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门诊小儿腹泻患儿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8-03-27王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儿腹泻临床护理路径门诊

王霞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门诊小儿腹泻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 480例小儿腹泻患儿, 根据家属的意见及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腹泻好转时间、腹泻控制时间、用药治疗时间、口服补液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入院情况、住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腹泻好转时间、腹泻控制时间、用药治疗时间、口服补液次数分别为(1.4±0.6)d、(3.1±1.1)d、(3.7±1.5)d、(7.4±3.6)次/人, 优于对照组的(2.2±0.6)d、(4.3±1.6)d、(5.2±1.2)d、(10.2±3.2)次/人,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3/240)、再入院率为4.58%(11/240)、住院率为0.83%(2/240), 低于对照组的6.67%(16/240)、14.58%(35/240)、4.58%(11/24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门诊小儿腹泻的病程, 改善预后。

【关键词】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路径;门诊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107

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 绝大多数的小儿都有小儿腹泻病史, 多发生在秋季。小儿腹泻病因复杂, 常见病毒、细菌感染所致感染性腹泻, 少部分因抗生素、乳糖不耐受等因素有关[1]。腹泻危害较大, 可并发脱水、心肌损伤等并发症, 少部分会反复发生, 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小儿腹泻的治疗并不复杂, 但少部分患儿病程较长, 可反复发作, 给家属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 也影响门诊的剩余[2-4]。为提升门诊小儿腹泻的管理水平, 医院尝试建立小儿腹泻临床护理路径。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研究, 以2017年1~9月门诊收治的小儿腹泻480例,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9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4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为小儿腹泻;②年龄<12岁;③非危重症, 无需住院治疗;④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研究;②合并其他重大疾病, 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③无法获得随访。根据家属的意见及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40例。对照组中男125例、女115例, 平均年龄(3.1±0.6)岁, 平均病程(2.3±0.5)d, 复发74例, 近期3个月有腹泻病史56例, 有小儿肺炎病史16例。观察组中男129例、女111例, 平均年龄(3.4±0.7)岁, 平均病程(2.5±0.5)d, 复发72例, 近期3个月

有腹泻病史52例, 有小儿肺炎病史1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护士引导下挂号, 初步诊

断, 采集粪便, 选择性开展轮状病毒检验, 对症治疗, 米汤+

盐溶液补液, 40 ml/kg, 视是否出现脱水决定是否进行静脉补液, 60~80 ml/kg, 每腹泻1次补液1次。联合思密达治疗, <1岁者1/3包/次、3次/d, 1~2岁者1/2包/次、3次/d,

2~3岁者1/2包/次、4次/d, >3岁者1包/次、3次/d, 诊断为轮状病毒感染者, 口服抗感染药物。

1. 2. 2 观察组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①入院时:护士引导, 立即登记一般情况如年龄、日常饮食, 临床资料包括腹泻病史、大便性状、抗生素使用情况、自行用药情况, 挂号、采集粪便样本送检, 参照《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2-1997》进行处理, 采集粪便, 确认无污染, 4℃保存, 分批送检(以A群轮状病毒胶体金诊断试剂盒检测、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测试片为主)。采集肘部静脉血2 ml, 送检进行生化指标检查, 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标志物、水电解质等生化指标;②同期进行对症治疗:a.补液为主, 口服补液盐(ORS)溶液, 能喝多少喝多少;b.腹泻严重伴腹痛症状对象, 电超导治疗仪, 在小儿脐部贴服中药脐贴, 1次/d, 4 h/次;c.血清检验缺锌者, 补充锌剂, 1次/d, 3 d

为1个疗程;③出院前:a.进行健康教育, 主要针对家属, 传授口服补液的方法包括饮食管理、精盐以及米汤配置方法;b.带药出院, 包括抗感染药物、思密达、锌剂、微生态制剂, 医嘱用药的注意事项;④随访:1周后电话随访, 评估疗效。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腹泻好转时间、腹泻控制时间、用药治疗时间、口服补液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入院情况、住院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腹泻好转时间、腹泻控制时间、用药治疗时间、口服补液次数分别为(1.4±0.6)d、(3.1±1.1)d、(3.7±

1.5)d、(7.4±3.6)次/人, 优于对照组的(2.2±0.6)d、(4.3±

1.6)d、(5.2±1.2)d、(10.2±3.2)次/人,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3/240, 均为脱水)、再入院率为4.58%(11/240)、住院率为0.83%(2/240), 低于对照组的6.67%(16/240, 其中脫水11例、心肌损伤

5例)、14.58%(35/240)、4.58%(11/24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討论

腹泻的病因、临床症状表现、严重程度个体差异较大, 短则1~2 d, 长则1周, 严重的患儿需要住院治疗, 可并发脱水等并发症, 部分甚至可能出现心肌损伤、器官功能障碍。传统的小儿腹泻护理内容比较简单, 护理工作以用药指导、对症护理为主, 对疾病管理的指导较少[5]。本次研究中, 基于临床护理路径, 观察组护理内容包括入院引导、采样送检、同期对症治疗护理、出院前的健康教育以及用药指导, 重视病因分析、提升家属的疾病管理能力以及患儿照料能力, 结果显示观察组病程明显缩短, 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显著下降。

门诊小儿腹泻护理重点:①重视宣教, 以提高家属的送检意愿, 利于查明病因, 针对病因治疗, 从而增进疗效;

②重视提升家属的疾病管理能力, 考虑到腹泻容易复发, 大部分需要无需住院治疗, 提升饮食、补液、用药能力, 从而降低腹泻的复发以及加重风险, 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 特别是预防水电解质紊乱以及紊乱相关器官功能障碍[6-8];③对于在门诊停留治疗的对象, 可能需要经皮给药、按摩、灌肠等特殊的治疗, 护理任务相对繁重, 在护理过程中, 患儿的配合能力差, 容易哭闹, 需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护理;④重视随访, 特别重视饮食管理, 以维持菌群平衡[9]。

总之,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门诊小儿腹泻的病程, 改善预后, 需要重视健康教育, 以提升受检率、提升家属的腹泻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321.

[2] 陈颖, 廖莉. 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9):3249-3250.

[3] 林敏玲, 吴姣云, 周彦凤. 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4):441-442.

[4] 何晓娜, 贾圆圆. 低渗性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中国农村卫生, 2016(16):88.

[5] 田俊荣. 整体护理程序在小儿腹泻护理的应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1(8):1383.

[6] 房清文, 李春艳.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1):158-160.

[7] 范平莉, 陈姣, 符海珠, 等. 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1):149-151.

[8] 谢玉美, 王仁媛, 陈贝贝. 小儿腹泻应用整体护理程序的价值分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3):499-501.

[9] 王子恺, 杨云生. 肠道微生物与肠易激综合征. 中华内科杂志, 2013, 52(3):245-247.

[收稿日期:2017-10-30]

猜你喜欢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路径门诊
联合平板电脑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联用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来自疼痛门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