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写作设计教学目标表述的问题及其规范研究

2018-03-26陈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短信作文目标

陈艳

【摘要】小学写作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困窘,原因之一是,写作课无明确的目标。如果教学目标确定的不适合,再好的教学也可能无法满足学习者的真正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存在著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句式杂糅、含糊、无法监测评估等问题,用四因素法予以规范,使其导学、导教、可检测。

【关键词】教学目标 问题 表述规范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首中小学传唱的校园民谣,反映出学生对写作的畏惧,也反映了作文教学所面临的困窘。众所周知,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设科百余年以来,它就和阅读教学各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大多数写作课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自觉的教学设计,更缺乏教学过程的开展”,如此使得师生都对写作课失去了兴趣,造成了写作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写作课是学生学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的主阵地。笔者认为要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语文教师需要确立明确的写作目标,依据目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设计。

W.迪克等在《系统化教学设计》中指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或许就是确定教学目的。如果教学目的确定得不适合,再好的教学也可能无法满足组织或者学习者的真正需求。没有准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者会冒这样的风险:基于根本不存在的需要去进行教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目标确切的重要性。然而从目前看到的一些作文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有失于科学与规范。本文将结合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一下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技术问题。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同样也是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先来看三组写作教学目标,进而探讨里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

1.通过课堂提示,培养学生的自觉作文意识,留住感动自己的生活瞬间,养成记录的习惯。

2.通过课堂对话,学会多角度思维,训练联想、想象能力,体会多读书对思考力的帮助。

3.通过“说思”训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认识想具体、想细致的好处,学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对作文产生趋近的情感。

教学目标(二)

1.初步认识短信这一现代手段的基本特点。

2.根据短信的特点,学写健康、有个性的短信。

3.体验利用短信与人沟通的快乐。

教学目标(三)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2.学会把游戏活动的过程按一定顺序详细写下来。

3.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趣味。

4.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以上教学目标进行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它在陈述上有如下问题:

1.教学目标句式杂糅,主体混乱。

教学目标(一) “培养学生的自觉作文意识”主语应当是老师,“留住感动自己的生活瞬间,养成记录的习惯”主语应当是学生。一句话出现了两个主语,这是语文教师所不应该犯的错误。教学目标(三)的3、4,主语也应当是教师。

教学目标的主题到底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此我们需要厘清。新改提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理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是站在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是站在自己“教什么”“如何教”的角度进行设计的。“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那么目标要表述通过教学后学生发生的变化,所以标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培养学生……”“通过……使……”“使……树立……”等表述方式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语言模式。

2.教学目标贪多求全,难以落实。

教学目标(一),笼统、空泛。这些教学目标很难通过一两节作文课就能达成。“培养学生的自觉作文意识……养成记录的习惯”,更应该是1学期或学年的目标。具体到1节课,设定教学目标不应该全面开花,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找准一节课要学习或训练的一两个问题,确定学生能接受能完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清清楚楚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教学目标2在这里就极其简洁适当、明确具体:其一,是认识短信特点;其二,是根据短信特点学写短信。如果在课始出示教学目标,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就一目了然。教师“有的放矢”,课堂高耗低效的现象就很难存在了。

二、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

对于教学目标的编写与表述的研究而言,为了克服其含糊性,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目前,大家比较认可且经常运用的是“四因素法”。四因素即学习对象、学习行为、学习条件、学习程度。

对象:阐明教学对象,即学生。

行为: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等变化用课观测到的术语来表述。

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程度:教学所要达到的水平,即教学结束时,学生所能达到的最低标准。

依据四因素法,“初步认识短信这一现代手段的基本特点”可修改为:在读、议教师出示的短信的基础上,每个学生至少说出短信的一个特点。

主体:每个学生;

动词:说出;

条件:在读、议教师出示的短信的基础上;

程度:至少说出短信的一个特点。

三、良好表述的教学目标实例分析

《神态与动作描写训练》

教学目标:

1.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词语。

2.能大体上分析所提供的材料中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的作用。

3.能正确修改学生习作中一些人物神态、动作描写的不妥之处。

4.能根据所给的材料形象的续写一段描写神态、动作的文字。

对以上教学目标进行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它在陈述上有如下特点:

1.教学目标行为主体都是学生。

规范的教学目标开头应是“学生能……”但是根据常识或上下文,主语“学生”可以省略,有时“能”字也可以省略。检验教学目标行为主体表述是否恰当,在教学目标前加上“学生能”或“学生”读读就可以判断了。

2.教学目标反映语文读写结合的原则。

教学目标1、2属于阅读教学目标,3、4属于写作教学目标,体现了语文读写相结合的原则。

3.目标表述用外显行为动词,具体明确。

“从文中找出……词语”,“说出”“进行修改”“续写”等所选用的行为动词是可以观察的,外显的。内隐行为动词是看不见的,如“思考、体验、热爱”等。运用内隐行为动词设计教学目标,学习结果不便观察和测量。

4.教学目标设计有助于导学、导教、检测。

所谓导学就是目标能够该诉学生,通过学习,他能够学会什么;所谓导教就是教师可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检测就是教学结束后,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测验题。如教学目标4就可以设置简答题、填空题、分析题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小学写作课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应注意以下四点:(1)教学目标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2)教学目标表述措词力求具体明确,可测量;(3)要尽量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变化来反映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

参考文献:

[1]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迪克·凯瑞.系统化教学设计[M].庞国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16.

[3]黄瑞夷.《情境话题作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六年级)[J].福建论坛,2006,(05) :15-16.

[4]陈朝蔚.《学写短信》教学设计与反思(五年级)[J].福建论坛,2006,(05) :16-17.

[5]张春花.小学作文教案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 :148+55.

[6]皮连生.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皮连生.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4.

猜你喜欢

短信作文目标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