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问题研究

2018-03-26齐祥涛冯世超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职业规划队伍

齐祥涛 冯世超

【摘要】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校教师队伍无遗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特别是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特殊群体,他们担负着管理学生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重任,还是高校与学生的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和个性品质。然而,在实际教育中,高校辅导员队伍暴露许多问题,如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没有科学的职业规划等问题严重制约高校辅导员的教师的队伍的质量,因此,明晰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提高专业素养,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寻找发展空间三方面路径是帮助辅导员明确角色定位和提高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角色定位 职业素养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角色,我们必须不断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与他人的社会关系,明确的自己的角色定位,必须经过从定位向认同的转化,明晰自己的时机地位、身份、能力与其承担的社会角色。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主要负责管理学生日常事务、如班级秩序、日常生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品德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由于高校教师的角色的多重性,致使教师是学生的教师、管理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朋友,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医生。

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

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逐渐养成的个性品质,主要包含人的政治、思想、道德、知识、心理和能力素养等,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也不例外,同时也是评价和判断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素养的基本标准。首先,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大学生谋利益,为大学生服务,然后,在实际工作中,端正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应该端正态度,尊重学生,为人师表,处处成为学生的典范和榜样。最后,教师还需具备专业的文化素养和能力素养,善用教育机智应对突发事件,敢于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促进高校学生的就业率。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缺失,职业角色定位模糊

部分高校辅导员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更是模糊不清,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高校教师的多重性所致,辅导员不仅要管理学生的学习工作以及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还要担负心理健康问题、就业指导、生活关怀等的职责。显然,部分高校辅导员没人认识到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和重大使命,没有把自身工作定位在学生的心灵导师,心理咨询室、职业规划师等角色,从而忽视本职工作赋予的职业使命,致使职业认同感严重缺失,没有体验到职业的荣誉感和幸福感,职业角色定位模糊。

(二)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淡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高校辅导员担负的教育职责较多,很难分出时间和经历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的学习,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主要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运用教育学的知识来开展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科研能力较差、科学意识不强,对于在学生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缺乏敏感性,缺乏对学生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加工教育信息和掌握教育时机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三是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及时高效的根据工作实际来改变自身的工作方式方法。时代的发展呼唤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欠缺,教师职业修养不够

高校辅导员一般都是刚从学生角色进入教师队伍的年轻人,他们与学生相比,除了年龄基本相差无几,知识相对丰富,但是社会阅历和职业规划却并不丰富和明确。在进入教师队伍后,辅导员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日常工作基本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对于学生人生的引导地位不足;自己处于高校管理体制的最下层,职业晋升通道狭窄;工作压力大、工资低;繁琐的学生日常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大多时间惊雷,导致大部分辅导员丧失了职业规划的清晰性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辅导员自身职业规划的缺失,导致自己专业深造的可能性降低,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稳定性、积极性。部分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修养不能够完全适应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引路人的角色定位,导致本应该发挥积极作用的辅导员队伍的很多工作都流于形式。

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引路人角色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教育界人士的广泛认同。尤其是近年来,中央思政工作会议更是对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作为一项硬性要求,要求予以重点保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又很难有清晰准确的角色定位,难以适应新教育改革形势的需求。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细化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确定角色定位

一是建立专职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应该具有更加明确的角色定位和专业要求,主要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学习理论素养养成、人生方向宏观引导教育以及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纠正等等角色属性。二是建立专职班主任角色。“班主任”可以由学生干部作为辅导员队伍的补充角色,辅助辅导员做好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管理的角色。这样对辅导员角色和职能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能够对辅导员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从而加快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步伐。

(二)完善高校提高辅导员职业培训,提高自身修养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观养成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但是与之相关,辅导员队伍职业素养的提升仍然离不开辅导员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具备。高校辅导员素养的全面提升需要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教育研究机构及管理部门能够从理论上对辅导员职能、角色、进行明确;二是需要各级教育管理机构、高校能够组织一系列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素养水平提升培训课程。着重加强辅导员专业建设、培训体系、职业发展规划等等方面的系统培训课程;三是自身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实践中来,从学生管理实践中学习、提升,加快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引导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规划,探索发展空间

创设一个多元化发展空间和路径的辅导员职业规划路径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成长显得非常必要。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开展辅导员专业能力培训,拓展辅导员队伍工作和事业的科学化、规范化之路;同时也应该进一步细化和拓展辅导员成长空间和规划路径。与教师职称晋升、管理人员职务级别晋升不同,高校辅导员队伍却似乎游离与队伍之外,不具有明确的发展路径。在实际工作中,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自身,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单位职能权限,探索适合辅导员自身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划的成长路径。比如,辅导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规划选择自己是从事教师队伍职称评定系列,还是选择从事管理队伍走职務晋升的路径,甚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双肩挑”路径。拓宽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水平和发展渠道,从而更加科学地提升高校辅导员角色和职业发展定位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景鹏.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问题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2]任跃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问题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

[3]林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职业规划队伍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