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联用方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探究

2018-03-27陈乌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陈乌兰

【摘要】 目的 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方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 各59例。单一组应用利培酮治疗, 联合组应用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的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2.20%明显低于单一组71.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干扰命名、颜色命名、字词阅读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利培酮;阿立哌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076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脑部疾病, 具有持续性和复杂性, 与患者内心易感因素和外部坏境不良因素的关系密切, 还会存在注意力、学习、记忆力、信息传递及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 降低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为探讨恰当的治疗方法, 本文选取11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 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19日~2017年10月18日

本院治疗的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 排除器质性精神病及合并恶性肿瘤、癫痫、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研究所有药物过敏史、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 各59例。单一组患者男27例, 女32例,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4岁, 平均年龄(43.14±6.95)岁;病程最短1年, 最长10年, 平均病程(5.64±2.06)年。联合组患者男29例, 女30例,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5岁, 平均年龄(43.16±7.28)岁;病程最短1年, 最长9年, 平均病程(5.62±2.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单一组患者初始计量为0.5 mg的利培酮(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0049, 规格:

2 mg×10片×6板)口服, 1次/d, 之后根据患者病情调节用药剂量, 增加0.5 mg/次, 但服用剂量≤2 mg/d。联合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 利培酮用法与单一组相同, 同时给予患者初始剂量为5 mg阿立哌唑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501, 规格:5 mg×20片)口服, 1次/d, 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增加用量, 但服用剂量≤25 mg/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不良反应、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 主要包括阳性症状积分、阴性症状积分、精神病理和总分4项内容, 评分的高低与患者临床症状的情况呈负相关[2]。应用STROOP色词干扰实验[3]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干扰命名、颜色命名和字词阅读3项内容, 评分高低与患者认知功能的好坏呈正相关。应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4]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 共20个条目, 每个条目1~5分, 总分20~

100分, 评分高低与患者生存质量好坏呈正相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单一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的评分和总分分别为(13.21±

4.02)、(15.73±4.94)、(28.19±9.42)、(51.87±13.14)分;

联合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的评分和总分分别为(10.74±2.47)、(12.68±5.06)、(23.56±6.75)、(47.03±

11.39)分。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的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单一组嗜睡

5例(8.47%)、血压降低2例(3.39%)、头痛5例(8.47%)、便秘4例(6.78%)、心电图异常2例(3.39%)、恶心呕吐7例(11.86%)、锥体外系反应8例(13.56%)、体重增加5例(8.47%)、闭经溢乳4例(6.78%),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19%。联合组嗜睡2例(3.39%)、血压降低2例(3.39%)、头痛2例(3.39%)、便秘2例(3.39%)、心电图异常1例(1.69%)、恶心呕吐3例(5.08%)、锥体外系反应4例(6.78%)、体重增加2例(3.39%)、闭经溢乳1例(1.69%),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20%。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兩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单一组患者干扰命名、颜色命名、字词阅读和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32.83±10.59)、(44.71±11.76)、(71.43±10.48)、(60.97±2.36)分, 联合组患者干扰命名、颜色命名、字词阅读和生存质量的评分分别为(40.12±12.34)、(49.50±9.02)、(76.27±11.42)、(80.53±4.54)分。治疗后两组患者干扰命名、颜色命名、字词阅读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后, 越早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越小, 患者社会功能越完善, 有统计资料显示, 约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治愈后2年内会复发[5]。利培酮是一种苯丙异噁唑衍生物, 对患者体内的多巴胺受体D2具有阻滞作用, 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 但长期用药会引起不良反应[6-9]。阿立哌唑是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 对多巴胺受体具有选择性的作用, 若患者阳性症状明显, 可下调多巴胺神经活性, 若患者的阴性症状明显, 可上调多巴胺神经元活性[10]。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的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干扰命名、颜色命名、字词阅读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联用可提高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效果, 且阿立哌唑与受体H1的亲和力度较大, 可有效预防患者内分泌的紊乱, 还可以根据患者内环境神经性递质水平的变化对其抑制性催乳素的释放进行调节, 拮抗或激动多巴胺受体[7]。本次研究中, 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后, 嗜睡、血压降低、头痛、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20%, 显著低于单一组的71.19%(P<0.05)。

综上所述, 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开元, 宋明芬, 陶云海, 等. 精神分裂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与利培酮临床疗效的关联性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1):21-23.

[2] 王昉, 梅蕊, 彭樊, 等. 齐拉西酮辅助治疗老年重症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 2017, 37(1):173-175.

[3] 袁乐萍, 颜伟朝. 解郁安神汤联合阿立哌唑片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 37(9):

94-95.

[4] 靳新荣, 刘春燕. 利培酮与奎硫平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 2016, 36(3):625-627.

[5] 肖志刚, 李婷婷, 张少龙. 氨磺必利联合心理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贵州医药, 2017(6):616-618.

[6] 杨永秀, 陈斌华, 徐小杰, 等. 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3, 29(6):

419-422.

[7] 刘振东, 王文婷, 赵松涛, 等. 阿立哌唑联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4):613-616.

[8] 刘思洋, 李长远, 洪金时. 阿立哌唑、利培酮联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2):114-116.

[9] 吴宇杰, 李君, 杜鹏, 等. 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療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成本-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15(3):100-102.

[10] 郅凤莲.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联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5(9):29.

[收稿日期:2017-11-24]

猜你喜欢

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对其糖脂代谢、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分析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患者运用利培酮单药与结合丙戊酸钠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