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探究

2018-03-28郑文彬

成功 2018年9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数学

郑文彬

阜南县黄寨小学 安徽阜阳 236300

增强师生互动一直是新课标推行的重要指标,旨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变教师 一言堂的状态,打造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文化特色的课堂[1]。笔者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师生互动模式过于僵化,学生们在这种互动模式中学习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调动,同时新的信息媒介不断普及,以及有关师生互动新理论的不断创新,都在要求师生互动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

一、师生互动的基本定义与师生互动理论的发展

师生互动时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2]。这种互动强调彼此都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是机会上平等、权利上平等的交流。

师生互动相关的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广泛关注,目前可分为两大类,即偏向静态的研究与偏向动态的研究。前者强调师生关系的一些静态表征,后者更关注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3]。关于师生关系的探究,也在呈现学科和角度的多样化。

二、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的忽视

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中,教师在互动中的作用常被过分强调,而学生的主动性常常被忽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被理解为一种“主体-客体的体现,是教学活动的中介,是达成教育目的的一种工具。”[4]以笔者所在的低年级数学课堂为例,学生们年纪较小,对抽象的数学还未能形成概念,在学习中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引导与教育。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占据引导的主要角色,常常会将学生当作“客体”,而非一个平等的交流对象。这种“主体-客体”的模式常常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被忽视。

2.获取信息渠道增多对师生互动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线上家教的存在,让学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渠道急剧增加。面对不懂的数学题目或者知识,学生们在家长引导下可以很容易在网上找到正确的答案和解答思路。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他们可能畏惧老师树立的权威形象,转而寻找更为方便的网上渠道。在课堂学习中,也极易养成不懂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的习惯。

3.师生互动模式单一化、表面化

师生间的互动模式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常常形成“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固定模式。同时老师在互动时,针对提问的对象也会呈现模式化,针对尖子生、班干部等明显活跃的同学提问次数更多。根据相关数据[5],尖子生的被提问的次数数倍于成绩较差的同学,与班干部的互动也明显高于其他同学。教师们可能是无意中形成这种互动模式,但是也从一定程度反映了教师在互动中的主动与垄断地位。这种由老师主导的单一化互动模式并不能达到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

三、促进师生健康交流的一些策略

1.弱化“主体-客体”的交流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性

在改善师生互动状态的解决办法时,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善建议。小学生在面对数学这样一个对逻辑要求较高的学科时,难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在实际课堂中,教师会尽量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举例传输数学知识,这种“从生活中学数学”的方式也是新课标所强调的。

2.增强教师在师生交流中的“引导者”形象

多种信息渠道的普及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老师也要拥抱这种变化,同时需要改变自己建立权威的基础,教师需要更多强调自己的“引导者”角色,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而非“灌输”知识。

虽然获取知识的门槛在不断变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找到比课堂上更多的数学知识和习题。然后学习的思路,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老师来进行引导,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师生交流中做好引导,让学生变得愿意与老师交流,愿意把老师当作平等的朋友,这样才能实现交流的平等,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3.善用师生交流理论,优化师生互动模式

如何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师生互动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是一个重点和难点。笔者结合相关交流和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改进了提问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小组来进行回答问题,这种模式比起大家一起回答,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与老师单向的互动,也是不同小组学生互相不断互动的过程。这种直接多向互动模式与间接多向互动模式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回答数学问题时,与老师进行更好的交流。

“对不对?好不好?”等课堂上程式化的互动问答形式已经被部分学者批判为虚假的和异化的。[6]要改善这种情况,真正的改善师生互动的模式,创立情景化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将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场景化,学生不会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抗拒感,相反,他们会更愿意来问问题。这些主动反馈的问题,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对生活常识和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状态,这样,教师就能进一步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针。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