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语文课堂 培养想象能力

2018-03-27李凤娟

成功 2018年8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情境

李凤娟

广州市海珠区龙潭小学 广东广州 510200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教师,应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创造力,从而去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优化新课程设计,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一、营造创造性心理氛围

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心理气氛:一种环境和“土壤”,让创新的种子得以萌发,而这种环境和土壤就是营造创造性的宽松的心理气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否定教师讲的内容。学生回答错了,教师决不批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没有精神束缚,上课积极发言,思想活跃,富有创见性。例如在学习《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一名同学说:“小红军和老红军都要被饿死了,他们为什么不把马杀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抢着发表见解,有的说:“杀了马,要走出草地就更慢了,那就永远也赶不上部队。也可能被草地困住,而走不出草地。”有的说:“即使杀了马,背着马肉过草地就更加劳累了,如果不走也会被困死在草地里。”还有的说:“马是国家的财产,不能随便杀。”等等,通过讨论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红军过草地时艰难情景和红军战士勇敢坚强的钢铁般的意志。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是指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以发明电话而闻名的贝尔实验室门厅里,安放着一尊贝尔的半身塑像,下面鎸刻着一句话:“假如你偶尔偏离正轨,钻进丛林,你一定能够发现从未见过的东西。”这里提倡的就是创造思维。人们在进行研究和探索问题中形成与众不同的新的思维特性,称之为思维新颖性。这是创造思维的基本标志。所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新颖性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创新要素,科学地凭借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荷花》中的第四段:“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了,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蜻蜓告诉的“快乐”是怎样的“快乐”?小鱼告诉的“好梦”是怎样的“好梦”?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想象。这里的省略号指的是什么?如《小虫和大船》中,假如大船刚沉没时大海上来了另一艘船,船上的水手救出了落水的船主,船主得救后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地想象中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思维成果,长此下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逐渐形成了。

三、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尤其语文教学要在新课程的新设计、新教学中,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教师要珍视学生的好奇心

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一点我们每位老师都深有体会,如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鱼为什么会游,蝙蝠为什么晚上才飞出来,萤火虫为什么亮等等。所以我们对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定要给予珍视,耐心解释,正确引导。例如《伟大的友谊》,学生自学后提出:恩格斯既然厌恶从事商业,为什么又去经营商业?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为什么穷困到连买邮票的钱也没有?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终于明白:虽然恩格斯希望资本主义制度早一点崩溃,但为了帮助马克思,他又不得不为资本家工作,来换取货币。也明白了德国反动政府害怕马克思发现共产主义真理于是,千方百计迫害他使他长期流亡在外,因此他生活如此贫苦。又如《草船借箭》一课,学生读后产生这样的疑问:(1)诸葛亮怎么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2)诸葛亮怎么知道“曹操一定不敢出来”?(3)诸葛亮明明是骗箭,课题为什么用“借”箭?首先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交流,然后集体解疑,弄清道理:原来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实施借箭的妙计。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所以诸葛亮断定曹操一定不敢出来。“借”就得还,而这些箭正是要用来攻打曹操的,所以说“借”。因此说,只要给孩子们思维的空间,只要孩子们真正动脑去想并让他们去大胆地发言,再让他们去讨论、交流,教师再适时点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大胆地想象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教学《曹冲称象》时,让学生讨论,你还有什么办法?又如《狐假虎威》一课,当老虎知道自己被骗后,再见到狐狸会怎样呢?等等,主要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方法:

1、讲故事,创情境,培养想象力。

教师生动、形象、精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饶有兴趣的故事,可使学生的神经中枢引起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学《鸟情》一课时,我首先讲述故事的梗概,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你和动物之间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为写一个小动物做好了铺垫。

2、角色扮演,体会情境,丰富想象力。

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好动、好奇、好玩,如果我们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用自己喜爱的形体动作,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形象或感受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就会激发他们的热情使心理得到满足。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求知欲强,模仿想象力极佳。因此,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把小品、相声、游戏等文艺节目引入课堂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让学生体验,增加教学情趣。因此要多给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例如,低年级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各种角色,在课室中“动”起来。《陶罐和铁罐》一课,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那么就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读,然后再进行创造性地表演。《难忘的泼水节》中讲人们欢迎周总理这一段时,为了进一步体会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情景,老师让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着许多小朋友簇拥在周总理身旁,情景热烈,情态各异。老师顺势提问到:“你想做他们中的哪一位?那天你是怎样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于是同学们开始进入角色;有的设想自己是总理身边那个拍象脚鼓的小男孩,正在用劲地拍打着,鼓声咚咚,响个不停;有的说“我”就是总理左侧的那位手端盛满清水盆子往前挤去的小女孩,时刻等待着泼水节开始时向总理泼水……在教师的引发下,同学们又由“欢迎”的画面扩展想象到“泼水”的画面。由于把“我”放入具体的情境中,用“我”的亲见亲闻来描述,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学完后让学生们以导游的形式介绍双龙洞,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的组织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3、提供表象,再现情境,激发想象力。

有些课文,缺少感性材料,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就要提供表象让学生借助表象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如学习《五彩池》,可以让学生边学边画池的形状;教《王二小》我引导学生画村里敌人和八路军的位置图,充分学生的发挥想象力。再如学习古诗,有的没有图,编者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想象,那么学习时就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画画。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次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美丽富饶。在教学中我采用剪贴画的方法,形象地再现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欣赏到了课文中所描绘的五光十色的海水,形态各异的珊瑚,各种各样的鱼,美丽的贝壳,有趣的海龟……通过灵活的剪贴画,使画面更加生动。

4、疑难设问,诱发情境,发展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起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进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这样一段,“我”跟伯父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我”读书不细,领会不清,甚至乱说一气时,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对此如果一带而过,学生不但理解肤浅,甚至还会造成错觉,,所以要进行反复点拨:如仅仅是鲁迅的记性好吗?鲁迅是在夸耀自己吗?除了还有批评的意思,还有什么意思?鲁迅仅仅是关心和爱护作者吗?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和教师的点拨就明白了:不只是记忆好,还暗示鲁迅读书认真。鲁迅不会自夸,这是委婉地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批评只是手段,还包含着鲁迅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另外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通过挂图和文中“没挪动一寸地方”懂得:邱少云严守纪律。我却提出有动的地方,谁能找到?经过讨论,同学们找到了:左手仅仅次于地抓住地,紧紧握住一把土;右手攥紧拳头死死地托住下巴。牙咬得紧紧的,嘴角在不停地出现痉挛性抽动,下巴用力地往下压。眼瞪得大大的带着仇恨的目光射向敌人等等。他为什么会这样动?烈火烧身,疼痛难忍。从这些细小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严守纪律,不惜献身。这样一来,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地理解,又发展了想象力。

5、语言描述,渲染情境,诱发想象力。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描绘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认识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向作用,提高其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6、幻想式、憧憬式的联想。

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进行幻想式、憧憬式的联想,所幻想和憧憬的事物是美好的,然而又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的,一旦成为现实,则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性。如《新型玻璃》一课,在学习五种新型玻璃的功能和特征后,教师又创设了一个“21世纪国际新型玻璃发布会”的活动,让同学们扮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型玻璃发明家或者经销商,在国际会议上介绍自己的新发明或作经销新型产品的广告宣传。同学们所幻想的新型玻璃的确是独特新颖的,如有的同学根据当前空气污染的情况“发明”出了浊气经过滤后变成新鲜空气的新型玻璃,有的同学“发明”的是冬暖夏凉的新型玻璃等,这些玻璃虽然没有真正的面世,但我们的下一代有了这美好的憧憬,有了这发明创造的目标,相信它有一天会在他们手中变为现实。

(三)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

发展学生的想象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利用原型启发法:鲁班就是在茅草拉破手的启发下造出锯来的。另外,夸张法:就是通过夸张把一个事物的某一特点突出来,加以放大,从而创造一个新形象的过程。如许多动画片都是采用夸张的手法制作的;拟人法:拟人化是通过想象,把动物、植物及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会说话、会想问题等特征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动画片的制作等;假设法:假设法是假定一种未知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然后思考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后果,以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如科学课的设计,就是采用这种办法;幻想法幻想是个人渴望的指向遥远未来的想象。如想象作文时,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进行科学大胆的奇思妙想等。

总之,我们应该把想象的方法滲透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更要长智慧,培养创造力。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