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

2018-03-28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乙肝依从性

李 瑛

(庐山市人民医院产房,江西 庐山 33280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腹胀、肝区疼痛、黄疸、肝脾大等[1]。家族遗传、婴幼儿期感染病毒、免疫功能降低、既往其他肝病史感染等,均会引发慢性乙肝。发病后,患者因过度担心自身病情,容易产生不良心理。为改善乙肝患者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本研究以55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心理护理或常规护理,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不良心理状况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排除有肝脏移植病史、并发其他肝脏病症、恶性肿瘤、重要脏器急慢性感染、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5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20~70岁、平均(45.5±3.3)岁,病程10~40 d、平均(25.3±2.4)d,其中合并胆囊息肉1例、高血压1例、陈旧肺结核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胃溃疡2例、血吸虫病1例;对照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2~68岁、平均(45.2±3.4)岁,病程11~39 d、平均(25.8±2.6)d,其中合并胆囊息肉1例、高血压1例、陈旧肺结核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胃溃疡2例、血吸虫病1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监测,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同时为患者提供用药、饮食、健康教育等护理服务。

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1)实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沟通,为其讲解慢性乙肝相关知识,如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预防方法、治疗方法等。沟通过程中,保持态度热情、亲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阐述。告知患者良好心理状态,对于自身病情的积极影响,可经鼓励、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等多种方式,帮助患者调节不良心理情绪。2)个体化心理疏导,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干净的病房环境。针对患者的倾诉和提出的问题,耐心倾听、认真解答,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疑虑、临床需求等。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实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安慰、支持、理解性语言与其沟通,从而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注、尊重、理解,提高治疗依从性。此外,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教会患者深呼吸方法,使患者保持身心放松的状态。3)集体心理护理干预,科室定期组织慢性乙肝座谈会,组织患者参与进来,以交流、讨论、分享等方式开展活动。为所有患者讲解病症相关知识,促使患者心理情绪保持稳定。4)家庭支持心理护理,治疗过程患者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等不良心理。这时,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其多抽一些时间陪伴患者,给予其精神、心理方面的支持。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采用MMAS-8服药依从性量表予以评分,≥8分表示依从性良好。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的焦虑心理和抑郁心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良好率为96.43%(27/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19/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9 8、P<0.05)。

2.2 SAS与SDS评分比较

2组护理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s,分

3 讨论

慢性乙肝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降低、遗传等因素均存在一定联系[3]。该病为传染性病症,具有病程时间长、易于复发等特点。发病后,患者因担心自身病情、治疗费用较高,所以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实施心理护理,可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开展护理工作,耐心倾听并解答患者的倾诉、提出的问题[4]。经个体化心理疏导,能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服务,不会受到医源性因素所刺激[5]。集体心理护理利于患者理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加强对自身病症的认识。采用音乐疗法、深呼吸放松身体、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可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6]。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护理依从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819 8、P<0.05),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理护理的实施能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不良心理,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此外,对慢性乙肝患者还应提供相应的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帮助其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转变社会人士对慢性乙肝的错误认知、歧视,使其感受到家庭、医院、社会的支持,这对治疗慢性乙肝均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乙肝依从性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呋啶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