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大学》的教育理论与读后感悟

2018-03-26仲钰皓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教育理论读后感启示

仲钰皓

【摘要】《大学》是儒家政治理论的纲领,本为《礼记》中的一篇,但到宋朝人们将其抽出印行,可见其价值独特。《大学》强调个人素养,“格物”“致知”“正心”“修身”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阐述《大学》的思想理论,再介绍其中的教育价值,并发表感悟禀明启示。

【关键词】大学 教育理论 启示 读后感

一、《大学》思想概述

中华为文明古国,流传至今有诸多关于教育的名篇大论,而《大学》则是最为经典的名著之一,曹雪芹于《红楼梦》中称赞其教育理论之妙。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道,在于能够明白明德,深入民间体悟民情,做到亲民。道德的完美在于能否明悟修养价值,感受道德尺度,在亲民爱民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道德的完美。古人对于大学的“道”理解有些差异,有的学者认为道德是与生俱来的,只是明德被世人所掩盖,需要经过教育的熏陶后,方可显示明德,朱熹认为明德是人对于事物理解的心态,但是由于人们因诸多原因而明德被掩,需要重新拾回秉性认知明德。

《大学》之道在解析方面有所偏颇,但其纲领却是围绕人之修养来谈,诸多学者在明德成因方面,都认为是与生俱来的,强调大学的教育意义,大学的熏陶可让人们回归秉性。《大学》的教育之道对现今高等教育有着重要启示,现今诸多学校都采用《大学》的纲领作为校训。如厦门大学的“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河南大学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香港大学的“明德格物”。

二、《大学》的教育理论与其价值

《大学》的纲要为追求道德的完美,在细则方面有着许多的需要注重的地方。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不断的发展,以义务教育为前提的教育改革,正逐步推动我国教育基数的不断扩增。在全民教育的实施现状下,我国的教育质量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在全国掀起热议,如何做到“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共同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研究议题。许多学校从《大学》中寻找教育理论,将其发展为校训与教育方略,大学之道强调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正切合当今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现代大学精神中有关学者自我修养与德行提升的追求不谋而舍。

《大学》强调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需要人们有着深刻的自我认知,在心境方面能够做到心静如水,志向坚定不移。只有心安理得才可思虑周全,明白事物的发展道理、自然的发展法则,才能做到至善至美。当前的社会现状让人堪忧,许多高智商人才有着优于常人的学识与见地,但是于修养方面却是令人不齿。对于人才的定义,应当从多方面出发,既要有着极高的学识素养,同样需要拥有明德,有着不慕荣利追寻至善的心境。《大学》的教育价值在于为教育指出发展方向,提供一条明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们皆需顺应自然、追求本心、追求至善。中高等教育对于人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是终生行为,修养是一生需要追求的事情。

三、《大学》感悟与启示

教育需要与社会风气相隔离,教育以明德为主追求止于至善,社会中纷杂的现象会扰乱学习者心中的道。不良风气的形成是有诸多因素的,历史原因、经济原因、教育因素,等等,作为新时代的支柱,受教育者一定应秉承本心,在社會的浪潮中找寻自我。当今的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方面,需要格外重视度量衡,社会气象繁杂,并非是所有社会因素学生都需要去接触一遍。

《大学》的教育理论十分适合当今的教育发展,在教育目标方面,各校需要以《大学》教育理论为参考,思考教育的最终目的与形式表现,让教育出来的人都能做到明德、追善。当前的高等教育在育人方面,过于追求德育,以科技人才为口号,声称发展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然而在实际中,高素质人才仍然以金钱为目的,过于追求物质,对于品行修养方面重视度过低,在《大学》的理念下,人应该以道德发展为核心目标,而非追慕虚名。教育的功利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下,人们更应秉承本心追求最为真诚的至善美。各阶段的教育都应以德育为核心,以德育为根本驱动力才能推动智育发展,实现强国目标。

四、总结

《大学》是古代治学修身的总纲,也同样是现代教育办学的纲要。《大学》启示我们应该重视教育、重视德育,以德育为核心推动社会发展。德育应修其身养其性,历经数十载的教育后,能够明德求善,在追求方面能够做到亲民爱民,无论日后的发展如何,都应做到心如静水。在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追求修养更应是发展的要义之一。教育要做到真正的“道”授于心,以德育为发展方向,教授学生格物致知。以明德为核心发展教育事业,让教育事业做到真正的脱离功利化,学生能够明义校训感知修养重要性,修身修心、追求至善至美。

参考文献:

[1]李锐.《大学》“止于至善”的经传异义[J].中国史研究,2012,(02) :70.

[2]徐

昇.古本《大学》新探——基于对“诚意”和“格物致知”的理解[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1) :60-64.

[3]颜炳罡.《大学》释义[M].线装书局,2011.

猜你喜欢

教育理论读后感启示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