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广播发展如何适应当今新媒体环境

2018-03-27天津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听众天津广播

天津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

当今时代被称为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逐渐兴起,以电视、广播、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然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的冲击固然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本文就将探讨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的生存发展之道。

一、新媒体环境特点

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从狭义上说,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从广义上说,新媒体是指当下万物皆媒体的环境。

相对于广播媒体来说,新媒体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一)新媒体环境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精准。相对于微信、微博以及新闻类APP等新媒体形式来说,收听广播的便捷性相对较差。更重要的是,广播节目的受众是面用户,而非点用户。如果受众想要精准获取某条具体信息,依靠广播则有些困难,依靠新媒体却十分便捷。

(二)新媒体环境信息表现形式更丰富、全面。新媒体强调的是文字和影音的整合,比如我们阅读网上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链接到其他相关的文章。很多时候,文字信息还会辅以图片和视频,让受众更加直观的了解这条信息。这些都是广播做不到的。

(三)自媒体大行其道。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不甘于单纯获取信息,而更热衷于传播信息、发布信息。微博和微信是当今十分重要的自媒体平台。而随着网络直播大行其道,自媒体从平面的文字走向立体的影音,从延时变为实时,传播力愈发强大。

(四)车载智能系统对广播的冲击。一直以来,广播都是人们驾车时获取信息的几乎唯一媒体。然而,车载智能系统的发展让新媒体的触角伸向汽车。今后,随着配置车载智能系统的车型越来越多、越来越低端化,随着各大城市公共WIFI建设的不断完善,开车听广播完全能依靠网络,可听的节目也从局限于本地发展到来自全国各地。这一收听形式一旦普及,那么广播媒体将面临空前的竞争压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如何生存发展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对以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要想求生存、谋发展,转型势在必行。在笔者看来,广播要想应对新媒体冲击,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拼新闻:做接近本地老百姓的新闻

作为传统媒体,新闻立台是不变的宗旨,广播也不例外。在这一前提下,如何做老百姓想听、爱听的新闻,关乎广播的生死存亡。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决定,信息会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多渠道传播,广播要想和新媒体拼广度、拼速度,无异于以己之短搏人之长。然而,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以微信、微博、新闻类APP为代表的新媒体,所关注的视角势必着眼全国甚至全球,具体到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城市,则关注力度有着不小削弱。

从目前大众的收听习惯来看,尽管网络广播方兴未艾,但以无线电波形式传播的传统广播依然占据主流,这就决定了广播节目传播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本地广播无可争议地成为听众收听广播的首选。举例来说,根据北京赛立信市场调查公司对2017年7月天津广播市场所做的收听率分析,天津广播电视台的十套广播频率以总计94.00%的市场占有率占据着天津广播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以央广为代表的其他广播频率只能占据6.00%的市场份额。

新闻价值理论认为,新闻报道能否被受众注意和重视,新闻事实与受众是否接近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广播做新闻,必须躲避新媒体之锋芒,坚持以本地新闻为主阵地,做接近本地老百姓的新闻。

广播媒体做本地新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本地媒体采访本地新闻,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其次,本地媒体对本地新闻发生的意义和背景理解更深刻;第三,相比于电视、报纸,广播媒体具有伴随性、灵活性的特点,利用现场连线的报道手段,能够第一时间传递信息,突显速度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广播媒体做本地新闻,应做好国际国内新闻的本地化处理。举例来说,2017年8月8号晚间,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很多在九寨沟旅游的游客们度过了惊魂一夜。天津广播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天津游客刘亚华,通过她的讲述还原了地震时惊心动魄的、令人感动的各种瞬间,让天津本地听众十分有亲切感。

(二)拼服务:从粗放式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变

一直以来,服务性强都是广播媒体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在这一点上,各地的交通广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天津交通广播为例,全天每隔10到15分钟滚动播出的路况信息,为驾驶人出行提供帮助引导;《新闻早班车》、《红绿灯》节目中各类政策法规的发布及解读,为广大听众解疑释惑;《1068帮帮团》节目倾听听众的各类求助信息,并在直播过程中予以帮助甚至解决。根据北京赛立信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数据,多年以来,天津交通广播稳居天津市场各广播频率市场份额第一位,这与打好服务牌是分不开的。

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要想具备强劲的竞争力,仅仅依靠传统的粗放式服务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一部手机,用户能够快速查询很多自己关心的信息。要想和小小的手机竞争,广播一定要在服务的精细化上做文章,充分发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做“电脑”做不到的事。

举例来说,传统广播播报的路况信息难以一一满足所有出行人群。驾驶人如果想查询具体某路段的路况信息,通过网络地图更加方便。当然,驾车过程中不方便使用手机,传统广播依然有自己的优势。在这个时候,面对网络地图的竞争,传统广播就要发挥“人脑”比“电脑”的优越性,通过归纳总结加实时分析的手段提供精细化路况。以天津市的道路情况举例,市区南部的梅江地区是十分重要的居住区,在晚高峰时段,大量车流从市中心流向梅江地区,通往梅江地区的三条主要道路——解放南路、友谊南路、卫津南路以及附近道路的拥堵状况有规律可循。这时就需要广播去总结归纳这一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在晚高峰时段有针对性的关注相关路段拥堵情况,打包发布,以此引导所有前往梅江地区的车流合理规划行车路线。这样就能最大程度提供最为明晰、全面的路况信息,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粗放型路况播报。

天津交通广播的《汽车地带》节目就是一档以精细化服务著称的节目。节目通过热线电话、微信等方式接受听众关于二手车价格评估、评车选车方面的求助,并在直播过程中进行解答,既满足了部分听众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又能让大部分听众从中抓住规律,举一反三,有所收获。

(三)发挥广播互动性的优势

互动性强是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仅是简单的平台发布信息、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受众传递信息、传递观点的过程。

作为传统媒体,广播在互动性上远远强于电视和报纸,这是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中的一大优势。广播节目大多以直播形式呈现,这就给互动提供了平台。广播节目和听众互动,有时是解答问题、解决困难,有时是聆听观点,增强节目深度。

同样讲究互动性,广播和新媒体相比各有特点。新媒体平台与受众的互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方便快捷,但互动形式大多数时候只能是一次往返,平台向受众传递信息,受众向平台反馈信息,一次完整的互动结束。受众的反馈可能和其他受众形成二次互动,但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和平台形成二次互动。广播与听众的互动则不然,既可以一次往返,也可以多次往返。一次往返多体现在听众依靠文字信息与广播主持人互动,多次往返则多体现在听众依靠热线电话与广播主持人互动。可以说,广播的互动形式更丰富,互动体验更佳,但互动受时间局限,便捷性差。

互动性是广播沟通听众、留住听众的法宝。以天津交通广播为例,全天24小时节目中,提供互动平台的时段长达14.5小时,占比达到60%多。如果剔除凌晨0点到早晨7点这一时段,提供互动平台的时段占比高达85%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播互动受时间局限的问题。以天津交通广播《新闻早班车》节目为例。在每天早7点到早8点的节目时间内,发布一则热门新闻事件作为互动话题,请听众发表观点看法,并择优播出。这种形式与新媒体平台受众跟帖评论的形式类似,可以说是用广播的“旧瓶”装新媒体的“新酒”。多年以来,《新闻早班车》节目都是天津地区收听率最高的新闻类节目,这与节目坚持做好互动性密不可分。

(四)推进媒体融合,新媒体平台为广播所用

在日常的广播节目中,依托微博、微信平台和听众互动,这已经成为常态。大多数传统广播媒体也都开设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这些都是媒体融合的有益尝试。依靠新媒体发布的信息更直观,可以依靠文字、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弥补了传统广播只有声音的不足。不仅如此,新媒体平台能够提供各种查询服务。比如,天津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就能够提供路况信息查询、天气查询、交通违法情况查询等多种查询服务。

近年来,网络直播发展得如火如荼,传统广播借助这一新兴手段,在节目过程中进行实时网络直播,把直播间“搬”到听众面前,弥补了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遗憾,带给听众全新的收听互动体验。目前,天津交通广播的《1068派》《动听天下》《老歌不好找》等节目都在尝试网络直播,不仅巩固了原有受众群体,还开发了新的受众群体。

[1]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

[2]喻国明.“互联网+”时代关于“新闻立台”的思考[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12).

[3]张罗应.接近接近再接近——从新闻本地化谈新闻的接近性[J].东南传播,2007(09).

[4]胡静.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思考[J].今传媒,2017(25).

猜你喜欢

听众天津广播
如果天津有“画”说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天津卷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天津之眼》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天津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