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CTV百部纪录片分析总结卓越校园规划建设与发展策略

2018-03-27武汉理工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武汉理工大学校园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与科技的水平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想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须日益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这就离不开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教育,特别是大学的教育。大学是一个提供智能、理性和思考环境的地方。一代代具有洞察力,批判性思维,并充满热情的青年大学生从大学中孕育而出,他们也终将为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大学的建设与教育模式应是动态的、前进的、不断改善的,它应与不断进步的社会与思想齐头并进。但纵观中国诸多高校,不得不承认他们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

1.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许多高校拥有一定的校园建设资金,而这部分资金大多数被用于校园基础设施,雕塑等美化建设,这些高校一味地认为只要物质文化提升了精神文明的建设自然会跟上。可是不然,由于不重视精神文明发展,当前许多高校已经出现了大学生精神文明空虚的现象。

2.重视制度建设,忽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无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是全体师生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文明公约,它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加强严格的制度建设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引导师生的自觉规范能力,引导全体师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3.忽视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许多高校都是开放的,它与周边的经济环境逐渐融为一体,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方面,这的确能够相对的节省一部分重复的社会资金。但校园的周边环境鱼龙混杂,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网吧和一系列休闲娱乐会所逐渐兴起;周边道路的频繁施工阻碍了学生上学来往;噪音和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等。

4.校园建设应践行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如今有不少高校一味扩大校园面积,殊不知师生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在路与楼之间。还有食堂空间没有合理利用,出现了饭点高峰期学生买不到饭找不到位置的现象。此外图书馆、自习室中出现严重的占座现象等,这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一个一个发现,从而一个一个解决。

一流的大学应该是社会的思想库,应该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由CCTV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制作的百集电视专题纪录片《世界著名大学》以一流的科学成果为脉络有针对性的梳理、挑选和介绍国内外一百所世界著名大学(其中中国10所,国外90所)的建筑风格、发展理念以及突出特点,给了观众一个与世界名校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其中,我们通过观看中国的10所著名高校的发展建设,有了如下有关校园建设的学习经验:

1.高校建筑风格可以适当借鉴外国先进技术与风格,取其精华,中西结合。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是由梁思成老先生一手创办的,他在美国讲学后,受到西方体型环境思想的影响,把建筑观念已经从关注一栋房子扩展为关注体型环境。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建筑师就是用砖瓦谱曲的音乐家,而清华园的建筑本身,就是一首动听的交响。那里留下了清代皇家园林的遗韵,二三十年代仿欧式建筑的风貌,建国后仿苏联建筑的结晶,以及近几年现代建筑的缩影。色彩的渐变也如清华的历史,从逐渐变淡的过去走向日新月异的未来。

2.加强体育事业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难发现,如今学生的身体素质一代不如一代,免疫力差易感染是学生的通病。这一现状与学生们越来越不爱运动和没有机会没有时间运动息息相关。早在1914年,在化学老师马约翰加盟清华之时,就提出要通过体育锻炼改造一盘散沙的局面,培养团队精神,扫荡文弱书生的形象。从此,清华学子报效祖国的准备工作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还加入了身体素质的培养。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聚师生感情。每年的12.31日是北大学子的狂欢夜,敲钟守岁,辞旧迎新是北大不变的传统。每年的这一天北大师生都会聚集在一起,欢歌笑语此起彼伏,北京大学利用这一不变的校园文化传统,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学生教师的情感。创立一个独特的校节日,举办一个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谱写一首校歌等方式都可以有效的增进师生的情感。

4.复旦大学一直秉承“图书馆是大学的必要条件,没有好的图书馆,根本谈不上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图书馆作为各种文献资料的聚集地和展示平台,往往扮演着引领文化前进的角色。尤其是高校的图书馆,他的社会职能早已经超越了本身的功能价值,而日益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高校的图书馆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完整的图书资源,优雅安静整洁的阅读环境和便利舒适的自习空间。

5.创办优良校风,突出优势学科发展。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郭沫若要求全校师生不仅要创办校园而且要创办校风,将来还要创建学派。经过75 85期间国家重点建设,中国科技大学很快发展成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目前中国科技大学瞄准的科学目标是优先发展信息科技、生命科技、工程与材料科技等重点学科,继续加强数理化等优势基础学科,积极发展管理学科以及与科技相结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大力发展交叉学科。

6.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向世界,走向世界。陈嘉庚在创办厦门大学时就为这所学校定下三个目标:一研究高深学问;二养成专门人才;三阐扬世界文化。把人才战略作为厦大发展的战略支柱,面向全世界去招聘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努力延聘一流的教师,为国内教育界的先驱广纳贤良。厦门大学在21世纪初就与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100余所大学建立了稳定和长期的校际合作关系。

经过以上的分析、调查与总结,回归项目的根本——为武汉理工大学的新校园出谋划策。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武汉理工大学已经拥有一套独有的发展策略,但由于是三校合并,由地理因素造成的不便是不能否认的,这就需要想出除改变地理因素之外的方法来克服这一缺陷。另外,作为武汉理工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也切身体会到由食堂和寝室带来的不便。我们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他们觉得学校需要改善的地方。结合观看百部纪录片得来的经验和在校学生的建议,我们有以下的发展建议总结:

1.在整体校园设计方面,如今大学空间的规模和尺度一天天的加大,空间在变得越发开阔的同时,人在其中也越发感到渺小不安,大学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提供传授知识,交流学识的场所,应该让人能够陶冶情操,从而获得清雅、平和的空间体验,并安心舒适的停留下来进行研究和交流。可见一味的扩大校园面积已经违背了这一本质。而武汉理工大学分为马区、余区,中间大概有四十分钟车程,这为两校区的联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在马区又分为东西苑,南湖鉴湖,升升公寓。学生上课归寝在路上浪费了诸多时间。虽然有校车来往,但依旧满足不了诸多学生的乘车需求。由此建议学校可以加强对校车的规范和管理,形成一套高效的校车管理体系,这无疑将为学生的上课学习带来诸多方便。

2.食堂是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堂建设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质量状况,同时也反映了高校后勤建设的成功以及校园整体的精神风貌。高校食堂有着服务对象特定,用餐时间集中,需求层次多样的特点。高校若能合理规划食堂建设,学生便可得到许多满足和便利。但是武汉理工大学的食堂面积足够大,个数足够多,却仍然会出现饭点高峰期学生买不到饭,找不到位置的现象。因此建议学校可以出台学生错峰用餐的政策,并且可以相对延长食堂供应时间,让学生在饭点之外也能吃到饭。另外,保洁卫生问题还要继续改善,让每个学生都能吃到干净可口的饭菜。

3.大部分学生反映寝室问题较为突出,就马区而言,南湖、升升、鉴湖、东西苑寝室水平不均衡,每个寝室大小、住寝人数也不同,很多同学认为不公平。另外,宿舍离教学区、自习室距离较远,给学生上课、自习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我们建议,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就近安排宿舍,并且将宿舍条件统一化,改善落后、破旧寝室条件,在升升内部建立专门的自习教室。学生必将从寝室条件的改善上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人性化关怀,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国际交流,我校的国际交流项目机会并不算少,但与武大、华科等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不仅仅是合作院校水平方面,还有学生对国际交流的了解度和意愿。当前的全球化趋势要求大学走向世界轨道,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国际交流。我们建议学校努力为学生争取更好更多国家的学习机会,定期向学生普及出国交流的知识,提高学生出国的意愿,并且增加学生出国留学的资金支持力度,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武汉理工大学的出国交流率会大大增加。

[1]姜伟,孙丽平.“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03.

[2]王杨,窦建奇.“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念与设计策略”[J].华中建筑,2010,12.

[3]刘黎明.“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第36卷第4期,2016,04.

[4]张栩红.“中美大学校园之空间比较”[J].建筑学报,2006,11.

猜你喜欢

武汉理工大学校园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水彩作品选登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征稿简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征稿启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征稿简则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