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学院与俄语中心对比研究对跨文化传播的指导

2018-03-27

传播力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俄语孔子学院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日益增强。而孔子学院作为连接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纽带,不断实践着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交流与传播。2004年,全球首个孔子学院成立。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全世界范围内共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据国家汉办的最新消息,欧洲诸国中,孔子学院在俄罗斯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开办了17所孔子学院,开设数量仅次于英国,和德国并列第二。当然,由“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创立的俄语中心也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自身的文化影响力,传播俄语和俄罗斯文化。俄语中心作为俄罗斯传播自身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机构,不仅促进了俄罗斯本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同时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使各国更加广泛地接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因此,通过对这两个跨文化传播机构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二者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并分析出二者对跨文化传播的指导,希望本文能够对学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孔子学院与俄语中心对比

(一)对比办学理念

首先,孔子学院与俄语中心在办学理念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两个机构都是“民办官助”,即两机构既有民间的自发组织,又有官方背景的投入与支持,在开展民间跨文化传播活动同时,又为本国政府的对外文化战略服务。并且两个机构都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进行办学,以扩大在外方的文化影响力。

但二者又略微不同,俄语中心的官方背景略强于孔子学院,这从两机构的管理人员的构成,便可窥见一二。我国孔子学院的核心管理人员多为学术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和杰出代表,而俄语中心的核心管理人员则多由政府官员和政界精英担任,很显然俄语中心的政治气息更为浓厚。并且孔子学院的创建过程,大多有中国高校的身影参与其中。而俄语中心的创建过程却缺乏俄罗斯本土高校的参与,更多的是与外方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二者的差别是有无本国高校的参与。

(二)对比资金来源

孔子学院作为公益性的,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大部分经费都是由国家财政支出。首先,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对新开办的孔子学院给予一定数额的启动经费,加上当地大学部分的经费帮助,再通过自身有偿授课的方式基本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了。

“俄罗斯世界”基金会是由俄罗斯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的非营利性机构,由于俄语中心没有进行教学授课的方式扩大资金渠道,相比于孔子学院,其用于运营的经费更加依赖俄罗斯政府财政。

二者在资金来源方面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即资金渠道太过单一的问题,在各自发展阶段的初期,这样的问题不可避免。自身逐步成熟以后,可以寻求其他基金会或者社会团体的资助,开设新课程等等,做到发展循环可持续。

(三)对比发展模式

从机构内部管理来看,孔子学院总部设立理事会,理事会负责制定、修改孔子学院章程,审议全球孔子学院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审议总部年度工作 报告和工作计划,研究孔子学院建设的重大事项。孔子学院总部在理事会领导下履行日常事务。各地孔子学院同样设立理事会。中外合作设置的孔子学院,理事会成员由双方共同组成,其人数及构成比例由双方协商确定。孔子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孔子学院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而俄语中心事务由“俄罗斯世界”基金会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团体由六人组成,分别是一位主席和五位委员。除此之外,还设有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由一位主席和十五位委员组成。海外的俄语中心是由“俄罗斯世界”基金会领导,为俄语中心的海外分支提供资金、技术和硬件支持。

孔子学院总部拥有孔子学院名称、标识、品牌 的所有权,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球孔子学院。总部负责对各地孔子学院的设立和运营进行评估,审批各地孔子学院的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和预决算,为各地孔子学院提供教学资源支持与服务。

从各自运营的管理模式上看,两所对外语言文化传播机构都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即机构总部的领导分部开展工作。

从文化推广的侧重点上看,虽然孔子学院和俄语中心在本国文化传播的道路上都发挥着重要并且相似的作用。但其侧重点也略有不同。孔子学院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以语言教学为主。俄语中心则倾向于宣传与俄语和俄罗斯文化相关的交流活动。

三、对文化传播的指导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通过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外国人更深层次的认识了中国,从而担任起中国面向世界推广汉语言的桥梁,加深了世界文化的融合,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也弥补了大众传统媒体在报道中的不足之处。

作为跨文化传播机构,孔子学院通过直接课堂教学、借助大众传统媒体和自建媒体传播等形式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再从传播的地域来看,先是从东亚地区开始传播,然后再是欧美地区,再接着就是非洲地区;从传播的类型角度上来看,每一个传播区域也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有的是从文学形态方面来传播儒家理念,有的从民间信仰角度传播儒教信仰,还有从学术文化层面方面传播的儒家思想,从而构成了现在所固有的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传播格局。文化和教育的交流是两种文化的融合并共同促进各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最好途径之一,加强中西文化融合,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这也正是我们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目的之一,另外,通过孔子学院的建立,也能满足世界对中国文化学习的渴求。

谈到我们的邻国俄罗斯,他在语言文化的推广上也不遗余力,俄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俄罗斯世界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与辅助。俄语中心也是由俄罗斯世界基金会成立,其目的一方面是向全世界推广俄语以及俄罗斯的文化,另一方面则在于对那些正在学习俄语以及俄罗斯文化的人给予一定的帮助与支持,但是苦于没有充足资金后备的国家或者文化机构。

俄罗斯与外国之间的文化推广和文化交流主要还是依靠俄语中心来完成,俄语中心为俄罗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为俄语学习者提供最权威、最时新的俄罗斯材料、学习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网络视频和语音资料。俄语中心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打造了轻松开朗的学习环境,还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学习者再现俄罗斯历史以及现代俄罗斯生活,以助于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俄语和文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面向国际的语言推广机构为本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搭建平台,语言教学与文化交流对各自民族语言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建构、国家影响力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建设已成为全球竞争新的制高点。[1]语言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化传播机构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有效平台,彰显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孔子学院与俄语中心是中俄两国的语言文化传播机构,肩负着传播中俄语言文化、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重任。两国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应积极开展良性互动,不断深化中俄双方在文化、教育、学术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合力提升两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俄罗斯孔子学院和中国俄语中心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其面临的师资、教材、硬件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发展对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强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全球文化竞争中取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赵世举.国家软实力建设亟待研究和应对的重要语言问题[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2).

猜你喜欢

俄语孔子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西行学院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