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野下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

2018-03-28孙广平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受众融合

文/孙广平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移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中获得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新媒体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新媒体与艺术设计的结合,颠覆了艺术设计的手段和理念,其艺术产品带给了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新媒体艺术设计进行分析与思考,对促进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传播学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要求

(一)艺术与科技充分融合

新时期下,现代传播在表现形式、内容、传播对象、媒介以及理念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受众逐渐知识化和年轻化,其对传播内容也提出个性化要求,要求作品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画面完美逼真,可以通过触摸媒体、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以及智能手机等形式播放。在此背景下,艺术设计需要在工作效率、工作方式、工作组织、外部造型、表现形式以及设计理念方面融入新元素,实现艺术与科技的充分融合。

(二)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现代传播要求艺术作品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传播,以往的广播、报纸以及电视等传播媒体,存在社区、地理以及行业的边界差别,难以建立顺畅的传播机制。因此,为了提升传播速度和范围,艺术设计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保证作品在最短时间完成高效传播。

二、实现新媒体艺术设计持续发展的相关途径分析

(一)加强新媒体的思想认识

在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要结合传播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到不断提升、与时俱进。新媒体艺术的信息更加巨大、手段更加先进以及画面更加丰富,如何正确处理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是艺术设备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随着我国科技的持续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更加迫切,因此,艺术设计也要注重提升自我,加强美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利用先进的数字手段,进而提升设计作品的画面美感和视觉传递效果。

(二)提升艺术设计的互动性和丰富性

传播效果和传播内容是传播链条的两个关键环节。首先,随着传播对象逐渐趋于知识化和年龄化,以往的被动传播方式已经逐渐被时代摒弃,受众希望更多的参与到艺术设计中,因此,艺术设计只有具备较强的互动性,才能获得广大对象的接受和认可,进而提升其传播效果。新媒体艺术设计可以突破以往的固化设计思维,实现传播对象、使用者与设计者的交流互动,发挥新媒体的互动优势,同时,利用新媒体的远程功能,还可以促使传播对象直接参与到设计中,而这种交流模式能够改善设计作品的内涵与造型,优化艺术设计的文化环境,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对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对象对其内容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想要充分适应时代多元化的要求,需要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实现立体与平面的自由转化,完成多维度和二维的自如穿梭,进而设计出更加多变精美的图形、线条和色彩,带给受众以夸张奇异的艺术画面。

(三)培育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

在信息时代下,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文化元素和内在品质更加关注,以往的快餐式文化逐渐被时代淘汰,受众希望接收到更加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内容。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艺术设计逐渐带有鲜明的商业色彩,设计人员需要重新思考市场经济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在注重艺术设计创新的同时,还要考虑市场的功利性,摆正艺术理念的地位,将作品市场和艺术理念充分融合,进而创作出更加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为了充分使用现代传播学对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需要结合艺术设计和新媒体的特点,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规划和方案,为社会输送具有艺术基础、精通艺术规律以及掌握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现代化人才,保证艺术设计的后期制作、中期创作以及前期构思完美衔接,提升设计品质。同时,高校还要结合时代特点,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积极设立书籍装饰、平面设计、摄影、装饰设计、环境设计以及新媒体技术等学科,实现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高校还要积极开设艺术工作室和实践平台,将实践与理论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为我国输送更多的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

(四)将受众需求和艺术设计有机融合

当前,受众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层次不断提升,艺术设计需要在继承以往设计优点的基础上,结合受众的实际需求,实现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创新性,在设计创意中考虑媒体形式和受众文化背景,在构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象学、类型学以及文化学等理论基础,在韵律、结构和色彩方面,结合受众特点和喜好,进而带给受众以心灵和视觉方面的震撼和享受。

三、结语

总而言之,艺术设计是时尚与传统的有机融合,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此,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要融入传统元素、时尚元素以及时代元素,考虑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而设计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作品,实现艺术设计的健康以及稳定发展。

[1]侯守金.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略谈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特点[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2(01):23-24.

[2]何忠.新媒体时代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9(07):112.

[3]任斌.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191-193.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受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星.云.海》
《花月夜》
《融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