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库溴铵对开腹肝癌手术患者的肌松及降低感染发生的效果

2018-03-28李大桁何海燕葛凤敏梁广彬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肌松溴铵开腹

李大桁,黄 昕,何海燕,葛凤敏,梁广彬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广东 湛江 524001)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开腹肝癌手术是常见的腹部外科手术之一,手术过程中常需实施诱导麻醉,但在全身麻醉诱导期间易出现咽喉保护性反射被抑制的现象,而出现反流误吸的风险[1],严重威胁手术安全。因此,在开腹肝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中使用安全有效的肌松药物,对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肌松药物有罗库溴铵、苯磺顺阿曲库铵等,苯磺顺阿曲库铵是一种新型的苄异喹啉类中效肌松药,具有无组胺释放作用、不影响肝功能、适用于老年患者等优点[2]。罗库溴铵是一种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可竞争性地与运动神经末梢突触上的胆碱能受体结合,与去极化肌松药物琥珀胆碱类似,其麻醉起效时间短,临床上广泛用于全身麻醉、使骨骼肌松弛和气管内插管[3]。本研究观察罗库溴铵在开腹肝癌手术患者中应用的肌松效果及感染发生的情况,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开腹肝癌患者70例,诊断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4]中的相关标准。纳入标准:1)接受开腹肝癌者;2)年龄18~70岁;3)术前无呼吸道感染者;4)ASA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用药物严重过敏或不耐受者;2)存在麻醉或手术禁忌证者;3)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者;4)术前1个月曾使用过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药物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3.56±8.54)岁,ASA分级Ⅰ级18例,Ⅱ级17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43.68±8.72)岁,ASA分级Ⅰ级19例,Ⅱ级16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后进行。

1.2 用药方法

2组患者入室建立静脉通路后,均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脂和舒芬太尼方案进行麻醉诱导,检查患者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后,试验组给予罗库溴铵注射液(浙江省仙琚制药有限公司)0.5 mg·kg-1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江苏东英药业有限公司)0.12 mg·kg-1静脉注射。2组患者给药后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行机械通气,吸入0.1%~0.2%的七氟烷维持深度麻醉。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2组术中肌松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呛咳、人机对抗和患者抱怨)发生率,肌松效果评价,血流动力学变化(给药前、给药后1 min及给药后6 min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率。

肌松效果评价[5]:采用刺激尺神经时拇指内收肌的收缩速度对2组患者行肌松效果评价。起效时间为给药后第1个肌搐反应直至最大阻滞所需的时间;持续时间为给药后至第1个肌搐反应恢复到25%所需要的时间;恢复指数为给药后第1个肌搐反应恢复至75%时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中肌松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术中肌松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中肌松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P=0.016(χ2=5.833)与对照组比较。

2.2 2组患者的肌松效果评价比较

试验组的起效时间和恢复指数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肌松效果评价比较±s,t/min

2.3 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2组给药前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1、6 min后与给药前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心率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给药1、6 min后,试验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s

*P<0.05与给药前比较;1mmHg=0.133kPa。

2.4 2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住院期间试验组发生感染5例占14.29%,对照组发生感染13例占37.14%,均为呼吸道感染,2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P=0.029)。

3 讨论

开腹肝癌手术是临床中常见的腹部外科手术,在手术全身麻醉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定剂量的肌松药物,肌松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在全身麻醉期间诱导气管导管插入及在手术过程中维持肌肉松弛[6-7]。麻醉期间及时应用肌松药物便于尽早置入导管,从而尽快控制气道[8]。而肌松药物的作用时间及强度决定了导管置入条件的好坏,若术中患者导管置入失败,可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而误吸入,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室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9]。因此,为最大限度减小麻醉诱导的危险期,应用合理的肌松药物,尽快开放安全气道具有重要意义。

顺苯磺阿曲库铵是新一代苄异喹啉类非去极化型肌松药,与目前临床主要肌松麻醉药比较,具有通过非肝肾途径代谢和心血管稳定性佳等特点,肌松作用比阿曲库铵作用强,无心血管不良反应[10-11]。罗库溴铵注射液为全身麻醉辅助用药,用于常规诱导麻醉期间气管插管,以及维持手术中骨骼肌松弛,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心血管无明显抑制作用及组胺释放程度弱等特点,且不良反应较低。作为两种常用的去极化型肌松药物,都有其应用价值,麻醉师在使用时应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择肌松药物[12]。因此,本研究探讨罗库溴铵对开腹肝癌手术患者的肌松效果及降低感染发生的效果。结果发现,试验组术中肌松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试验组的起效时间和恢复指数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试验组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这表明,罗库溴铵有利于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最大限度地缩短麻醉诱导的危险期,且对心血管抑制作用较小。此外,住院期间试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14%,这证实应用罗库溴铵后患者气道插管条件较好,可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罗库溴铵用于开腹肝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率较低,起效时间短、恢复快,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理想的肌松药物。

猜你喜欢

肌松溴铵开腹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老年脊椎手术患者术中不同肌松程度对手术条件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噻托溴铵粉雾剂的禁忌有哪些?
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