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营养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03-28黄燕婷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尿毒症黏膜

黄燕婷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广东 深圳 518118)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变患者病情最为严重的阶段,主要的临床症状有食欲不振、虚弱无力、水肿,给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血液透析为尿毒症主要的治疗手段,可有效代替肾脏来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而缓解患者症状[2]。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3],因此,采用有效的防治手段是极为必要的。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地补充透析过程中消耗和丢失的营养素,在透析治疗患者中较为常用[4]。本研究观察肠内营养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45~83岁,平均(59.32±12.05)岁;病程1~5年,平均(3.02±0.93)年;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性肾病9例,多囊肾6例;透析治疗时间3个月~3年,平均(1.14±0.68)年;每周透析次数2~4次,平均(1.87±0.61)次;BMI 13~26 kg·m-2,平均(18.12±3.15)kg·m-2。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3~80岁,平均(58.74±12.01)岁;病程1~6年,平均(3.11±0.97)年;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性肾病7例,多囊肾5例;透析治疗时间3个月~4年,平均(1.18±0.70)年;每周透析次数2~4次,平均(1.82±0.65)次;BMI 13~28 kg·m-2,平均(18.53±3.28)kg·m-2。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依据临床症状,结合血、尿常规及肾功能等检查确诊,均以前臂内瘘为血管通路,采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B型透析机及配套透析器行透析治疗,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排除急慢性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肝肺功能障碍、近半年内手术史、智能障碍、交流沟通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家属及患者对本研究知晓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日常所需并尽量给予其帮助、告知日常注意事项、实行饮食指导以保证机体摄入充足的热量及蛋白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肠内营养支持,即在每次透析时经口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肠内营养液250 mL,肠内营养配方食品-匀浆膳,同时透析中多增加250 mL超滤量,以使患者透析后达到干体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蛋白(TP)。免疫功能评价指标包括CD3+、CD4+、CD8+和CD4+/CD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2组护理前Hb、Alb、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Hb、Alb、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s,ρ/(g·L-1)

2.2 2组护理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2组护理前CD3+、CD4+、CD8+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s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肾功能已经进入不可逆性减退阶段,常伴有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以及代谢物蓄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尿毒症患者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致使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同时因肾功能障碍引起机体高血酸、炎性因子产生和体内毒素堆积等导致体内高蛋白物质丢失,加之炎性因子、代谢废物堆积、脂代谢紊乱等因素的影响以及透析治疗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丢失,机体营养状况多不理想,部分患者甚至并发营养不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6-7]。因此,纠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也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肠内营养支持将营养物质直接送达至胃内,与生理学特点更为符合,在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善,并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功能[8]。匀浆膳具有易消化、吸收等特点,经口补充后通过消化道黏膜,可对肠黏膜的感受器形成刺激,而促进肠黏膜的生长和胃肠动力的恢复[9],帮助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和吸收。在透析治疗过程中使用匀浆膳进行营养补充,也算是增加餐饮的一种方式,护理人员可以监督患者进行,故依从性更高,患者营养状况改善也更为明显。本研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b、Alb、T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尿毒症患者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体内毒素沉淀增加,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也会逐渐减弱,大量炎症因子及毒素加速淋巴细胞的凋亡,并抑制淋巴细胞的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10]。而营养不良则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11]。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可有效纠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改善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尿毒症黏膜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82例后壁黏膜完整隆凸阴道缩紧术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