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研究

2018-03-27张维贵罗生红苟建强

成功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情感

张维贵 罗生红 苟建强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6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伟大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加强大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过程中,要求我们一方面全方位挖掘这一新思想的情感因素,获得积极的情感;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积极情感,激发大学生的情感,促成大学生对新思想的认同。真正做到以真心交人,以真情感人,以真理服人,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是触及心灵,通情达理的教育活动。依托情感加强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情感的力量,从而达到认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纠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识记性知识进行灌输而漠视大学生的主体需求,忽视大学生情感规律的不合理现象。通过情感的挖掘和运用,在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的同时,理性传播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这一新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一、大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状况

(一)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晓度很高,但对其科学内涵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大学生都知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最新理论成果。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敢于并善于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现在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并方便快捷,因此,任何新的事物、新的理论一经产生,迅速就被传播开来,被人们知晓。但在回答“你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吗?”还没有大学生敢肯定回答“很了解”和“了解”,回答“一般”的学生人数为802人,占总人数的99.1%,仍有8人选择了回答“不了解”。这也正说明,任何新的事物、新的理论被人们认知、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二)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度较高,但对个别核心内涵存有疑虑。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你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吗?”时,有53.7%的大学生选择“非常认同”,有38.2%的大学生选择“认同”,选择“基本认同”为3.8%,只有2人选择了“不认同”,占0.3%。在选择“基本认同”和“不认同”的大学生中,他们主要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个别核心内涵存在疑虑,特别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能否顺利实现有些担心和顾虑,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这种担心和顾虑也在情理之中。

(三)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感认同普遍较高,呈橄榄型,极端喜欢或不喜欢的比例较小。情感认同是行为认同的基础,一个新的事物、新的理论人们要认同它,首先在情感上认同,心理上接受。调查结果表明,在回答“你喜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吗?”时,有23.8%的大学生选择“非常喜欢”,有69.6%的大学生选择“喜欢”,有6.6%的大学生选择“一般”或“不喜欢”。

(四)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存在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首先,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的一致性。调查结果表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总体上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总体上是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二是大学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晓度、情感认同度和行为认同度上基本一致,无城乡差异。三是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度无明显差异。调查中发现,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也不论是本科阶段的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度均无明显差异。

其次,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的差异性。调查结果显示,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男生与女生在情感认同上存在明显差异,女生在情感认同上比男生更高。在回答“你在情感上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吗?”时,被调查的511名女生均选择回答的是“非常认同”或“认同”。而被调查的298名男生中,有33人选择了“基本认同”或“不认同”。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差异主要与性别上的差异性和男女之间的心理特点有关。二是党员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在被调查的23名党员大学生,在回答“你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吗”时,均选择回答的是“非常认同”。

二、大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情感路径

大学生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情与理的融合,也是知与行的统一。加强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必须正确看待认同教育过程中的情感缺失问题,希望依托情感推进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

(一)激发教育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首先教育者应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的直接承担者,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者人格魅力越高,言传与身教越统一,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信任感,这种情感会激发起模仿的欲望,从而于无声处影响和教育学生,实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方法,加强大学生认知认同。其次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向学生讲明说清这一新思想,教育者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科学要义,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让学生认识到教育者超强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洞察能力。但要令学生真正信服,由衷地敬仰,还需要展示自己渊博知识的同时,将知识附着上情感,如此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令学生“听之,信之”。再次要在认同教育中投入真爱。在认同教育过程中,以平等之态、真爱之情,宽容之心看待学生,多一份鼓励和理解,少一点指责和批评,这样可以缩短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愿意敞开心扉,与自己进行脚力沟通,而教育者就可以顺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引导教育,必然会顺利推进大学生对新思想的认同。

(二)充分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连接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实际出发,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概括和总结,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党建、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其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把握,也就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因此,需要教育者在认真学习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的基础上,将新思想的要求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更为具体的讲解,明确其对大学生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新思想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未来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大学生会更容易认同。

(三)以情感渗透的方式加强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虽然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但在加强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中,将理论灌输与情感渗透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用灌输达到让大学生知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同时用情感激发大学生的自觉性,使他们自发地将这一新思想融入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内在需求和自主建构的前提顺利完成认同教育。在情感渗透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理解力、思考力和判断力,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当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的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

(四)营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的良好情境与环境。首先,营造生动而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教育者可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将其所负载的,如音乐、美术、动画等情感运用艺术,设计好教学情境的情感启发点,唤起学生心中的相似情感。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最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所以由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从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自身需求。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大学时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预演场,对校园环境的感受直接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评判,进而影响大学生内心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也影响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度。父母是孩子的一辈子的老师,父母要修身正心,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并始终引领孩子才能拥有产生积极情感的心理环境。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作为教育者,可以做的是让大学生理解混杂的社会环境是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阶段,绝不能可以回避问题,需要帮助学生认清社会现状,使之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在此基础上更容易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认同。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情感
特色种植促增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中医的特色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