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3-28杜平暨星球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导师学院

文/杜平 暨星球

深化开展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是国家布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系列政策的带动和推进下,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行政转变观念,积极开拓,深化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构建学院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工作体系的完善,促进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方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健全科学管理机制、构建多元服务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型高职学院,努力培养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初具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在思想层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行为层面:开拓创新、持续专注;在目标层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一、打造完备的创新创业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孵化导师的创新创业导师平台

(一)多样化校内培养,建设高水准创新创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能全方面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学院要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计划,选派一定数量(不少于20名)的教师参加例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职业指导师培训、创业咨询师培训等项目,同时也应规定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按要求考取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1.鼓励教师指导或参与大学生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学院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起到促精促优的效果,适时制定创新创业比赛管理办法,使教师指导或者参加“两创”大赛能与教师聘任及职称晋升和个人绩效评定挂钩。通过“两创”大赛达到促教、促学、促改的学习氛围。

2.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亲身创业实践。学院依托大学城双创园的建设,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从事相关的科技创业活动,教师能在“双创园”内申请并创办相关教师工作室和科技企业,对创业实践的全过程进行亲身体验。要提高教师队伍在把握创业教育发展需求和方向上的洞察力,用这种具体的创业实践活动,可以提供给教师队伍更加广阔的创业教育思路。

3.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相关研究。学院积极鼓励支持教师队伍申报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课程改革项目、学院课程建设项目等,以教材优化建设和课程优化建设为抓手,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把所授专业和实际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创业知识内容、创业方案和能力、创新创业思想和意识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具有专业和学院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并深化指导学生创业具体工作,达到学院、教师和学生共赢的教学目标。

(二)多渠道校外引进,打造专兼结合、稳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

学院制定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学院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制定的更加完善,除了培养校内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还多途径的引进校外优秀资源,完善建立稳定并且充足的校外兼职师资资源库。学院策划组成了学生创业导师团,对政府机关创业相关工作负责人、创业创新成功人士、知名创业企业家、金融投资专家和创业成功毕业生进行聘请,对师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培训,以此来增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以双向选择来为创业团队增添优秀导师进行咨询指导工作,建立一支优秀创业师资队伍,提升“双创”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遴选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库建设

学院有力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数量规模匹配、队伍结构合理与质量提高并且稳步发展。并且紧抓制度建设出台“十三五”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配套制定教师企业实践相关制度、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养系列制度等。

学院通过努力,建立一支校内为主、校外为辅、专兼结合,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学历层次等方面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工作导师队伍。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库实现拥有校内外创业导师100名,其中30%以上的教师需取得创新创业师资培训资质(SYB培训导师)。

二、建立课程+活动+能力认证的“三级阶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针对全院师生,课程体系的建设多层次和立体化,突出学院特色和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有机的融合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的时间活动也要能和专业时间教学有效的进行衔接,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考试评价改革。优化学生学业评价办法,改变考核的方式及其内容,推进使用更加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健全动态优化性、理念先进性和体系完整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群,开办和专业有关的创新创业知识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精神指向和原则方法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建设一条包括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实践、选修必修相结合的路径,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相融合。设置施行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分和专业创新课程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以及保留学籍休学进行创新创业,适时放宽学生的修业年限。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纳入创新创业竞赛,并完善竞赛项目和学分互换、课程互认办法,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促学。

(二)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育资源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及其特点,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深入探索各个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并建立完善资源共享平台,组织各个学校之间的学习认证和线上课程、学分认定制度。将成功企业家和创新创业教育专家邀请进课堂进行讲学。为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优秀课程和教材建设,截止到2018年,学院支持和出版社合作,一起组建优势互补型的课程建设团队,并编辑出版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三)实施创新创业能力认证

通过实施“三级阶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针对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要掌握的技能和能力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学习和开展相关活动,学生覆盖率达到100%,为参加规定内容学习培训和活动并通过考核的学生颁发《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精英培训证书》。

三、建立创新创业竞赛+训练+实践孵化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训练孵化体系

(一)积极参与和承办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建立国家、省、校三级竞赛管理体系,依托学院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学院众创空间、“创客俱乐部”,积极组织参与和承办各类竞赛和活动,并自主创设举办与专业特点相符合的各类创新创业技能竞赛。

(二)健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

继续深入实施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新一轮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探索构建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形成国家、省、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选拔创业意愿强烈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创业比赛、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参与率争取达到20%;学院将建立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网络管理平台,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方案设计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去了解相关行业政策和信息,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

(三)遴选创业种子学生创业实践孵化

选拔有创业意识和一定创业能力的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学院全脱产培训,重点培养创新创业的种子学生和重点项目,争取参与率达到5%,依托贵州省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培育基地和大学城双创园,为创业种子学生进一步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融资服务,使创业种子学生完成实践孵化。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导师学院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初等教育学院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V eraW an g
导师榜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