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在医学专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2018-03-26巩晓璐王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医学生标准化医学

巩晓璐 王艳

【摘要】近几年,随着SP培训班在全国的陆续举办及全国、各省市护理职业技能大赛SP模式的应用,标准化病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对SP在国内外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其优缺点及前景展望进行阐述,以期交流学习。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现状 应用 前景展望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 ,SP)亦称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实际临床问题的人。

近几年,随着全国各级各类SP培训班和师资班的陆续举办,及全国中职、高职和本科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纷纷采用SP模式进行考核,标准化病人理论又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SP病人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渐被更多的人熟知和接受。笔者参加了由中国“标准化病人”(SP)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SP 项目中心及德国针对目标表演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国初级SP训练师”培训班,培训学习了有关SP在世界医护领域发展史、SP 选择和使用标准、角色塑造、脚本编写、角色训练、表演与反馈等内容。本文对SP在国内外医学专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尤其是在医学护理教学的应用,其优缺点及前景展望进行阐述,以期交流学习。

一、SP的发展史

1.国外发展史

自1968年美国神经科学院院长Barrows首次提出标准化病人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早期启用了标准化病人模式,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欧洲国家中荷兰、瑞士、德国虽起步较晚,但后期发展迅速,以德国为例,几乎所有的医学高校都建立了SP项目来培训医学生,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实操技能和沟通对话。在亚洲,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也已将SP应用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中,除此之外,病危信息告知,咨询谈话、处理心理障碍等方面也在广泛应用SP模式。当今国际上已经成立了 “全球SP训练师联合会”,旨在更规范的促进SP项目的沟通发展。SP在国外主要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培训、考核等领域。

2.国内发展史

1991年,标准化病人模式开始引入我国。1993年,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和九江医学专科学校三所院校合力培训出第一批标准化病人,并逐步在各院校发展应用。目前,我国SP主要用于医学教学领域,在护理教学中尚处于摸索阶段。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了一个不平衡的发展阶段,在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以后,标准化病人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工作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迎来了它的蓬勃发展阶段,我国近年也同“全球SP训练师联合会”建立了联系。并成立了中国SP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各医院高校与国际SP组织的培训学习。现北京协和医院对SP的研究和应用处于国内前沿。国内外的实践证明,SP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及职业素养,有助于解决目前医学教育而临的诸多问题,这一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热点方向之一。

二、SP得以广泛应用的优势和不足

1.SP产生背景

(1)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病人不愿意参与教学,暴露隐私,导致学生临床见习机会大大减少。

(2)一些特殊疾病患者,如心衰、危重病人由于疾病限制,无力配合长时间或反复的体检或问诊,甚至诱发疾病加重等。

(3)临床病人疾病很多不典型,病源、病种不足,具有广泛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典型病例。

SP这种新模式的出现,正好能缓解医学资源缺乏及医患关系紧张的矛盾。

2.SP的优点

(1)可以减轻真正病人用于教学的负担,针对教学内容可以针对性的准备典型病例,随时复习教学中需要训练的内容。即可以多场合、重复性的使用。

(2)在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中可以做到考生面对的病例是一样的,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

(3)教学中比起面对示教人,SP要灵活很多,可以生动的模拟病人的表现,给出反馈,帮助医学生在医患沟通、积累经验、了解自身极限等方面得到有效练习。

3.标准化病人的不足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查阅及临床实践的总结, 认为SP项目目前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病人不能真实地模仿出所有患者的症状或体征,如肝脾肿大、心脏杂音、桶状胸、浮肿等真实病人的客观体征。

(2)标标准化病人的症状和体征都是根据临床病例编写出来的典型剧本,但临床病种覆盖面窄,或不具有典型性。因而,SP具備也局限了学生观察临床的视野。

(3)在招募或培训标准化病人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高。培养出的SP多为兼职,具有很大不稳定性。而上级部门对此投入有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SP的发展。

三、SP的几点建议

1.国家及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SP的重视程度

开化思想,吸收国际前沿精华,为我所用,加大对SP项目的投入,是保证发展的原动力。

2.促使SP专业化

最好设立相应的专业学科,启动专门人员培训,改变现有的谁需要谁培训谁招募的现状,有效节省SP培养的人力、财力、物力。促使其向更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3.建立SP工作上的相应的法律法规

SP工作必须在法律的范围保障内进行。SP的合法权益,可以促使SP无后顾之忧的工作,为医学教育事业贡献更大的工作热情。

四、前景展望

SP的出现,无疑填补了当今医患紧张、教学资源不足的空白。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大力发展应用SP作为辅助教学,对培养医学生进入临床和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尤其与国际接轨更为密切,虽然我们还存在诸多不足,相信未来标准化病人在我国医学院校的应用和研究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社会不断进步,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SP在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上会愈加宽广。

参考文献:

[1]唐红梅,部杨,黄钢.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8) :610-611.

[2]陈适,朱慧娟,陈未.标准化病人规范化培训流程[J].协和医学杂志,2014,(02) :225-227.

[3]伍朋燕,植瑞东,陈康敏.情景模拟教学法和虚拟医学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北方药学,2013,(07) :152-153.

[4]赵平,王玲珠,薛芝琴.标准化病人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相结合应用于诊断学教学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5,(1) :169-171.

[5]李晓丹,徐如祥,李伟峰.诊断学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应用[J].教育探索,2007,(11) :1030-1032.

猜你喜欢

医学生标准化医学
标准化简述
医学的进步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交通运输标准化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