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计量国际单位制将被重新定义

2018-03-28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8年3期
关键词:单位制计量单位基准

“1米”到底是多长?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真要回答清楚并不容易。它的背后藏着计量科学的一次次进步。1960年之前,“1米”被定义为地球一周的四千万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计量局里一根“稳定”的金属铸成的“米”的基准原器就是全世界最准的“1米”。1960年,“米”被定义为质子数为86的氪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波长的倍数。1983年,“1米”再次被重新定义为“光在真空中3亿分之一秒所走的距离”。一次次的变化,目的只有一个,让这个长度单位越来越准。近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副主任戴新华介绍,2018年,7个基本计量单位将全面实现国际单位制的重新定义。

1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计量

描述和量化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是由包括时间的秒、长度的米、重量的千克、电流的安培等7个基本计量单位来完成的。过去它们都以实物的形式进行定义,比如前面说到的“米”,都是靠实物的基准原器来校准,这种方式自计量单位诞生之日起一直延续到了1967年,原子时的诞生开启了计量量子化的全新时代。如今的时间校准可以被植入芯片,让你通过网络在世界任何角落获取准确的时间。或许有一天,不仅仅时间,包括长度、电流和温度等,各个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必须准确的量值,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校准,实现无处不在的全方位测量,让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飞跃。戴新华表示,“2018年国际计量单位制重新定义将给这种变化提供可能。”。

2 “时间”最早迈进量子时代

据了解,作为国际计量单位制的基础、核心和关键,时间频率基准率先完成量子化变革,1967年10月13日,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采用基于原子跃迁的“原子秒”取代“天文秒”进行秒的定义,这标志着国际单位制计量从实物时代向量子时代的迈进。原子时诞生50年来,不仅时间频率的测量准确度跃升1000万倍,成为目前测得最准的物理量,还直接支撑了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正是基于时间定义的量子化变革,实现了卫星导航定位,其精度更是达到了厘米级别,成就了数万亿美元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与服务市场。(来源:中国科普网)

猜你喜欢

单位制计量单位基准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应如何确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巧用单位制解决高中物理问题
利用单位制解决一类特殊的物理问题
计量单位复习三步走
明基准讲方法保看齐
滑落还是攀爬
Imagination率先展示全新Futuremark 3DMark OpenGL ES3.0基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