑板一角,另一些小组出现有人注意力不集中、不参与小组学习,就不给予加分。又如,在小组报告时,根据发言是否响亮、内容是否正确再给予加分,台下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给予加分。每节课都这样进行小组评价。课后由生物学科代表统计各组得分,并记录,根据排名转化为行为表现分,第1 名的行为表现分为10 分,第2名为9 分,第3 名为8 分,以此类推。行为表现评价为学习行为提供了评估及调整的标准,也为学习行为提供动力,因而对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保证了课堂上学生的投入度。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行为表现评价,下课前几分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可将题目投影,学生做在测试本上,也可让学生做练习册上的题目。学生完成测试后交换批改,得出成绩。教师将测试成绩输入电子表格,电脑会根据公式自动转换成各小组的进步分数。具体的转化公式可参考有关合作学习的书籍[2]。

既要有评价,也要有奖励。小组奖励不必太频繁,无需每节课都进行奖励,关键是要有激励效果。平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分和测试进步分给予表扬或奖励。每7 周学校和班级都要进行正式而隆重的奖励,奖励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等方面优秀的小组。学校在集会上进行奖励,班级在班会课上进行奖励。教师在各类微信群上发喜报。在班会课上,教师(或学生家长)给优秀小组发奖状、奖品,将优秀小组领奖的照片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请优秀小组做经验介绍等,这些措施的激励效果都很显著。

猜你喜欢

专门化报告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家事司法专门化的路径与选择
“印度戏剧输入说”的生发与南戏研究的专门化
报告
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的基本路径
报告
报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专门化时代的非专门化对话——第一届上海青年语言学论坛述评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