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中的效果

2018-03-28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髋臼入路患肢

宋 娜

(天津医院骨盆科,天津 300211)

髋臼是人体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活动度和负重大,易发生损伤,髋臼骨折为髋臼短时间内突然受到高能量外力如高处坠落、车祸等引起[1-2]。患者发生髋臼骨折后可能发生尿道损伤、盆腔内出血、盆骨环断裂、或下肢骨折等,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3-4]。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复位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其中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手术治疗具有术野显露充分、创伤较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复位方便、固定可靠等优势[5]。本研究选取天津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K-L入路手术治疗的74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生存质量以及对护理满意程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采用K-L入路手术治疗的74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通过X线片以及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均被确诊为髋臼骨折;具有手术耐受能力,可接受K-L入路治疗;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的患者。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龄16~65岁,平均(41.2±2.6)岁;受伤后5~20 d进行手术,平均(7.8±2.4)d;受伤原因:交通意外伤39例,高处坠落伤21例,重物砸伤14例;髋骨骨折:双柱骨折45例,“T”型骨折20例,横行伴后壁骨折5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2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髋骨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认可。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K-L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帮助患者准备血压计、氧气、气垫床,检查患者的外伤状态,给予患者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位;定期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和呼吸并记录;术前1 d进行配血、血常规、心电图、X线等检查。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分为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髋骨骨折为高能量损伤,经常出现合并创伤或其他脏器损伤[6-7],因此术前不仅需要对患者胸部、腹部等其他脏器的损伤进行及时处理,还需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必要时给予患者强化支持治疗。

2)心理护理:由于髋臼骨折多为意外事故造成,患者短期内不仅承受身体受伤带来的疼痛,而且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烦躁等悲观情绪,在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理解患者痛苦,了解患者需求,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髋骨骨折的相关知识、手术方式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讲解一些成功案例,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3)饮食护理:髋骨骨折患者入院后应禁食,待排气后腹胀症状消失,可帮助患者进食一些含高铁、高钙、高纤维素、以及一些粗纤维的易消化的普食或者流食。提醒家属多帮助患者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叮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

4)皮肤护理及翻身护理:K-L入路的切口距离会阴处较近,发生污染的概率相对较大,因此术前应重视切口附近区域的皮肤护理。患者入院以后应当在气垫床上平卧,适当控制翻身的次数,以降低骨折移位发生的可能性。指导患者定期翻身,翻身前应保持放松,平卧位和健侧卧交替以避免骨折的位置受压,若患者骨盆环不稳定或无法耐受剧烈疼痛,可指导患者借助牵引床的拉手抬起臀部。翻身或抬臀后为患者清洁皮肤、按摩透气,并保持皮肤的干燥,避免出现压疮。应定期对关节隆突处和皮肤状态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压疮迹象应及时进行处理。

1.2.2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髋臼骨折手术时间通常较长,患者术中出血较多,为预防术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应在术后48 h内用腹带对患者的切口行加压包扎,并每隔半小时监测脉搏、血压和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处的敷料是否发生渗液、渗血,在切口负压引流过程中应保证引流管通畅,适时挤捏引流管以防止发生扭曲、折叠、脱落。若患者出现出汗、尿量减少、烦躁不安、脉搏加速等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症状,或出现切口渗血量较多、引流量超过100 mL·h-1的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待患者麻醉效果消失后,应检查、询问患者的肢端血运及感觉是否存在异常,若发现患者发生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应及时告知医生。

2)体位护理:术后搬运患者的过程应轻柔,保证患髋处于外展中立位。患者术毕当日回病房后应取仰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可用软垫将下肢抬高约10°,以减轻患者髋臼的压力,这样有助于关节囊的修复,每2 h帮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在麻醉苏醒过程中应避免患者肢体的剧烈活动。患者用便盆时应保证臀部处于足够的高度。

3)功能锻炼:正确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应在手术后第1天即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静止性收缩训练以改善肌肉状态。5 d后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锻炼,2周后指导患者进行抬高患肢锻炼,3周后鼓励患者进行床旁无负重行走锻炼。待X线片检查表明骨折已痊愈后,方可进行负重锻炼。

4)并发症护理:①切口感染。手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及切口疼痛,注意保持切口敷料的干燥及清洁。换药时护理人员应保证无菌操作,若切口处出现红、肿、异味或分泌物应及时处理。应监督患者按时饮水,并告知患者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避免泌尿系统发生感染。指导患者进行咳嗽、深呼吸、扩胸等肺功能锻炼以避免肺部的感染。②坐骨神经损伤。术后应询问患者是否存在患肢麻木症状,观察患者足踝背伸的情况以确认患者是否存在坐骨神经损伤。若发现损伤,应指导患者用丁字鞋固定,并在其膝处垫软枕,保证膝关节轻微屈曲、坐骨神经松弛,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背伸锻炼。③下肢深静脉血栓。髋臼骨折患者卧床时间久,下肢静脉血流缓慢,且术后静脉内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易发生静脉内膜损伤,导致凝血酶激活、血小板聚集,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首发症状通常表现为患肢的疼痛与肿胀。若患者术后存在患肢肿胀,术后将患肢抬高约30°,以保证静脉血液的正常回流。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的测量双腿周径,检查患肢的疼痛、肿胀情况,皮肤的温度、颜色及感觉,并对监测肢端动脉搏动。定期帮助患者按摩足部和小腿,以疏通静脉血流淤滞。本组有3例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于术前3 d和术后7 d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d-1,1 次0.4 mL,注意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皮下或牙龈出血倾向,并注意观察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经护理,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1.3 观察项目及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抑郁情况、焦虑情况、生存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抑郁情况评价采用SDS评分,抑郁程度根据评分划分为3个不同等级:重度抑郁(72分及以上)、中度抑郁(63~72分)和轻度抑郁(53~62分)。2)焦虑情况评价采用SAS评分,焦虑程度根据评分划分为3个不同等级:重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中度焦虑(60~69分)和轻度焦虑(50~59分)。3)护理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价采用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患者的分数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4)采用院方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问卷为百分制,根据总分数划分为4个不同等级: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满意(75~89分)、一般满意(60~74分)和不满意(低于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调查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版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P=0.03(χ2=4.55)与对照组比较。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及焦虑情况比较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情况及焦虑情况对比 ±s,分

2.3 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各项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比较 ±s,分

2.4 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3 讨论

作为高能量损伤的一种,髋臼骨折出血量较多[8],病情容易加重,且手术难度大。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对于手术过程中患处暴露、固定以及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K-L入路可以暴露坐骨神经和髋臼后部结构,适用于双柱骨折、“T”型骨折、横行伴后壁骨折以及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K-L入路的优点是手术部位暴露充分、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9-10]。由于髋臼结构复杂、位置较深,术后并发症较多[11]。此外,患者骨折后身心均受到重创,易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因此,对采用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并发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顺应性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常规护理干预对手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患者的满意度也不佳。常规护理方式是通用性的,缺乏对患者具体年龄特征、病情特征以及心理特征的综合考虑,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12]。因此本研究对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从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及翻身护理4个角度进行术前护理,并从术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护理4个角度进行术后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术后对患者进行切口感染护理、通过丁字鞋固定及垫软枕保证坐骨神经松弛、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背伸锻炼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等手段对降低并发症发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各项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髋臼骨折患者不仅需要承受身体上的伤痛,大部分患者由于需长时间卧床、经济负担等原因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其认知能力,调节负面情绪[13-14]。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地和患者交流,让患者敞开心扉,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病情,改善术后生活状态,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得到术后功能锻炼指导,避免盲目锻炼造成的不良后果[15];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得到调节,提升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通过对行K-L入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并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髋臼入路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