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复兴视角下的小镇旅游发展研究

2018-03-27

传播力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城镇化小镇旅游

国内很早就出现了“小镇”的说法,只是最近几年逐渐称其为“小城镇”。一个国家本质上来说由许多个小城镇组成,小城镇旅游目前以新兴旅游方式进入消费者的视野,进一步促进城市环境的优化、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基于此十分看重小城镇旅游。由此可见,乡村文化旅游在社会时代发展的驱使下产生,成为一种农村社区发展的新形式,甚至成为一种全新的园林景观格局。

通过中外各个学者针对小镇各方面展开的探究与分析得出结论:小镇指能够架起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桥梁,具备相应经济与建筑规模,多为非农业生产人口在某一区域范畴中进行群体活动从而形成的社会实体。小镇同时具备乡村经济特征与城市经济特征,属于乡村到城市之间的过渡地区。

至于划分小镇类型,可按照小镇主营产业、地理区位、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作出划分。

一、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全国乡村旅游迅猛发展的当下,特色小镇的景观规划建设也备受关注,但是,当这种城市“微型”的景观规划兴盛的时候,随之也带来很多令我们思索和待解决的问题,在众多各式各样的“农家乐”景观面前如何脱引而出,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该如何有效把握现有旅游资源和新开发的特色创新旅游景观之间的平衡,构建良好的生态文化系统,这是我们一直以来要攻克的难题。

城市的发展和拔高离不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的产生也犹如蝴蝶效应版刺激着城市的经济飞跃,这种势头强烈的刺激了城市区域空间经济的发展,更加推动了全国性特色小镇建设运动缓缓展开。目前,萌芽特色小镇种类繁多:有科技革命带领发展的技术性小镇;有传统产业类的文化旅游类小镇;也有地方特产类的体验式小镇……如雨后春笋一般,却达不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境界。如此大范围的发展建设,着实让人担心,更有甚者有只是刚推出就已显颓败之势。何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有五:一是缺乏创新意识,跟风盲目;二是城镇形象定位偏差;三是城镇相关机关部门不作为;四是整体资源规划失调;五是没有做到意向在先,规划在后。因此,探究合理的建设特色小镇的相关理论方法,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旅游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旅游小镇——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手

由于小城镇规模无法与大城市相比,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形成的人气聚集与经济覆盖率都较为不足,然而小城镇更能实现灵活发展,开辟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充分运用其特点拉大竞争对手与自身的差距,增强竞争实力。“旅游”正好是以特色为重点的产业之一,与小镇的发展方向相吻合。所以将旅游产业作为重点进而推进旅游小镇的建设,是我国进行城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方向与途径,也是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整体融合。

(二)文化旅游小镇——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什么是美丽乡村”的最好展望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城镇化建设是目前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内容,休闲旅游小镇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城镇化的发展形式,对其注入了绿色、低碳、集约、智能的概念。旅游经济即绿色节约化的经济发展形式,而打造休闲旅游小镇可在一定程度上参考生态城市的建设。

休闲环境氛围是建设休闲旅游小镇的首要任务,也是吸引游客的前提,创建这一氛围应以环境美化、净化、绿化为终极发展目标,要求有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的支持,绿色生态城镇建设的任务将会主要依托休闲旅游小镇建设这一新途径来达成。

(三)文化旅游小镇——优化区域旅游产品供给结构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阶段受到结构失调、动力缺失及效率过低等风险的制约。对此,大部分省市发展旅游业以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同时将其视为宏观经济需求管理与供给结构性变革的关键点,应加大旅游城镇产品的创新力度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工作,从而促使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的加速转型,推动“旅游+”战略更好的进行。

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村镇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生活水平偏低、开放管理不到位、产业基础脆弱、休闲氛围不足。眼前的难题是怎样寻找到“旅游催生城镇,城镇成就旅游”的旅游城镇化道路。

第一,在自身要素禀赋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产品化。旅游城镇实际上是一种空间载体,满足游客对于异地文化体验与娱乐的需求,是休闲度假时代中主要产品类型之一,要求结合自身文脉实现特色资源产品化,吸引一众旅游者前来消费与鱼类,促进旅游城镇化建设。

再者,在保护地区文脉与地脉的前提下开展生活化改善工作。生活化改善即提高旅游小镇居民生活的生活水平与居住环境质量,有侧重点的控制商业化进程,从而保存最为原始且完善的生态系统。

最后,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体验化改造。据旅游局公布的信息可知,旅游业现已进入主要通过全面旅游、自驾游与个人游完成旅游的新时期。在移动互联网与体验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消费者多样化的体验需求随之而来,推动旅游小镇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加快区域旅游产品攻击模式的转变与升级。

(四)文化旅游小镇——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的综合,并且旅游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高效良性产业群,它除了具备一定社会综合应变能力同时也是产业经济的一种。旅游经济实质上就是在“游客搬运”的基础上,促使旅游者在异地进行相应消费,以充分发挥“消费搬运”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一搬运是一种旅游跨越地区与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利用这一方式能够最大限度推动目的地的经济发展。

休闲旅游小镇将在旅游消费的带动下构建其全方位、多样化的消费经济网,当地人口能够提升就业机率,提高收入,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美化城市环境,优化服务配套设施设备,增强城镇品牌知名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五)文化旅游小镇——传承地方文化特色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谈及新型城镇化问题时表示,“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不可一味复制外国建筑风格,应是延续自身历史文化,充分展现本地特色。不具有自身文脉,难以构成特色资源,从而出现千城一面的情况。”。

建设休闲旅游小镇时,看重的是独一无二的城市肌理,重视该地区的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保护、传承与发扬,充分展现其独特性与地方性,方可创造出休闲旅游小镇的特有吸引核,以独具吸引力的城市面貌与品牌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休闲旅游小镇建设工作的开展,使得新型城镇化发展在保护文化多样性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三、文化旅游小镇建设的对策分析

发展状态良好的旅游小城镇,应该是城镇资源体系的最优匹配的体现。城镇景观空间的合理规划必须与其旅游产业的优劣势相并轨,取长补短,遵循行业发展的原始状态,尊重当代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挑战,新需求,才能规划建设出具有独特城镇形象、多姿多彩旅游小镇景观体系。

旅游小镇可通过主题文化鲜明化的方式脱离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所以,旅游小镇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更为重视历史文化的继承或者是在地区范围内引入文化意象,将旅游主题作为发展方向,开发旅游产品新形式,突显小镇特点。

在泛旅游产业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有极大的可能性与其他产业发生融合。旅游市场地区范围原本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吸引力降低,而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消费需求由低级单一性需求转变成包含多种要素在内的综合性需求,这是其显著变化之一。旅游者更倾向已甩掉单一功能,具有特色且多样化旅游体验项目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为了能在异地获取娱乐性、知识性、体验性等多种旅游体验。旅游小镇内部空间架构在逐渐多元化的消费结构进行全新规划,多重功能为导向的空间格局是目前大的发展态势。不仅如此,多元化的消费结构加快旅游小镇完善产业的脚步,以实现较理想的附加值与溢出效应。

旅游参与到小镇的开发经营工作中,才能确保其与市场需求完成对接,增强经营效益。除此之外,还应在旅游小镇创设较好的旅游氛围,维持较好社会秩序,以获得社会各方的高度支持,促使其也参与其中。

在体验经济的环境下,开展旅游产品的研发工作,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旅游者在自身参与意识的促使下,认为旅游小镇应为游客开设更多样化的旅游项目,让其可以充分感受到身为参与者与主人公的快乐。就全球各个地区成功运营的旅游小镇而言,能够引起一众游客甚至世界的关注的旅游项目其体验性普遍都很强。

在漫漫旅游小镇的规划建设征程中,已经有不少惨痛的案例值得我们深思: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产业体系混乱、场地使用率低等;为此,一定要本着以文化为本、体验为则的方法,避免迈入一些误区、对空间留有遗憾。

要按照科学优化、产业典型带动的原则,选择适合基地发展的旅游形式,杜绝一哄而上、全面开花。摒弃功能繁多的无用景观,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在利用旅游文化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应侧重于研发文化旅游产品,构建起城市吸引核的组织,拥有自身城市发展的核心机制与逻辑。核心机制首要工作任务是提高人气,促使休闲产业的集聚,从而产生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进一步聚集相应数量的人口,推动土地扩张、交通建设与基础设施设备的健全,致使相关配套社会公共服务逐渐完善,与商业服务相融合,构成新型的旅游小镇健康格局。

建设美丽乡村是我党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大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广大的小镇面临着文化发展滞后的窘地,“文化贫困”这一导致经济贫困的重要因素己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中国是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所以只有把小镇文化建设好,把“三农问题”解决好,才能最终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只有全体农民的素质实现整体的提升,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朝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奋进!对小镇文化的历史传统、文化建设问题现状及应对措施和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分析,有利于提高小镇文化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城镇化小镇旅游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旅游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