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在情中 情在心中
——探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

2018-03-27贲月红

成功 2018年8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创设

贲月红

上海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 上海 201101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较小,他们还尚未完全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学习能力较弱,要想让他们把数学知识学好,就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诸多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最适合运用情境教学法,因为,借助情境的创设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进而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让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可以使其深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进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促进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

一、数学情境教学的含义

首先必须理解数学情境教学的含义,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数学教学环境更好的创造出来,促使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1]。数学教学即为利用直观手段构建符合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为学生正确感知提供帮助,并启发他们正确探索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尽管很容易理解数学情境的含义,但是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创设和书本相贴近,又和实际紧密联系,同时还能将学生数学兴趣激发出来的情境难度较大,好的数学情境教学,立足于书本知识,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前提,同时也重视和实际相贴近,这是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实现的最佳效果。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对他们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重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立足于教学内容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在可让把一段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视频的内容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小乌龟和小白兔在比赛看谁跳得更远,小白兔将一把米尺递给给小乌龟,让小乌龟为它测量距离,但是在测量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小乌龟发现小白兔跳的距离不是2米,也不是3米,刚好在2~3米之间,这种情况应该怎么表示出来呢?这时候,教师便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将分数的概念引入。借助多媒体展示,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充分调动了起来,让他们迅速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也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激发他们大胆提出自己见解和想法的欲望。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以及已经掌握到的数学知识展开探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借助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对生活的作用感受到,给予他们引导,让其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生活的眼光进行分析,让他们可以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变成抽象的数学公式,借助数学知识将问题解决。在紧密联系生活和教材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探究,将生活中的趣味因素充分挖掘出来,确保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兴趣相符,可以将其探究欲望激发出来。

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对三角形物体进行选择,并将三角形物体的边长测量出来,然后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学生立足于已学的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将他们测量的三角形物体的面积计算了出来。借助结合生活和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解决。并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学生学习的探究欲。

(三)创设问题情境,疑中悟理

新课程倡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构建起来。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怎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并不只是借助让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而是教师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有效的问题情境予以设计,以此引导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气氛,从而将难点突破。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时候,为了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深刻理解到闰年的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况,向学生提问:“小刚今年12周岁,请问他今年一共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不假思索道:“12个!”但教师却摇摇头:“不对!只有3个。”学生充满了疑惑,但是也很想知道其中的缘由,积极展开思考,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但还是不能将其中的原因找到。教师以问题为切入点,顺势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合作,通过比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答案。因为学生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小组合作十分活跃,学生们通过合作讨论后,最终将问题的答案找到了,小刚之所以只过了3个生日,是因为他是在2月29日出生的,正好是闰年,学生了解了闰年的知识和计算方法。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全面发展。

(四)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喜欢游戏和充满趣味性的活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的时候,创设游戏式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最大化的激发出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和教材或自己设计的一些游戏教学的活动或环节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重视,促进能力的提高。创设游戏教学情境的时候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中学,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在游戏中有效管理,这样才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例如,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字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若是教师借助过去枯燥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势必难以提高学习效率。而若是教师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比如在学习1~50的报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只要念到10、20、30、40、50数字的时候就站起来,然后在黑板上写出念到的数字,只要数字中含有3应鼓掌,不念出来,然后下一个人接着报数。若是有人报错或做错就应接受“惩罚”,为大家表演节目,这样就能有效吸引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

(五)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借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将和社会生活相适应以及大力发展所需要的必要应用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掌握到;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对现实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将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有效解决,使其应用数学的意识得到增强,将数学和自然、人类社会的紧密关系以及数学的价值了解到,深刻理解数学,将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

以“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让学生利用手里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借助拼摆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探索。学生们拼拼剪剪,相互讨论,没过一会儿,都总结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式,然后展开积极讨论,在台上的学生积极发言,而台下的学生进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补充。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既将知识掌握到了,同时充分了解诶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但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中想要借助一个人的力量完成是不现实的,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充分了解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学生不仅积极主动收获了知识,同时又将新颖的方法创造了出来,还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情境教学的使用方法予以高度重视,将可以使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境构建出来,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情境教学还可以给予学生帮助,让其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使学生的数学基础得到巩固,有利于学生今后可以迅速和初中数学课堂融为一体,实现小升初的完美衔接。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