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学作品影视化中视听语言的运用

2018-03-27王光辉

成功 2018年8期
关键词:张艺谋高粱莫言

王光辉

汉口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湖北武汉 430212

对于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来说,编剧、导演称得上是“作者”。文字本身对于导演而言,只是一系列素材的堆积。如果要让文字变为影视,就需要综合运用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情境塑造等视听语言技巧进行加工创造。

一、彰显主旨:从静止黑白到生动色彩

作为文学与影视最直观的区别——色彩,是评判影视改编是否成功的首要指标。在文学作品影视化过程中,色彩运用必须找到文学与影视的契合点:既要与原著的描写一脉相承,又要用艺术手法进一步丰富文中的抽象概念。

电影《红高粱》中色彩的运用就是典型例证。高粱地是莫言小说《红高粱》的主要意象。在莫言的描写下,这片神奇的高粱地汇集了顽强的原始活力。莫言把这种强烈而原始的生命活力用红色进行了创造性的概括,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总结。在莫言的笔下,这片高粱地最常用的描绘颜色是“红色”。在许多颜色中,莫言尤其喜欢使用“红”色。纵观《红高粱》全文,“红”色一词竟然总共出现105次,远远超过其他颜色的描写。“红”在莫言的写作中并不是出于写实的目的,而是具有强烈情感的一种想象力。它是一种源于激昂想象的高度象征隐喻。红色是原始生命力量的象征。在莫言的这部作品里,所有生命的孕育,诞生,成长和生命终结都是在这片神奇的高粱地上完成的。

不过,影视艺术的画面毕竟是直观的。如果将高粱地直接用红色来布景,难免会令观众感到困惑。张艺谋以高超的构图技巧将现实性与象征性巧妙融合,运用红与绿的色彩相结合,绿色为现实成分,便于入戏,红色则为想象,比喻。张艺谋电影的画面则既有现实的形象,又有艺术的抽象,神奇再现了莫言描写的那片高粱地的无限生机与活力。绿色的高粱彼此接近,密密麻麻的排列着,在狂风中没有章法的乱舞,分不清彼此。伴随着狂风,枝叶都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我奶奶”的大红嫁衣、红彤彤的太阳、烈士鲜红的热血、动人心魄的日蚀,种种意象交织在一起,这片高粱地里的八月深秋,仿佛被演绎成了汪洋汹涌的血海。

值得一提的是,张艺谋在影片中还创造性地运用了黄色。莫言并未将黄土地作为文中的主要意象,但是张艺谋却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红色、黄色和绿色是电影中最主要的三种颜色,它们互相配合,带给观众的视觉效果无疑是深刻而强烈的。在张艺谋电影的画面中,黄土地仿佛展现出了它人格化的一面,通过光与色的协调,表现出一种粗犷,朴实,沉重,却又带有深情和温暖的特征。显然,在文学原著的基础上,张艺谋又进行了充分的画面发挥,使得主题进一步得到凸显。

二、增强共鸣:从自酿情绪到伴音相和

在利奥塔早期作品中曾经就“语言的东西”与“影响的东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区分。他曾说过:“语言的东西就像弗洛伊德理论所提到的二级层面,是自我结合现实原则来表达;而影像的东西正如首要层面一样,是本我结合快乐的原则来表达。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将利比多能量全面地释放出来,语言的东西就必须结合诉诸变形、词语化形式,依托现实原则方可间接实现。对于影像的东西而言,需要全面打开感觉记忆,于无意识层面中直接实现。”由此可见,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因其诉诸于抽象化的声音符号,为了深刻地理解它,必须加强对词句的准确理解、科学地组织方可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塑造深刻的文学形象,才能将理性和反思相结合,从文学艺术中获得快感。

在听觉艺术方面,影片《活着》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在影片的开始,音乐就采用冷色调胡琴、合成器音色进行了首次呈现,与其后喧哗的赌场氛围形成了极生动的对比,音乐取自于陕北曲种,也是为了更为生动地流露出丝丝忧伤。虽然情节跌宕变化下,音乐的变化也随之起伏,但由于该音乐固有的特点,无论情绪如何摇摆,终究都脱离不了悲情的主题。当赌场内的皮影戏表演声突然高了起来,不仅大鼓被推倒发出刺耳声音,更是富贵即将倾家荡产之时,在音乐的渲染下进一步营造了紧张的气氛,暗示着主人公的必然破产。在父亲被气死,全家不得不流落街头之时,富贵万般绝望,而家珍回家并为他生了儿子之时,音乐节奏加快,使人感受到了一丝喜悦,配以弦乐柔和之音,带给观众一丝温馨与希望,但音乐中仍存有悲情。友庆被砸死时,伴着家珍的痛苦嘶喊声,背景音乐采用板胡这一悲苦的音色,不知是音乐烘托了语言,还是语言感染了音乐,也许两者都有。而在凤霞临终的时刻,恰如她的心跳声一般,背景音乐的鼓声也越来越微弱,终于静默无声。伴随着来自家珍的绝望痛苦嚎叫,那经典的旋律又突然重新响起,且音量也增强了,鲜明的凸显了电影的主题,隐喻了悲剧性的结局。

三、平行时空:从如梦似幻到身临其境

传统的文学是一门厚重的时间艺术,读者面对抽象的文字难免会不自觉地开启“上帝视角”,往往因为缺少与作品相匹配的人生阅历,就不能够体会“剧情之外”的环境背景,进而对剧情本身产生如梦似幻的不真实感。由于传统的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局限,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既可以继承传统文化的特征,又能够有效地体现时代的特点。电影和电视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述手法。在影视叙事中,不仅可以有角色情绪上的波动,而且可以通过视听语言具体形象地描绘当时的剧情背景。影视作品具有强烈的镜头感,可以通过特写镜头表达丰富的情感世界。通过特殊效果和化妆艺术来反映现状。在一些古代戏曲中,演员的着装,语调和礼仪在文学作品里都是难以直观反映的。然而,通过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视作品,人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内容和特征,让观众有机会真正感受到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场景的特点,从而更全面的理解故事情节。影视改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人们审美的情趣,也可以带给人们在纸面上难以感受到的有趣体验。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导演赵薇对镜头的处理紧扣影片主题与人物内心。从郑微独自坐着绿皮火车来到异乡大学报到开始,她便开始了关于青春的旅程,绿色青春的校园氛围紧紧围绕:匆忙的校园小径,嘈杂的宿舍走廊,喧闹的舍友。导演把自己的青春化作二次创作放在电影镜头,以慌乱匆忙,措手不及感的镜头,把大学生活用影像铺陈展开,让原本抽象的场景变得形象具体,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意味着青春不就是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到来吗?转眼又匆匆而过,令人心慌意乱、手足无措,甚至来不及留下一声叹息。一系列道具的使用,都在为影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做铺垫。

影片中自尊心极强的朱小北被冤枉偷东西后,反抗学校对她的侮辱,怒砸小卖部的一组摇晃镜头,用愤怒诠释青春的画面震撼着观众的心,具有强大的视觉感染力。

四、结语

文学的影视化改编,运用视听语言将原本或深奥或艰涩的文学作品以一种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满足了人类日常工作生活之余的休闲娱乐需要,更可以让人们在消遣中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核,接受教育。另外,文学影视化也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作。通过导演,演员的表现及场景道具的再现,在文学作品的展现中加入自己的思想,使其成为流动着新鲜血液的新作品,促进了文学产业和影视产业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张艺谋高粱莫言
高粱名称考释
过去的年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爱如莫言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莫言:虚伪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