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报道中移动直播的价值研究

2018-03-27

传播力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

移动直播是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实时信息发布与社交互动平台,能够使信息迅速得到响应,做到“及时传播”。[1]直播服务率先由Facebook推出的Face book live开始,本质在于用户生活体验的分享和纪录,利用移动端的便捷优势增强其影响力。而在我国,截至2016年6月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市场总量超过了250亿元。[2]更多的媒体和个人开始尝试使用移动直播这种形式,尽管2017进入了“火热”的移动直播时代,大多数人看到了它的巨大潜力,但移动直播在未来发展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隐忧。

移动直播“新时代”

(一)内容生产层面

从“专业化”向“个性化”转变。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态,移动直播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直播的生产模式,传统的直播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从选题、摄影、导演到后期剪辑制作都有着一整套严密的流程设置,题材选择上往往比较严肃,多为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等,[3]凭借媒体的资源优势制作“专业化”的直播内容。而移动直播则提出了与传统直播内容制作完全不同的要求。目前,多数的移动直播平台并没有对内容进行明确的限定,但在栏目设置上已经显示出“差异化”“个性化”的竞争策略。如美联社2015年推出的视频直播平台Live Choice,设置了3个HD视频直播频道,题材分布于全球娱乐、生活、科技等方面;国内的移动直播平台定位也精准明确,如熊猫直播关注电竞与赛事,花椒直播将栏目细分为校园、颜值和脱口秀等。在这里,每个直播场景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个兴趣小组,碎片化的用户利用平台重新聚合为不同的兴趣部落,平台或主播通过设置差异化的直播内容维持着直播场景的用户活跃度,利用个性化的定位策略减少用户流失。

(二)传受关系层面

传媒中间人的角色被弱化。移动直播内容制作方式的改变,随之也带来了传播生产者、受众和事件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改变。在传统视频直播中,受众作为“局外人”在获取内容时是被动接受的,视频制作者根据其主观感受去引导用户看什么、什么时候看、从哪个角度看。但在移动直播的新时代,传统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被打破,受众变成了视频中心,与直播者可以实现零时差的交谈互动来获取“我看见”的信息内容,视野范围更加广阔,选择性变多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体验。[4]如央视新闻的新浪微博就利用移动视频的传播优势,在2016年对不少大型活动进行了现场直击的直播报道,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时的直播观看量超过了500万。移动直播中记者作为传媒中间人的角色虽然存在,但只是摄像机后的辅助传播者,根据受众的需求呈现事件报道。受众在观看直播时,以第一人称的角色弱化了传媒中间人的功能,对视频信息进行着主动性的选择。

(三)加速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脚步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移动直播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一次新的契机,利用资源优势整合平台内容可以实现渠道的扩宽,充分释放专业性的新闻生产力,借此实现移动直播领域的弯道超车。利用新媒体直播平台吸引更多的互联网受众,通过实时与主播的互动增加用户黏性,利用弹幕评论等功能的开启、社交化的一对多交流实现新的突破。

移动直播凸显价值

(一)时效性

报道效率的提升。传统视频直播在播出过程中,需要在前期准备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事先准备工作的繁复,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大多借助于文字和图片进行资讯式的报道,这样单一的呈现模式很难满足受众强烈的信息需求。而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直播被用于新闻报道之后,流程被重新设置,新闻直播不再受限于专业水平或精美画质,只需要一部可以联网的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展现直播内容。

(二)真实性

深入其中的感官体验。在传统的新闻模式中,我们认为并没有绝对的客观和真实,所有的新闻都是媒体选择下的结果,从新闻生产的选题、结构、角度乃至呈现方式,都潜移默化渗透进了记者自己的价值判断。但在移动直播中,媒体传播中间人的角色被弱化甚至于消退,受众自主性的去探索和获取信息,不仅是“身处现场”看新闻,同时还在对新闻信息进行着主动的筛选和判断,甚至可以通过发表评论和弹幕操纵媒体视角。

(三)互动性

零时差交流需求的满足。在新媒体技术变革的背景下,移动直播的出现使受众可以最大程度的贴近新闻现场,甚至不少媒体在直播时使用了 VR技术,提供了更为沉浸式的观看体验。移动直播目前正在实现着由界面到空间的交互变迁,受众与新闻现场的距离越来越近。

移动直播如何发展

大量的事实证明,移动直播的发展使得新闻传媒领域又一次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媒体如何从中找到适合的发展契机巩固自己的公信力地位,是目前新闻媒体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利用高质量直播内容,打造媒体优势

从目前媒体在移动直播方面做的探索性尝试来看,硬件与网络条件、受众基础已经取得了基本完善,阻碍某些移动直播视频关注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内容缺乏创意和质量。与自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团队建设方面有着更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从资源获取、记者选择、拍摄团队到后期制作都具备着明显的优势,媒体需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在移动直播领域内有所突破,推出更加优质的直播内容,严格对视频直播内容的质量进行要求。

(二)发扬新技术特点,提升直播体验

时下,“两微一端”,几乎成为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的标准配置,昭示着媒体融合步入了“互联网+媒体”的新阶段,技术的不断变化刷新着互联网的概念,新技术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样态的变革与创新。大数据、无人机、VR等新技术更有可能在不远的未来为我们开启全新的媒介图景。从移动直播来看,要想把他作为视频领域的突破口,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力量,拓展直播方式吸引更多受众。

结语

移动直播目前处于概念热炒的阶段,尚处于探索尝试期的移动直播究竟能给传媒业带来多大的价值和变革,我们还难以估量。但在未来,新技术的不断变革会丰富移动直播的形式,创新直播的新玩法,提升媒体直播报道的水平。对于转型发展期的传媒业来说,这是一次新的契机,保持对新兴媒介的开放姿态并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及丰富经验,在竞争中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周晓鹏.移动直播如何带来媒体弯道超车新机会[J].中国报业,2016(21):19.

[2]http://games.qq.com/a/20170330/016133.htm

[3]吕克.移动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J].新闻与写作,2017(01):103.

[4]喻国明.VR新闻:对新闻传媒业态的重构[J].新闻与写作,2016(12):47.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