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类型化电台到互联网音频媒体
——“珠江模式”对广播转型的启示

2018-03-27

传播力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类型化珠江电台

从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发声至今,广播一直以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介,在日常的节目生产中致力于听觉元素的传播。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视觉传播时代的降临,传统广播已经逐渐丧失过去的技术和渠道优势,面临着行业的重新洗牌。

“珠江模式”作为中国广播改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改革策略和核心价值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珠江模式”所代表的广播创新精神,放在今天的传播语境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珠江模式”的内涵解析

1986年,是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之年,也是所有广播人为之怀念和记忆的历史时刻,它开启了此后30年中国广播事业崭新的篇章。

以主持人、大板块、直播化为特点的“珠江模式”犹如一面旗帜,率先打破综合台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创办类型化电台的风潮。过去,电台主播对听众来说是神秘且遥不可及的。改革后,全国涌现出一批“觉悟高、素质高、技能高”的明星主持人,他们的名字随着新闻、谈话、音乐等不同类型的节目走入千家万户。[1]电话的普及为听众参与节目提供了物质条件,听众热线将过去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从而形成了广播收听的反馈机制。从录播到直播的改变,考验的不仅仅是主持人的应变能力,更带来广播节目质量的飞跃。“珠江模式”的创新举措使广播在电视媒体的挤压下获得生存空间,诞生了一大批精品节目,甚至为电视培养和输送了许多优质媒体人才。

“珠江模式”一词在探讨中国广播改革创新的文章中从未间断过,曹璐教授则认为,研究“珠江模式”的价值绝不仅限于它的外化形式,而要对其内涵进行科学的、辩证的、历史的总结。[2]首先,“珠江模式”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是顺应历史和时代的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国内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也是思想大解放大融合的黄金时期。珠江地处改革开放前沿,较早体验改革开放的思想成果,从而引发观念的变革。其次,“珠江模式”懂得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传播规律。麦克卢汉曾说过,收音机的域下深处饱和着部落号角和悠远鼓声那种响亮的回声。“珠江模式”使广播突破了多年来有声版文字传媒的束缚,进入广播独具的听觉信息传播运作模式,构建了有探索性价值的结构模式和创新思路。“珠江模式”最具意义的贡献,还在于它使广播真正成为糅合心灵与社会的共鸣箱。听众热线开通后,广播凭借亲切、贴近、可信赖的形象,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情感、宣泄压力的渠道,同时兼顾宣传工具和社会服务两种功能,并借此实现了经营方式的转型。

二、广播4.0时代的到来

“珠江模式”虽在调频时代赋予了广播一次新生,但并非一剂万能灵药,我们仍需用发展的眼光将它置于新的媒介环境中考量。在互联网技术的改造下,广播呈现出了全新的形态,代表着移动数字技术的“广播4.0”概念应运而生。

(一)智能化时代下的新场景媒体

“珠江模式”之后,首先我们关注到的就是媒介技术的变化。目前,广播受新媒体冲击较小,这是因为新技术并未占据渠道优势,但随着技术更加智能化,能否抢占更多场景终端决定着广播的生死存亡。苹果、谷歌等科技公司正在与多个汽车品牌合作,积极研发智能车载系统,意在攻克车内娱乐空间。喜马拉雅电台正试图接入智能冰箱、智能马桶、智能时钟等多个居家生活场景,以实现更丰富的场景覆盖。作为最为经典的场景媒体,广播通过无线电将声音传送到收音机,是我们路途或深夜最信赖的陪伴。在数字技术的改造下,广播能提供给听众的不仅是陪伴,更要向服务和社群延伸。

(二)知识经济下的在线音频生产

没有任何一种媒介是全能的,都有优势和不足。广播的缺陷在于形式单调,只有声音没有影像,与可视化媒体越来越重视视觉冲击的体验价值相比,广播的优势恰巧就在于它所能提供的内容深度和想象空间。回顾往昔,我们慨叹“珠江模式”所创造的辉煌,也在期盼下一个令广播再次腾飞的历史时机,或许这个新的机遇就是知识经济的繁荣。与“珠江模式”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知识广度和实用性,也就是说广播内容生产必须更为实用和精致。专业化的在线音频生产成为目前广播业转型的一个重要趋势,其中用音频交付知识是最主要的突破方式,以“逻辑思维”为代表的专业音频生产者(PGC)逐渐崛起并占领市场,喜马拉雅的“付费频道”是目前最被看好的频道。

三、“珠江模式”对新广播的启示

新的模式还在初建阶段,广播媒介属性的确认尚待时日,为了进一步深化广播媒体的融合与转型,需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打造优质声音产品

在媒介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广播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找准广播的媒体定位?这些都是新一代广播人正要试图解决的问题。广播不仅要积极寻求新的内容传播渠道,更要发挥音响优势,在声音上寻求创新,这就是核心竞争力。[3]广播亟需进行二次改革,内容的精致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01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声音中国年》等优秀广播节目,既是“广播里的大片儿”,也向世界描绘了“声音里的中国”,受到广泛好评。由此可见,广播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做出独特的、精致的、直击心灵的优质声音产品。

(二)和年轻人玩在一起

“珠江模式”把类型化电台的运作思维引入国内,一个成功的类型化电台要清楚受众是谁?需求是什么?以及自己的机会在哪?反观国内电台现状,大多数都停留在类型化电台的初级阶段,究其原因,就是不够市场化![4]中国传媒大学王宇教授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广播用户媒介消费习惯的不同:60后、70后用户更强调实用,80后、90后用户更看重好玩。她认为只有认清各中差别才能更好地争夺新用户。[5]目前校园广播是一片尚未开发的蓝海,建议可以尝试积极探索青年广播与高校联动的创新路径,挖掘潜藏在高校中的广播人才,创造更多富有活力的广播内容。

(三)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电话热线为听众参与节目提供了便利,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此后广播不仅是宣传工具,还筑起了一座服务沟通的桥梁。全国各地的交通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通过与本地交警部门联合办台,为市民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在百姓中一直享有良好的声望。但这些年很多电台机械照搬“珠江模式”,许多主持人沉浸于自己的明星光环之中,致使服务意识淡化,和听众的距离越来越远。深化广播改革的当务之急,便是重申广播的服务属性,真正做到深入社群走入百姓,利用圈层传播增强用户粘性,方能实现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双赢。

与十年前珠江经济台创立之初相似的是,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拐点,前辈广播人用他们的热爱与勇气开创了中国广播辉煌的十年,而下一个十年是重生还是没落,将由我们自己亲手来创造。

参考文献:

[1]陈彩虹.回首广播“珠江模式”改革二十年[J].视听界,1998,6:16-17.

[2]曹璐.关于“珠江模式”内涵的思考——珠江经济台成立十周年有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1:61-63.

[3]方毅华.打造新型广播 勿忘声音为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2:6.

[4]搜狐网.跟杨幂学做类型化电台.http://www.sohu.com/a/195557195_738143.

[5]戴佶杉.探寻新媒体时代广播的融合发展之路——广播创新发展高端论坛综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2:133-134.

猜你喜欢

类型化珠江电台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漫”游珠江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鹿先生的年味电台
珠江·紫宸山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