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理解

2018-03-28郑文华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历史教学

文/郑文华

中学历史教学应以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历史理解能力是核心素养之一。它包括对历史事件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对历史的客观评价等。它不仅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关系历史教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非常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对学生核心能力即历史理解的培养。具体如下:

一、以理解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一)培养学生“质疑”理解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发展学生心智能力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小组讨论、生生互动、教师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逐步形成较全面完整的历史时空观念,提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讲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完成:1.《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利?保证了议会哪些权利?2.《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是否还有权利?3.英国的政体和统治方式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影响?在接下来学习“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时,学生质疑:1.为什么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2.当议会与内阁发生矛盾时,怎么解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结合预习案和教材交流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对知识的理解深刻透彻,教学目的达到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二)培养学生“发散”理解力

从思维层面讲,历史理解是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能够使某种新设想脱颖而出。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发散理解能力。如在学习清末“新政”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清末新政”有何影响?为激发学生兴趣指出不囿于教材。学生们思维活跃纷纷说出:“新政”加重了人民负担;“新政”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新政”为民主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政”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学生由一点发散开来,拓展性地理解历史,逐步养成纵观全局的历史理解能力。

二、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全面助推学生的历史理解

(一)互动式—助力学生的历史理解

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学生在老师引导、组织下去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组织学生自主互动、合作探究。针对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我是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留有思考历史、分析历史和加深历史理解的空间,不断地锻炼学生历史理解的能力。如:在学习二战爆发的原因时学生们分歧很大:有的认为要是没有希特勒就不会有二战的爆发;有的认为:就算没有希特勒二战照样会爆发。经过激烈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二战的爆发,不应只看一个人的作用,而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去考察:从世界大环境看——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和英法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战胜国通过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过度宰割;从德国内部说还有军国主义传统、德国人民对凡尔赛条约的复仇心理等原因,所以说不管有没有希特勒,二战都是一定会爆发的。经过互动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使学生们渐渐养成在认识评价历史事件时要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如此收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摸索掌握学习方法的双重效果,进而发展了学生核心素养——历史理解能力。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的历史理解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情境,能较好的实现不同历史时空的嫁接和转换,使学生的感观和心理受到强烈的刺激,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把空间、时间、事件和历史人物整合成立体画面,使历史鲜活、新颖,充分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走进历史,增强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如:在讲授《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课中“易服”时,我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文字、相关图片和视频、音像等资料,其中包括清末民初“民间服饰的变化”、“清朝军队服装的变化”、“官场服饰的变化”等,并要求学生据此回答问题:概括服饰演变的本质特点、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理解得出结论。学生小组讨论的学习过程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理解和思维能力,辅助了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三、历史理解,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

(一)培养学生以史为鉴,提高历史理解基础上的总结归纳能力

在课堂上就某一类具有共性的历史史实提出与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进步意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历史教研命题,引导学生把相关历史事实一线串珠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能力。如:鸦片战争的教训是落后就要挨打。对此我在学案中设计: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今天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合作探究后总结: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寻找市场原料的需求,积极向外扩张;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小农经济占主导和清王朝政治腐败落后以及中英实力对比等。结论是中国的农耕文明已远远地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因此挨打成为必然。以史为鉴,使学生提升认识:要通过历史理解能力的提高让自己能够站的更高,看的更远,要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为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不断丰富和壮大自己!

(二)史论结合,训练学生撰写“小论文”——让历史理解落地生花

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理论联系实际,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历史,并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的问题,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如给学生布置:“浅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率领无数中国革命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探索过程,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艰苦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扫清了道路;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辉煌成就:香港、澳门回归、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全面迈向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事实说明论证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力量、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美好的未来,使中华民族永远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让学生切身切实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进而坚定学生人生自信,加倍努力学习,爱党爱国、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要日益培养的“核心素养”——“历史理解”!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历史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