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2018-03-27冯毛毛

成功 2018年8期
关键词:财务公开财会人员财会

冯毛毛

子长县会计局瓦窑堡财务核算中心 陕西延安 71730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支点。目前,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共识,发展势头良好,处于稳步推进阶段。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中的不足。农村基层财务制度管理不严就是这些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方面。长期以来,广大村干部由于法律意识不强,财经观念淡薄,加之基层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人员整体能力素养偏低等因素,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农民反映最为强烈的基层问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加以规范,但村级财务管理的乱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根治。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认识与重视不足

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就加强财务管理的文件,规定和制度非常多,具体内容也很明了,但相当的村级干部对农村财务的重视程度不高,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和落实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绝大多数村虽然也有相应的会计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只停留在纸上,贴在墙上,形式主义居于主导,并没有切实被落到实处。

2.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

农村经济相较于城市经济显得薄弱,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也较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会计的信息化水平低下,财务信息化,公开化很难得到保障。加之村级财务缺乏完善的评价和约束机制,管的好与管的差没有什么差别,尚未配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村级会计人员整体从业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3.机构与人员设置不规范

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来设置会计机构。目前,我国村级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设置相对于规定而言明显不合理。如今有些村级财务资金流量多,业务量大,应当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但这些村往往都没有专门的机构建立。有些村虽然有相应的机构,但设置不合理,会计分工不明确,岗位设置不科学。在会计人员任命上,有的村甚至由村支书或村主任兼职,缺乏必要的监管和约束。绝大部分村的会计是从本村村民中聘请,其工资待遇等是从本村收入中支出,这就导致财会人员受到村干部的牵制,无法独立进行工作。

4.人员素养偏低

村级财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多数村级财会人员学历较低,缺乏专业化的业务知识,只有很少数人能达到中专及大专学历,大部分村的会计是小学,初中等文化水平。在村级财务管理中,钱账分管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但一些地方却是村主任或者村支书大权独揽,出纳会计甚至成了摆设。村级财务有些不到银行开设账户,采用现金收费方式进行结算。

5.招待费用监管不力,挥霍浪费严重

村级干部中少数人党政纪律观念淡薄,用公款吃喝、考察、请送、发放奖金补贴等现象较为普遍。我们在一些审计数据中可以发现,目前许多村的招待费用等项目支出严重超标,有些村人数不多,但各项明目繁多的支出却很多,有些村为了规避审计,巧立名目,变相报销。

6.随意克扣现象还时有发生

自二零零五年以来,中央取消农业税后,仍有村委会还在收取以前年度的农业税欠款,或者直接用发放的其他款项抵扣农户的欠款。有些村主任和村支书胆大妄为,采取各种手段克扣本应发放给农户的专项资金,甚至有些救灾款项,征地拆线费等被克扣下来。

7.财务公开程度低

一些村的财务公开内容过于简单,有些只给了总账,并没有给出具体明细,无分类账,无说明,财务公开看似公开,实则还是一笔糊涂账。有的村搞半公开,假公开,将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有些村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公开一次账目,这样的财务公开已经失去了监督管理的实际意义。还有,财务公开本应在村民代表或者财务小组审核后方可公布,但有的村是干部说了算。

8.监管不力

过去村级经济规模不大,对村一级的审计监督一直未提上日程。这几年虽然重视程度得到加强,但审计力度还是不足,村级审计监管工作仍显薄弱。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去审计,就事论事,没有全面深入分析问题的所在。有些乡镇的审计工作停于过场。

以上问题的发生和存在因素较为复杂。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干部为民意识不强

很多村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将自己放在为人民管钱用钱的角色。少数村干部民主和服务意识淡薄,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抛之脑后,工作的出发点不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甚至有些做法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背道而驰。

2.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目前的村级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并没有跟上村级经济发展的步伐,远远不能适应村级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随着村级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村级财会人员及干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任务。但总体而言,村支两委的管理能力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和方法落后。

3.财会人员素质不高,监管缺失

村级财会管理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业务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财会人员整体素养不高,缺乏管理经验,业务知识,法律知识都较为欠缺,无法切实履行好村级财务管家的角色,给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村级财务之所以出现混乱的局面,与我们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有很大的关系,监管体系的建立应当本着有序科学的原则,并要结合地方实际进行,这是搞好村级财务管理的一个至为关键的环节。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农村财务管理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在当前的农村建设中,经济管理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只要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农村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才能保障农村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农村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发展主要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我们应当在用人上有所建树。改革现有的村级财会管理人员聘用制度,招用和培养专业化,业务能力强的从业人员。着力培养财会人员的守法意识和自觉意识。改革和发展适合村级财务人员的薪资体系,按劳报酬。对村级财会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与培训,逐步实现凭证上岗制度。

2.加强法制宣传,做到依法治村

强化村级财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健全法制观念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建设的要求,提高村干部的廉政意识和奉献意识。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步骤,加强对于法律,政策和制度的宣传力度。

3.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监管

我们要在提升村级财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上下功夫。村级财会管理的信息化非常有利于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也更容易及时发现财会中的各种问题。村级财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大趋势,是当下村级财会管理的大方向。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约束和监管。作为监管部门,如何做好村级财会的监管工作,提高其信息化水平需要进行多方调研并紧密结合当地实际。

三、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本着以为为本的态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良好的财务制度和监管举措为基础。只有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才能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推动村级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公开财会人员财会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对策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农村集体财务公开的措施分析
对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几点思考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如何提高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研究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村民对村级财务公开需求的实证分析
民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