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中班开展泥塑活动的指导策略

2018-03-26陆玉娇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中班指导策略

陆玉娇

【摘要】泥塑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泥塑活动不仅能使幼儿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还能感受到泥塑粗朴、淳厚的美感。中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有了明显增强,操作活动以及探索活动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活动、学习方式。新《纲要》中提出艺术领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三个核心点:积极投入、自由表达、体验乐趣。通过不同指导策略在实践中更有针对地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中班 泥塑特点 指导策略

一、概念界定

泥塑nísù[clay sculpture],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特指用黏土塑像这种美术工艺。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二、问题提出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智慧在指尖上。有关幼儿泥塑活动的研究相对于其他美术领域的研究来说相对薄弱,为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和解决教育实践中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泥塑活动是幼儿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众多方式之一,泥塑活动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对耐心细致、勇于实践等性格品质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泥塑活动的特点与指导策略都有较大区别,那么如何抓住中班幼儿的泥塑特点,从而做出有效的指导策略呢?

三、中班幼儿泥塑的特点

3~6岁的幼儿最需要、最合适的就是大量手眼结合的活动。幼儿泥塑活动主要是靠手的技能和利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成型的过程,4岁左右的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知能力也有限,通常他们在塑造时技能上还处于原始性体验,只能够感知泥的特点,体验玩泥的乐趣。

中班幼儿在小班塑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具有了立体造型的意识。中班上学期玩泥初期以浮雕式作品为主,有的幼儿将泥压扁塑造出想要的形状,再利用小工具以线描画的方式,在平面的泥上进行刻画。幼儿的空间思维与立体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在泥塑的过程中大多以半立体形式表现事物。

四、中班开展泥塑活动的指导策略

1.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并能和教师一起创设自己喜爱的游戏环境。创设相关创意工坊情景,把幼儿泥塑活动整合于幼儿园一日课程之中,使幼儿在玩泥巴中,学会主动探索,自主发现。教师应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墙面的布置要适合中班幼儿的身心特点,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2.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

泥塑是幼儿美术活动的一个分支,我园选择从幼儿认知能力范围和生活经验中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给孩子提供各种泥塑材料和陶艺制作工具,并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展活动。

(1)陶泥。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陶艺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幼儿园可就地取材,选取自然界的泥,经过筛选和揉练,不需要陶艺专用设备进行烧制,幼儿制作出泥塑造型后,阴干上色,便可制出漂亮的泥塑作品了。

(2)面泥。面塑艺术俗称“捏面人”,是我国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幼儿教师可自制面泥作为泥,材料,制作方法是:小麦面粉或糯米粉加水,加凡士林油和水粉色揉成软硬适中的面泥。幼儿可制作传统的面食,也可制作造型可爱的面泥作品。

(3)橡皮泥。自1956年问世以来,橡皮泥就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专供儿童使用的油性捏塑材料,颜色丰富,易于造型。长期以来,橡皮泥由于颜色丰富和操作方便,是幼儿园主要的泥塑材料。

(4)软陶。由于软陶具有多变的特性,创作方法丰富多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因此,软陶已被广泛的运用在学校和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

以上4种泥塑材料是最常使用的泥塑材料。每一种泥塑材料都有优点和缺点,幼儿园老师在选择泥塑材料时应注意安全无毒、可操作性强、物美价廉、有利于泥塑活动的持续发展的原则。

3.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方法

(1)情景法。中班的幼儿思维容易受情景的暗示,在活动前给幼儿创设适宜的情境,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好模仿的特点与需要。吸引幼儿在自然、自由、轻松而无任何压力的情境中萌发幼儿玩泥的需要,获得情感的、技能的、经验的满足。如开展《娃娃来做客》,教师在娃娃家创设做客场景,引导幼儿给娃娃做点好吃的大饼、面条、蛋糕等。

(2)儿歌编配法。幼儿在游戏时心情愉快便会很快的表露出来,中班的孩子特别愿意交流,幼儿受思维发展的影响,开始由内部逐渐向积极地关注外部过渡;同时,受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性易分散性特征的影响,幼兒易受同伴的影响并关注同伴的言行和举止,给予积极地互动和反馈。因此幼儿在泥工活动中呈现了较多的交流、互动现象。于是,我发现将泥塑的过程编成一首首简单,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从言语感知、形象思维到动手操作,非常容易记忆,容易理解,充分掌握简单的塑造方法。如《小茶杯》活动中,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

搓搓搓,搓搓搓,

一圈一圈围起来。

团团团,团团团,

团成小球压扁它。

左边一只小耳朵,

右边一只小耳朵,

我的茶杯做好啦。

(3)借形想象法。借助石头、树叶、小木棒等自然的造型,通过想象再用泥的添加和点缀,根据物体本身的颜色、花纹和外形特征,进行相似联想,通过捏、压、团、搓塑造不同的物体。

(4)图示法。挖掘网络资源,将网络上优秀的泥塑作品照片贴在创意坊的屏风上,供幼儿欣赏模仿。搜集各种物品的泥塑过程性资料制作成小册子,投放在区域中,幼儿可根据图示的步骤进行制作。

4.为幼儿提供游戏式情境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中班阶段是幼儿游戏水平蓬勃发展的时期,幼儿的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也不断提高。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的直接用途虽只是寻求快乐,而间接的用处则更大。”

在活动中,我不失时机用游戏形式给幼儿渗透泥塑技能。让幼儿觉得自己是在玩,在和橡皮泥做游戏。研究表明:中班幼儿的交往活动多在一些联系性游戏中发生,而且这些游戏往往是一些非正规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由和自主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愉快、有效地汲取多方面信息,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幼儿在玩中成长,在游戏中成长。在一定的技能技巧基础上,幼儿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技巧来实现自己的构思,才能创造性地制作泥塑作品。

5.为幼儿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看到孩子们兴趣极浓,我趁机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赞扬,教师最不能吝啬夸奖孩子的语言。不知不觉孩子学会了很多泥塑的方法,成功的喜悦挂在他们的脸上。只要有机会,我就会把幼儿的作品放在展架上进行展览,既美观了活动室,又让幼儿增加了自信心,更加愿意参与泥塑活动中去。

通过对中班的幼儿泥工活动的过程和特点进行分析,幼儿泥塑活动的研究,使我对中班幼儿泥塑活动过程及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深入学习、领会泥塑活动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我发现探究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塑造特点及教师适宜性的教育方式方法与指导策略,从而才能在实践中能更有针对地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韩丹丹.中班幼儿泥工活动特点研究.2011.

[2]赵本.幼儿园泥塑教学方法初探.幼教研究,2009,(94).

[3]净翠英.幼儿泥塑教育及能力培养.幼教天地,2000,(33).

[4]李玲玲.软陶在幼儿园泥塑教学中的价值.教学心得.

[5]王凤琴.浅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魅力中国,2009.

[6]李玲玲.幼儿园泥塑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时代教育.

猜你喜欢

中班指导策略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