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语言学研究

2018-03-26周含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唯物论索绪尔后现代

周含

【摘要】在后现代哲学的视野之下,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以及人本观存在不足之处,通过相关的哲学以及现象学等方面特征,建立体验式的人本观极为重要。以此为基础,相关语言学理论批判其他理论的错误以及不足,符合现代社会以及时代的发展趋势,认知语言学提高文学以及其他语言学的水平,人们应用这种语言学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并且了解世界。

【关键词】后现代哲学 语言学 哲学 人本观 唯物观 体认观 通过了解发现,外国语言文学包括文学、语言学以及翻译学三个不同的方面。其中,文学以及翻译学充分应用后现代理论,语言学并没有实行。语言学仍然处在比较传统的哲学阶段,受到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理论的重要影响,对于人本精神不够重视,不利于语言学的创新和发展。将认知语言学和哲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基于后现代主义学的视野之下引入全新的理论,发扬人本精神,揭示最根本的认知方式,有利于语言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发展。

一、后现代哲学视野之下,语言学与哲学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

通过相关学者多年来对语言学的探索和研究,达成了共识,必须摒弃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方式以及研究理念,顺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将语言学和后现代哲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也是语言学研究发展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语言学和哲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语言学研究创新思想的创立以及发展。近几年来,在相关学术界已经统一的认为索绪尔和乔姆斯基除了是伟大的语言学家之外,更是伟大的哲学家。国内外的学术界有许多领军人物也都倡导语言学和哲学的有机结合,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学习理论思想也将理论思想应用到实际的实践活动当中。在我国国内,语言学界的发展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指出一个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

关于加强我国语言学与哲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培养哲学修养,在语言学界真正的将理论思想投入到实践当中,并且对其进行普及,从而将这一发展理念在整个学界当中进行推广和应用,是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近几年来,在我国国内的各所高校当中,注重对语言学与哲学的结合,并有机会举办相关语言哲学研究会。推进新生代学者对于语言学的发展和创新,从哲学范围之内获取更加深层的思想和智慧,对于语言学以及语言分析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后现代哲学的发展阶段分析

(一)第一个阶段

后现代哲学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包括两个最突出的特征,分别是提倡人本性以及批判性。其中包括多个代表人物,尤为突出的是尼采、马尔库塞、伽达默尔以及海德格尔等。

(二)第二个阶段

后现代哲学发展到第二个阶段更加突出解构性击破坏性,成就比较突出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萨特、尔特以及克里斯蒂娃等。

(三)第三个阶段

后现在哲学发展到第三个阶段,比较突出的特征就是提倡体验性以及建设性,突出的代表人物有詹姆森以及格里芬等。在第三个发展阶段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分别是我国钱冠连提出的中国后语言哲学、以及国外所提出的体验哲学和心智哲学。其中乔姆斯基提出了天赋论,这种观点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理论主要提倡追寻语言的本质并且对语言的形式进行分析,找到合适的分析方法,而严重忽视了人自身因素的作用,受到唯心主义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学术界并没有突出性的研究成果。

三、认知语言学的创立

一些语言学家,在后现代哲学的视野之下,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改变了传统的哲学思想,结合语言特点批判了所学的相关语言理论,并且发展全新的功能学派,从而创立了认知语言学,简称为CL。认知语言学的创立是整个语言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从唯物论以及体认观的角度分析语言的用法及相关特点,发展的翻译学以及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创立对于整个语言学界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认知语言学强调在后现代哲学的视野之下,积极的重视后人本的精神,严格遵循哲学的几个原则,涉及到人的一些内容,必须更加重视。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和外界事物不能够发生直接的联系,但是,应不可以忽视人本精神的作用,确信人本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此看来,必须重视认知语言学所涉及到的内容和观点,并其次为指导思想,更加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四、人本观

不同的哲学流派有着不同的人本关,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思维和存在之间的關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哲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在不同的时期,原本观有着不同的解释内容。

后现代哲学视野之下,对于人本观的理解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后现代的人本观主要是一种激进的人本观,这个时期的人本观主要的观点以及特征就是主体间性。其次,也存在着一种悲观的人本观,特点表现为对人类中心论的解构,对于人性的理解具有不确定性。最后,体验人本观,这是一种具有建设性的人本观,主要是通过感知体验以及人自身的认知而总结的。

有非常多的后现代学者,对于人本观有着不同的行为,有一些后现在学者过分的强调人本观的重要性,也有一些后现代学者过分的提倡消解人本主义。这两种比较偏激的行为是非常不科学的。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面对同一个文本和内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因此,他们认为在客观世界当中不存在真理,真理存在人和人之间的共识当中。通过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了解世界的过程当中有了全新的思路,但是,这种思想导致人们过分的强调人本作用,而对于经验基础的积累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与唯物论相违背。

20世纪,在西方有关语言学的经历有着三种不同的理论,从而促进的三场语言学革命的进行。基于或现代视野之下,人本观与CL大相径庭。索绪尔关于语言学在后现代视野之下的体现提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目前来看有许多学者对于语言学的学习和理解都受到了索绪尔的影响,从语言学与哲学相结合的角度来看,索绪尔将新语法学派和语言的相关特性因素建立联系,从而提出了全新的内部语言学以及共识语言学思想,这与人是没有关系的,确定意义是根据语言学的研究中心。由此看来索绪尔对于后现代语言学的理解,完全削减了人本主义中心论,从而建立了语言中心论的说法。

五、唯物观

在我国国内,所有的学者对于哲学当中的唯物论和唯心论都是知道的,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精神,这是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威胁论强调精神决定物质,与唯物论的倡导完全是相反的。索绪尔对于哲学的理解和研究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唯心论,索绪尔倡导语言先验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形式系统,人生来就是在这个系统当中,并且受到语言系统的控制。索绪尔认为人受到刺激以后便可以学习语言,这一种想法对于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产生了误导。

CL的提出,是一种全新的后现代哲学和语言学关系的研究方向,通过唯物论构建基本的结构,体验教学当中所包含的最核心的思想,在语言学见当中充分的尊重唯物主义论,并且给唯物论留下重要的地位,这一做法对于20世纪唯心论主宰的语言学产生了较大的改变。进一步思考了唯物主义论,通过物质决定精神的原则思想,将整个转化的过程进行解释,逐渐的补充并且完善唯物论。

六、体认观

为了顺应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并且遵循C L的原则原理,将全新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纳出CL的这个最主要的原则就是,通过现实得到认知最后应用到语言学当中。强调体认原则,在认知积极作用之下,将语言和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显现精神,对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状况可以有着比较全面地反映。体认原则,强调身体力行,对于体验也有个比较强的重视。国内以及国外的语言学相关著作和教材,对于语言的基本象征有着明确地指出,涉及到不同的成分。不同的语言学派对于语言的性质有着不同的理解,结构主义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任意性以及系统性等特点。功能语言学这种事语言的社交性能等,也有一些其他的学派强调语言的生产性。最为重要的是,CL强调语言认知性以及体验性。其他的语言学派都是CL所强调的内容为基础而发展的,根据一定的核心原则,人们的认知方式也可以说成语言符号,在积极作用之下联系外部世界。而体验性是CL对于语言学的一种最好的阐述也是最简单最明了的表达。

七、结语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于学术的研究都必须勇于创新,开启新的道路,还要继承传统学术研究的优点,并且摒弃其中的缺点与不足,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对于后现代哲学视野之下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必须不断地对语言学研究方法进行创新,更加重视体认性以及唯物观的结合和应用,创建认知语言学结构体系,对于翻译学以及语言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世界范围之内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寅.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认知语言学——哲学第四转向后的语言学新论(下)[J].外语学刊,2015,(4).

[2]王天翼,甘霖.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多模态认知研究——以《国王的演讲》电影海报为例[J].外语学刊,2015,(4).

[3]王寅.基于建设性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认知传播学初探——体认语义的建构与实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7).

[4]李孝英,杨毅隆.后现代视域下情感隐喻的体验基础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10).

[5]薛真真.语言学视域下的英美文学的后现代主义适应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6,(12).

[6]王寅.对比研究需要前沿理论,理论创新促发对比研究——认知对比语言学初探[J].外国语,2015,(5).

[7]薛幼晴.作为生活形式的语言游戏——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J].魅力中國,2017,(19).

[8]李建梅.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翻译研究——兼评韦努蒂阐释型翻译思想[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

[9]颜力涛.网络与新媒体视域下语言的后现代化变异[J].辽宁大学学报,2016,(1).

[10]苗德成.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语言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5).

猜你喜欢

唯物论索绪尔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拉图尔论“物”——走向新唯物论的科学哲学
生成中的科学——“唯物论转向”的哲学意义
当代科学哲学的唯物论转向(专题讨论)
科学哲学为何要回到“唯物论”?——从“数学与善”的关系来看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
索绪尔研究的哲学语言学视角——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
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观*——本体论层面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