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师的素养

2018-03-26高秀桂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活动英语教学

高秀桂

【摘要】素养是人们在环境及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修养,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素养,直接决定能否圆满地展开英语教学活动,能否将这门语言的艺术传达给学生。新的背景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唯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根据现实需要丰富自身的素养,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完善自身,促进教学,将英语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英语教师 新课程改革 素养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新课程改革日益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素养是人们在环境及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修养,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是否具备良好的英语素养,直接决定能否圆满地展开英语教学活动,能否将这门语言的艺术传达给学生。

一、品德素养——英语教师素养的魅力所在

所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英语教师除了应具备一般意义上的品德修养外,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的最突出的品德修养就是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做出的道德要求。但热爱学生绝不只是道德要求。师生之间的关系除却“教”与“学”的关系之外,还应该是平等、互敬、互爱的关系。热爱学生是新课程改革中充满对学生人文关怀的要求,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和趋向,是对教师群体的宏观要求。这种热爱,进一步指出教师应该强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真正用实际行动走进学生的心里,将教学视作密切师生关系的方式和途径。英语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理所当然的要时时刻刻关心学生思想上的进步,政治上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秉持热爱学生的态度,用自己专业的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畏难心理,引导学生实现从“应该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只有对学生表达真挚的爱,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为学生推开英语世界的大门。

《礼记·学记》上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热爱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缕春风。热爱学生,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将这份“热爱”变成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动力和源泉。

二、知识素养——英语教师素养的基础所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是否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尤为重要。

(一)扎实的语言文学知识素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深厚的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如英美文学史、文学理论、语言学理论、写作学等知识。在英语教育工作中要把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英语知识的基础部分系统地、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在科技知识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系统掌握英语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结构、更显出特殊重要意义。

(二)深厚的教育专业知识素养

借助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育的基本规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应用学科这一中间环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很难在英语教育实践中找到直接的物化过程。教育专业知识素养能够指导英语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避免英语教学陷于盲目性。

(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学科知识的前提下,还应当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随着科学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知识体系也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这对英语这一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英语教学不仅要实现本专业领域内的教学任务,还应该成为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一个工具。英语教师必定要提高自己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广泛修养,有效应对本学科之内乃至学科之外的诸多问题。

三、能力素养——英语教师素养的关键所在

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一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总是与一定的实际活动相联系。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的能力素养是教学活动顺利、圆满、有效进行的保障。

(一)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不断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激励学生持续深入钻研的动力来源。缺乏学习兴趣只能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谈不上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这显然违背了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兴趣是能够培养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采取一切有利的手段来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原则,安排教学环节,调节教学主次,选择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是一般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手。而一个新型英语教师更应该具备这样一些能力:独立钻研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能够高超地掌握课堂教学——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氛围,能够巧妙地提问以牵引学生的思维流程,能够艺术地处理偶发事件以化解课堂上的突发性问题。能够及时地把握学生的瞬间智慧,以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能够根据课堂情况随时调控自己的语言、情感和课堂教学的节奏等。

(三)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教学是英语教师日常工作的主体,在教学的同时,英语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新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才能将自己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认识、体会等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范畴,再用理性认识指导教学实践,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飛跃、升华,使自己更自觉地遵循教育规律,不断促使自己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连接,用丰富而生动的技术手段拓展英语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让置身教室的学生们充分感受现代技术为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审美素养——英语教师素养的意识表现

英语教育除了是一种语言技能教育,还是一种审美教育,因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必须重视英语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

审美制约着情感丰富的程度和精神境界的高低。对于英语教师来说,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发现课文中特有的审美价值,然后再把这种发现传达给学生的过程就是传递自己审美观念的过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具备深层的审美意识,对文学作品要有独特的见解,能把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有机地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审美体验、文学体验,让饱含血和肉的新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让课堂充满鲜活生命力,让课堂成为教师思想情感流淌的场所,让学生生发出属于自己的审美意识。

总之,新的时代背景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唯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根据现实需要丰富自身的素养,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完善自身,促进教学,将英语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景源.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42-43.

[2]赞科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M].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0.

[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9) :46-47.

[4]孙瑞新,吴云华,张春和.素质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1998.16-17.

[5]应俊峰.研究性学习的管理模式[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

[6]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活动英语教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