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关中民居石雕拴马桩造型艺术的再生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2018-03-28张子儒窦英杰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石雕民居

文/张子儒 窦英杰

拴马桩石雕是关中民居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使用功能,而且在另一个层面上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体现拴马桩石雕更高的审美诉求,充分展现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关中拴马桩石雕被人关注只是近期的事情。而对于关中传统民居前的拴马桩的研究和保护,国外专家、学者涉及较少,主要以我国本土专家研究为主,我国学者研究主要重点主要集中在拴马桩的艺术表现形式、造型、纹样等层面,对拴马桩的生存内涵与作为民俗民间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相对较薄弱,很多方面都处于空白状态,以至于现在还没有对陕西关中民居前的拴马桩石雕艺术再生与创造性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分析。在早前拴马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拴马桩石雕才引起陕西文化部门的关注。自此因为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风格才被各界称道与关注。

大多数研究者,由于视角不尽相同,对于拴马桩这种小艺术品类的研究一般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中。第一,是体现在对传统民居单纯的研究专著里面。这方面的代表作有戴华刚编著的《中国国粹艺术一居民建筑》,刘丽芳编著的《中国民居文化》。第二,体现在石雕造型艺术的专著里面。代表作有林通雁先生主编的《石雕泥塑》。然而,诸如此类的专著大都是在对拴马桩作为雕刻艺术表现形式的归纳、总结和概括,对于拴马桩石雕造型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再生创造的没有更深层次的解读。

可是通过以上研究的解读发现目前拴马桩石雕研究缺少对此类民俗艺术品类的再生应用性的深层次研究,例如:

一、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是较为简单的介绍。

二、在学术方面的研究一种是大写大放笼统的说明性文章,一种是论证的论据不够;或者只是基于艺术形式的平面分析缺乏研究深度。

三、拴马桩的生存内涵与作为民俗民间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缺乏资料。

这种情况也是拴马桩石雕艺术作为民俗艺术品类里面一个比较典型的特点。所以相对来说拴马桩石雕艺术此种属于民间的艺术品类的再生创造设计的应用研究不仅是对该艺术品类使用内涵的深层次发掘,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用的研究,在现代园林、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中拴马桩这种艺术形象都有着其更深的使用价值,当然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与模仿,是对于拴马桩石雕这种小艺术品类的艺术特质的再加工与使用。

(1)通过对拴马桩这种民间文化的使用方式研究,定位关中拴马桩石雕造型艺术在现今社会审美价值下的使用价值;

(2)阐述拴马桩石雕造型艺术的文化再生研究的现实意义;

(3)通过对拴马桩石雕造型艺术的文化再生研究的分析,了解和掌握陕西民俗民间艺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现在人们审美趣味的发展前景下,在很多场所出现了许多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拴马桩仿品,为提升环境的文化氛围,造成了拴马桩“林”的或者“柱”的装饰这种做法,这样的一种直接模仿的装饰手法使拴马桩作为一种民俗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展现就有些不合适,并且并不符合环境场景的氛围。一味的生搬硬套让体验者有着非常不好的感官体验。这样的问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今人们对传统民俗艺术作品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愿望,但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破坏了拴马桩石雕这种民俗艺术品类内在的独特艺术形象,怎样比较好的让拴马桩的造型艺术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基础上发挥它的魅力价值,需要拓宽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再认识、从新的审美角度去丰富人们对传统民间文化的理解。我们对于民族审美文化的构建应该是基于现今审美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提取其精华的过程。比如一说起故宫,我们立刻想到宫门森严的红墙绿瓦,一派皇家威严,处处显示着浓厚的历史感。几年前,台北故宫在facebook上贴出一款“朕知道了”的纸胶带,风传一时。简单四个字霸气十足,还是康熙皇帝真迹的复制品。起源于康熙在批阅奏折事,最爱在文末朱批“朕知道了”、“知道了”,所以故宫将其霸气的字迹与结合在一起,让台北故宫一时名声大噪。于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筹划了一系列故宫文创产品。比如以清代朝珠为灵感的耳机,以清代官帽形象设计的官帽伞等等,这些创意让曾经距离我们平常百姓十分遥远的皇家大院和历史人物形象,变得接地气了起来。我们似乎也能用上与当年皇帝众臣一样的生活用品。通过这些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应用,古老的故宫一直在更新我们对她的认识,这也是对故宫文化形象艺术再生应用研究非常成功的案例。拴马桩作为民俗艺术的品类也应该充分认识挖掘它的艺术型内涵,合理与科学运用它的艺术特点使它在现代设计中民间艺术的应用不能再是单纯的模仿。

本文进一步补充了中国传统民居石雕造型的内容,对陕西民俗民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提供具有价值的图文资料供设计类院校教学参考,同时对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政策上的参考。

传统民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应当受到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关中拴马桩造型的艺术特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造型的特征以及审美特点在现代技术与环境体验的影响下如何做到更好的使这种富有灵气的民俗艺术适用于研究上;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造型的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而传承其特有的精神特质,在建筑外观形象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园林设计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深入其精神内涵的表达,得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本文主要以美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关中拴马桩造型,研究关中拴马桩造型的特点、综合表现方式、美学价值并对其在新时代下艺术表现形式的再生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从艺术学、美学、文学、民俗学为切入点来研究关中拴马桩造型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以及关中地区拴马桩造型艺术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今设计、装饰中的传承和具体应用。

根据关中拴马桩造型艺术的再生应用研究,如何宣传、推广、设计、促进关中地区拴马桩的保护和传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论证其在现今社会大环境下如何能够更好的应用在各个环境中。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众多的实物和图形资料均显示为一种倾向性并证明关中传统民居拴马桩石雕造型艺术的再生研究近处于空白状态。从关中民居拴马桩石雕研究入手来促进关中地区民居石雕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具有创新性;通过对关中传统民居拴马桩石雕造型艺术的再生研究的个案进行研究,为目前相对薄弱的以民俗艺术为主流的艺术品类的保护和传承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我们只有在对拴马桩石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文化造型结构的全部把握才好更加准确的界定其审美艺术彰显的风格,进而更好的进行再生应用的研究,更好的应用到现今的设计工作当中。关中拴马桩石雕艺术品上承载着非常多的文化因素,这也是关中这一特定地域环境承载的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的反映。我们应该合理合适的应用这笔宝贵的民俗文化,挖掘它的新的生命力,使它展现丰富的气质内涵,使民俗文化在现今设计领域中重新找到它的土壤,并且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石雕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莲花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蕴含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谌宏微的造型艺术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