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

2018-03-26鹿华颖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视野文学作品

鹿华颖

【摘要】儿童文学指的是作家根据儿童心理、认知、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等要求,专门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分支,儿童文学作品影响儿童对世界文化的认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交往越来越密切。文化作品的翻译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然而,必须要引起重视的是目前国内儿童读物市场上,大部分儿童作品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中国儿童读物到国外发行的。儿童文学作为一种专门写给儿童阅读的读物,无论是文字语言、题材和作品结构与成人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考虑到儿童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将美学理论引入到儿童文学翻译工作中,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阐述了美学接受理念、以及美学接受理念和儿童文学翻译的关系,并在接受美学视角下分析了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希望能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美学视角 儿童文学翻译 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一直处于文学领域的边缘,长期以来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也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应该有所不同。将接受美学引入到儿童文学翻译工作中来,重视儿童在阅读中的能动性,让儿童在阅读中和作品达成融合,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是原文的读者,然而在越多中,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理解作品,在翻译的时候要选择符合儿童逻辑、理解能力的表达方式翻译作品。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还要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以免翻译出来的作品艰涩难懂,影响儿童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一、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文艺理论,该理论以读者为导向,对作品进行研究。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者、作者和读者三者关系中,读者位置最重要。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必须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以后才能形成,如果作品被创作出来没有人阅读则只是一个半成品。接受美学理论同时认为读者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参与创作的过程,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再创造,决定再创造的是读者期待的视野。不确定性是该理论提出的一个概念,它认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该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他们对抽象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差,审美情趣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考虑到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以儿童为导向,利用接受美学理论进行翻译,从而翻译出符合儿童口味的儿童文学作品。译者翻译文学作品时其实是有两重身份的,首先他是原文的读者,译者本身带着自己的视野在阅读文学作品,与原作品的作者在交流,然后与原作品进行融合。其次,作为翻译文学的创作者,译者的主要目的是将文学作品翻译成符合译文读者审美要求的作品。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将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两者无法完全重叠,在翻譯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管能动性。

二、接受美学翻译和儿童文学

接受美学强调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创作,在期待视野下翻译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儿童是首位接受者,在翻译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儿童读者这一特殊性群体的审美要求。比如,英国作家刘易斯的《阿丽丝漫游奇境记》,讲述了一个叫阿丽丝的小姑娘在一个神奇的国度中旅行。在上个世纪20年代,著名的学者、语言学家、翻译家赵元任先生将其翻译到中国,受到广泛好评。赵元任先生在翻译的时候,完全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问题,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再创作的方式再现了原作者的审美情趣。

三、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在接受美学视角下,按照读者中心论的要求,在翻译过程中,要将读者作为主要考虑对象。所以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始终牢记将儿童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年级、思维模式、文字接受能力,然后最大限度将原文内容呈现在儿童面前,让儿童能够完美的翻译作品。

1.“以读者为中心”指导翻译作品

“以读者为中心”是接受美学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所以必须得到读者的接受,读者的阅读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再创造的活动,文学作品的价值离不开读者的能动作用。儿童作品的读者是儿童,儿童是很容易接受作品传达内容的,所以要选择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非常重要,对塑造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非常重要。如果作品中宣传暴力、血腥、犯罪等思想,那么势必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翻译作品之前,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选择好的翻译作品,并向儿童传达什么样的精神和思想。接受美学读者最重的思想要求翻译的作品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所以,在选择儿童翻译作品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价值观正确、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以德国的《格林童话》为例,《格林童话》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儿童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世界范围具有深远影响。《格林童话》中蕴含深刻的道德主题,它用象征意义非常形象的动物来映射善良与丑恶,并以生动形象的故事表达善恶观念,让儿童引发自我思考和自我追问,从而形成了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观念。童话中对童话形象的设置和故事情节对话的构建,体现了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但是作品中也涉及了不少暴力、欺骗、色情等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在翻译的时候,译者要有所取舍。张白桦在翻译《格林童话》的时候,曾经在译本封底的最后一段解释了自己的选材原则:“在对原文进行翻译的时候,宁可不求齐全也要将这部分内容予以取舍,让它成为一本真正适合国内儿童阅读的读物。”《格林童话》中的《野莴苣》中有一段女巫将莴苣公主关到一个城堡中,一位王子每天偷偷过来看她,最后女巫发现公主的衣服越来越紧,于是发现了公主与王子的私情。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婚前性行为,张白桦在翻译的时候将这一段去掉了。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有利儿童身心健康、传递社会正能量和真善美的内容,这也体现了接受美学原则“以读者为中心思想”的理论。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尽量少涉及到不良题材。

2.“期待视野”下的语言风格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注重对接受者过去的经验和理解能力,任何一个读者在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之前,都已经有一部分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观念。如果没有这一部分思想和观念,任何新东西都没有办法接受,这就是文学作品的期待视野。一部文学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唤起读者过去的阅读记忆,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阅读环境中,唤起读者对作品的期待。如果读者带着这种阅读的期待进入到阅读过程中,会在阅读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并在与新作品的不断互动中,逐渐形成新的期待视野。在最开始阅读的时候,读者往往会按照过去的阅读习惯或者思维去判断作品,如果作品符合他的期待值,就会给作品一个肯定的评价。但是,如果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秉承过去的那一套写作模式和思维模式,而读者随着自己阅读量的积累,对作品的期待视野不断提高,他们会渴望新的东西来刺激自己的思维,这样就打破了读者原来的期待视野,并形成了新期待视野。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很容易被干扰或者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有限,很容易被新的东西所吸引,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在翻译的时候,翻译者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儿童的视野出发,将儿童期待视野与翻译作品融合在一起,让作品充满童趣,从而更加符合儿童阅读的习惯。

(1)选择简单易懂的词汇

儿童的年龄比较小,他们认识的字词有限,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选择一些简单的词汇,让儿童能够读懂,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以《阿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原文是……It woke up again with a little shriek,and went on,that begins with an M,such as mouse-traps and the moon and memory。赵元任翻译为:它“咭”的一声,又醒了过来,接着讲:“每一样东西只要是m字的声音”,譬如猫儿、狗儿、梦、满满的……另一个李敏中翻译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啊呀,它又叫了一声,醒过来继续说:“每一件东西只要是M字打头的,譬如捕鼠器、月亮、回忆以及很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李敏中的翻译的:譬如捕鼠器、月亮、回忆以及很多等词汇,与赵元任翻译的,譬如猫儿、狗儿、梦、满满的……翻译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发音习惯。

(2)句子活泼跳跃

英语和汉语的发音有很大不同,英语句子重形轻意,句子比较长,结构复杂,修饰成分比较多,而汉字则重意轻形,比较注重句子的连贯性,大多数短语为主,所以我们中国有那么多四个字的成语。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尽量翻译一些比较短的句子,太长的句子儿童阅读起来比较困难。其次,儿童普遍比较好动,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閱读文学作品很难,所以为了吸引儿童阅读的兴趣,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及时调整语法,可以跳跃性的翻译。依然以《阿丽丝漫游奇境记》其中的一段为例:It had,in fact,a sort of mixed flavor of cherry-tart,cu-stard,pineapple,ro-ast turkey,tof-fee,and hot but-tered toast.赵元任翻译的是这样:有点像樱桃饼,又有点像鸡蛋羹,有点像菠萝蜜,又有点像烤火鸡,有点像冰淇淋,又有点像芝麻酱。同样一段话,另外一个译者马腾的翻译如下:药水中混合着馅饼、奶牛、菠萝、烤火鸡、牛奶糖的味道。马腾的翻译虽然更加贴近原文,但是由于句子比较长,而且句式比较复杂,所以儿童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赵元任将原来的常见变成了有点像的句型,这样更加符合儿童阅读的习惯和儿童的想象思维,这样能让孩子们想到描述食物的味道。

(3)跨国文化

文学作品的翻译其实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同样如此。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处理跨国文化常用的方法有“归化”和“异化”。那些由于文化差异性无法让读者理解的文化信息一般用归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已经交完的文化有一定的认同度文化信息则采取异化的方式处理。儿童文学不同其他文学作品,儿童尚处于母语学习阶段,其思维还没有形成,如果介入太多的异国文化,会给他们的阅读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影响到儿童阅读的兴趣。因此,儿童文学翻译中尽量用归化处理方法。以《阿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一段为例:Alices Evidence赵元任将其翻译为阿丽丝大闹公堂,陈复庵将其翻译为阿丽丝的证词。在这个章节中,由于皇帝和皇后采取先定罪和断案的方式,让阿丽丝非常愤怒,她奋起反抗,说阿丽丝大闹公堂很形象。但是大脑公堂这个意向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一段,王母娘娘举行蟠桃会没有邀请孙悟空,孙悟空得知以后,非常愤怒,大闹天空。孙悟空这个形象可谓家喻户晓,翻译过程中,使用这个词,很容易让儿童联想到孙悟空,从而增加了儿童阅读的兴趣。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少儿童对西方的文化用法也有一些了解,也有一些译者在翻译国外文学作品的时候,使用异化的处理方式。比如,直接将“inch”翻译成英寸,这也是可以的。对跨国文化处理时,要根据原来作品的特性,选择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才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3.文本意义留白

我们中国绘画、写作或者创造都习惯留白,留白能够给阅读者或者观赏者想象的空间。文学作品时一个多层次的图式化结构,里面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按照接受美学理论要求,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因此,在阅读作品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填补这些空白,让文学作品的不同时间内有不同的含义。如果作家或者译者在创作过程中用全知全能的方式进行创造,把所有空白的地方填满,则会降低读者的主观性和积极性。因此,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创造的时候要满足读者期待视野,创造很多的留白和不确定性因素。比如,《格林童话》诞生在200多年的德国,作品中的文化和中国的迥然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中也出现了不少与现在不符合的因素。儿童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比较少,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以儿童读者为中心,在文本意义处留白或者增加不确定因素。比如张白桦翻译的《格林童话》中有一篇《金山国王》中,有一个人反复出现,那就是小黑人。在原文中作者使用的是“a darf black”直译就是黑人侏儒。但是,当时黑人大部分以奴隶的身份出现,文学作品中大部分黑人的形象不是很好,原著中对黑人就带有歧视的味道。1862年,美国总统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到现在美国的前总统奥巴马也是一个黑人。所以,为了减小儿童对黑人的误解,用小黑人的翻译更加妥帖,少了歧视,多了一份尊重。同时,“小黑人”为读者留出了想象的空间,而不是原文中那么具体形象,更加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四、结束语

接受美学理念有三个重要的内容:读者本位、期待视野、文本意义空白,这就要求我们的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原作品的审美情趣,在选材的时候要符合儿童期待视野、充满趣味性,在翻译的时候还要给作品留白,给儿童留下想象和学习的空间。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才能受到市场的欢迎,才能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情绪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娟.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中国童话》部分章节英译为例[D].济南大学,2016.

[2]袁梅.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两个中译本比较[D].四川师范大学,2013.

[3]仲丽洁.论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山楂树下》中译本为例[D].浙江大学,2015.

[4]马娅同.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赵元任译《阿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15.

[5]韩博云.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隐喻翻译对比研究——以《绿野仙踪》为例[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6]王辰.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彼得·潘》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4.

[7]伍媚.从接受理论探讨任溶溶的儿童文学翻译——以《女巫》为案例分析[D].苏州大学,2015.

[8]杨纯.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以Alittle Princess汉译为例[D].湖南大学,2013.

[9]王姗姗.从接受美学视角谈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夏洛的网》三个中译本为例[D].苏州大学,2013.

[10]雷秋慧.儿童文学翻译与译中者接受文生成研究——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汉译本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0.

[11]李萌.顺应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英汉翻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12]李茂.接受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英汉翻译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视野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居· 视野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真相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