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外政务微信平台创新策略研究

2018-03-27荆美玉李怡静

传媒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政务跨文化公众

荆美玉 李怡静

(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注:本文指导老师为孟庆梅,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一、引言

微信作为一个移动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平台悄然兴起,成为政府进行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平台。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了,政府各个部门应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对政府网站进行优化、强化,使政府网站页面在搜索引擎中的收录比例和搜索效果达到一定提升。因此,“网络问政”的形式应运而生,成为政府公开政务信息的一个重要媒介。政务微信的推广与应用使其衍生成为了一种专门发布外事活动、促进跨文化交流的特殊微信平台,即涉外政务微信平台。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各涉外政务类微信公众号的账号特性、发布内容、互动效果等运营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涉外政务微信定义、分类及特点

涉外政务微信是指政府在微信平台上发布涉及国外政务信息、提供涉外政务服务、促进跨文化信息交流等特殊微信服务类型。涉外政务是基于政务微信平台上的新的服务类型,是政务微信的衍生。

同微信一样,从认证方式来说,涉外政务微信主要分为微信服务号和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一个月只能推送一次消息,而订阅号每天都可以进行群发推送。但是,对于拥有高级接口的服务号来说,服务号就比订阅号严肃。另外,从功能类型上,涉外政务微信又可分为服务功能型、信息发布型和互动沟通型。

从认证主体来看,涉外政务微信是由政府部门认证注册,因此具有权威性。从内容上看,其发布的主要内容都是与国家政策方针相关的内容,所以更具有真实性。从行政成本来看,涉外政务微信成本低。从传播效果来看,涉外政务微信的信息到达率更高,互动性、可控性更强。从传播方向上看,公众自主选择是否订阅,是否接收信息,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传播特点。由于微信是基于圈子本身相互的“高信任感”,当微信消息被一位用户转发时,进而就能影响到整个朋友圈,因此其信息传播流通速度更快。

三、涉外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涉外类政务微信活跃度相对较低,微信数量也较少,表现抢眼的涉外政务公众号更是寥寥无几。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样本中涉外政务微信平台的认证主体、互动效果和发布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涉外政务微信公信力问题。“微信十条”的第六条规定: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但是国家却一直没有出台政务微信主体如何进行统一注册认定的政策,从而导致“山寨版涉外政务微信”层出不穷,大大影响了其权威性与公信力。另外,还有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冒充当地政府部门去注册政务微信,导致普通微信用户无法分清楚谁真谁假,使其公信力在用户心中大打折扣。

第二,部分涉外政务微信与公众互动交流不足。由于涉外政务微信的发展还处于雏形阶段,各项功能与服务还未完善。政府部门虽然有专人负责微信推送,却往往缺少专门负责回复并处理用户留言的人员。用户在反馈问题之后,得不到运营者及时回复或者根本不回复,逐渐成为了“只发布,不反馈”的“输出平台”,未能实现真正的政民互动。

第三,涉外政务微信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涉外政务微信与其他政务微信的不同点在于,它发布的大多数内容是根据外网资讯进行编辑的,这就要求运营团队需要有具备较高的翻译功底与跨文化知识的多语种人才,这样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国外发布的重要事件翻译出来,同时还需要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

另外,技术问题也是影响涉外政务微信运营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当前网络较容易遭到黑客、病毒入侵的危险,政府在建设运营政务微信平台时应该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或者团队,除了对平台进行日常维护外,还能够迅速处理“突发事件”,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出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建议与策略

根据对涉外政务微信平台研究出现的问题,本文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规范涉外政务微信认证程序,增强微信公信力和权威性

面对“山寨政务微信”层出不穷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关于统一规范涉外政务微信平台的相关政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首先应该提高政务微信的认证门槛,应先由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然后专业审核通过确保其真实性后才可以允许注册。这就要求微信开发者能够研究出合理的认证方式以加强微信公众平台认证管理。另外还要统一规范涉外政务微信的命名机制,从而使公众通过其微信名称就可以直观的排除掉一部分冒牌的“山寨微信”。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树立,除了规范认证主体以外,还要做到保证微信推送内容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只有“从外至内”全都严格把控和规范标准,才能真正树立涉外政务微信在公众心中的权威形象。

2.重视民意评估价值,提高涉外政务微信与用户的互动水平

涉外微信平台除了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缩小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感,真正做到“官民一家亲”。从收集的有效信息来看,大部分涉外政务微信存在着回复速度慢、回复质量差等问题,考虑到运营者的回应时间和应对能力等因素,建议政务微信采用人工回复和系统自动回复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及时给予公众反馈,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微信运营者的工作效率。另外,公众在微信后台的留言就是一部分民意的反映,因此,政府应该重视微信后台用户的建议和意见,并且要做到及时回复、及时处理,在同民众的微信互动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使政务微信这一平台成为反映民意、收集民智、赢得民心的又一重要途径。

3.引进多语种专业人才,组建涉外政务微信维护的专业团队

涉外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的“涉外性”,使其对微信运营者和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外事新闻传播工作者应该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这里所谓的熟练掌握,不仅仅是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能力,它更要求对语言所处国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禁忌、历史等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其思维方式的掌握。这就要求团队在人才招募时应注重应聘者的专业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力引进多语种专业人才。另外,政府要加强涉外政务微信平台的技术性和安全性,避免其遭受黑客攻击或遇到技术故障妨碍平台的正常运营。政府部门应该聘请专业的微信技术人员对微信后台进行维护,加强涉外政务微信平台的技术性和安全性。

五、结语

“网络问政”的到来使独具优势的涉外政务微信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仍处于起步阶段,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涉外微信平台的管理和建设,切实利用好涉外政务微信这一平台,真正实现国内外的沟通,促进跨文化交流,更好地服务于民,成为一个能够倾听人民声音且能够全面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猜你喜欢

政务跨文化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