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文学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18-03-26张惠卿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混合教学英美文学课程改革

张惠卿

【摘要】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近年来遭遇困境,混合教学模式作为结合传统、在线学习优势的新型授课方式,有助于摆脱课程所遇到的难题。但该模式目前多应用于技能型课程教学。通过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证明该模式同样适用于该课程,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美文学 混合教学 课程改革

一、英美文学课程现状

英美文学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多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发展,校内外环境变化巨大,该课程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首先一切以经济利益为目标,急功近利的思想盛行;部分教育管理者更加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人文思想的养成。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许多院校的英美文学课时被一减再减。这同样对学生有着影响,他们更加重视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学生选择进一步深造缓解压力,这些学生重点往往放在听力、写作、翻译、阅读等课程的学习。英美文学日渐被弱化。

同时,该课程年代跨度大,内容繁多复杂,往往使得学生产生力不从心,无以应对的感觉。部分作品语言相对晦涩难懂,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目前,国内主要流行的教材内容都较繁复,与学生知识水平、情感需求、兴趣爱好脱节。史学知识介绍加名著分析的传统课堂授课方式,由于其内容和方式的一致性,无法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以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对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这种授课方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背离了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发现者的初衷。以上种种,导致学生对该课的关注度下降,课程被边缘化,教师在授课中也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二、课程改革: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实现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势互补。该模式既强调学生对知识主动积极地建构,又同时渗透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以及教师的引领作用、学习、研究方法的指导作用和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根据美国在线教育的统计报告,到2013年70%的院校将有40%的混合课程。目前,国内有多个网络教学平台,它们集教学内容发布与管理、课堂教学、在线教学交互、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教学评价和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教师可以此为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作者所在的淄博师专,对英美文学课程,进行了近一年的混合模式教学改革探索,笔者以此为例,探讨英美文学的混合模式教学可行性及改革反思。

1.课程设计理念

以混合教学为基本模式,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实现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围绕培养合格小学英语教师目标,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相结合。注重结合学生兴趣、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内容选取。将重点放在文学作品赏析方面,强调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创新实践能力。

2.英美文学混合教学活动实施

(1)重新规划课程结构

根据思隆报告,在线内容少于29%的授课,为网络辅助课程;网络授课比例达30%~79%的为混合课程,80% 以上的为在线课程。以此为依据,对课程结构进行规划,把握全局,兼顾细节。按不同年代和文学特点分为不同模块,下设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单元,并依据知识的逻辑关系和教师的教学经验将教学单元细化为知识点、技能点。明确每个单元哪些内容是安排学生课前、课后在线学习的,哪些部分是学生应该在课堂掌握的。

(2)课前教学设计、线上辅助学习

教师进行各项准备工作,设计与开发教学平台,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能够保证的学习时间、学习动力和学习预期。结合学情分析把学生所需要课前掌握的知识、完成的任务以学习导航的形式呈现,包括内容提要、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活动建议、课程资源等。文学史的部分、作家生平、思想、观点和风格等让学生在课前自学。教师将这部分知识合理分割,每个部分仅包括一个重点、难点或疑点,以3~5分钟的内容短小精悍的微课形式呈现,构成相对完整的一套微课体系。教师讲解视频内容,配以画面、背景音乐等吸引学生注意。简易、明快,有针对性,不易使学生产生疲倦。可适当增加相关文学流派的微课。教师筛选部分相关网站或文献并提供链接方便学生访问,避免学生在互联上盲目查阅资料而浪费太多的时间。

(3)以项目化教学为导向的基于协商的课堂学习

学生在课前的线上学习中已基本掌握了相关的文学史知识,课堂活动则更多的集中在文本的赏析上。课堂上,教师首先针对学生在线学习中普遍的、典型性的问题给与解释和阐述。教师已经在课前将任务项目进行了有机分割,不同的组完成了各自的任务。课堂上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给与点评和补充。针对课前学后思做的问题,分组协商讨论,得出结论,共同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对项目的学习。《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师首先对学生自学情况总结,重点解释彭斯诗歌的苏格兰特色;组织学生分组上台演示制作的课件:《一朵红红的玫瑰》的内容赏析、主题、写作风格,教师辅助讲解《一朵红红的玫瑰》的韵律和用词,同时,引导他们对照彭斯的另一首愛情诗《安德森,我的约》,发现不同的爱情主题以及写作方式的不同。其主导思想:学生完成难度系数相对小的任务,教师协助完成诗歌音韵理解等较难掌握的任务。分组讨论并回答课前的几个问题,诵读该诗。学生呈现课前搜集的中外爱情名诗,师生共同分析与本诗的异同。

(4)巩固复习,拓展延伸

这是再一次线上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学生完成在线测试,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还可以根据老师上传的视频和课件,展开网络学习,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学生明确掌握的部分可以忽略,知识的遗漏之处和难点可以反复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师生在课程的讨论区就本单元之所学进行交流沟通,答疑解惑。弥补课堂时间短,师生无法多方位共同学习的缺陷。一方面,增进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增进学习兴趣。 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进一步在线研究相关主题, 拓展延伸。

(5)进行综合、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

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把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课堂讨论参与度、完成任务情况给与量化评价;另一方面,结合期末考试成绩,但该部分所占比重远低于改革前。考核内容分为线上学习情况(占30%)、线下学习/课堂表现(30%)、期末考试(40%)线上学习情况需要考虑学生在讨论区的活跃度、发帖量,各项在线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线下学习即课堂表现则根据考勤、课堂发言、组内活动参与情况和完成任务情况综合考量。期末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决定,但所占比重远低于改革前。

该评价方式充分考虑学生平时学习情况,通过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课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混合教学实施总结及反思

为了解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访谈,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习效果的看法。多数学生(87%)认为引入了混合教学模式的英美文学课程,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方便同学间和师生间交流,有助于他们获得更多的文学常识和知识。教学内容满意度达78%,学生普遍认为内容对他们有吸引力,易于接受、从中获益匪浅。85%的学生认为该学习方式更有益于师生、生生互动。从学习效果上讲,90%的学生认为获得了相关的英美文学知识提高了阅读、分析能力;对于诗歌、戏剧类比较高阶的文体也能够自己进行初步的欣赏和分析。课后访谈结果同样显示,混合型教学模式普遍受学生欢迎,认为这种学习方式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教师提供的网上学习视频资料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王同学反映说:“每次上线,我都急切地想看有无新的视频,这些视频言语清晰简洁,容易理解,而且制作非常精良,从里面配的音乐和图片也可以看出老师的用心。”李同学说,“评价内容增加了线上学习、课堂讨论等,对我们的评价更全面、客观,我们平时也更加注重主动、积极地学习。对比教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发现: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在自学能力、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班。

但是,该模式的推行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⑴学生的线上学习缺乏有效监管,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做其他的事情,导致学习效率低下。⑵起初,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新鲜感的消失,线上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不能完全适应新模式。⑶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线下的项目化教学,他们习惯于教师满堂灌的讲授方式,思维不够积极主动。如何克服以上问题还有待实践积累。

三、结语

混合模式下,教師对无限的英美文学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将最符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线下线上结合的模式,把最基本的文学知识教给学生课前课后处理,降低了课堂学习、讲授的难度,把课堂作为学生提高技能的主战场,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的能力。同时,多样化的课堂展示和讨论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综上所述,混合模式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因其能够有效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优势,符合当前大学生的情感思维特点、知识获取途径而深受学生的欢迎。该模式有助于英美文学课程摆脱新时期面临的种种问题,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蔺宁.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9,(12).

[2]韩锡斌,朱永海,程建钢.高等教育借助在线发展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在线教育十一年系列报告的综合分析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4) :92-100.

[3]杨芳,魏兴,张文霞.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7,(02).

[4]李京南,伍忠杰.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外语,2015,(06).

[5]马武林,张晓鹏.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1,(03).

猜你喜欢

混合教学英美文学课程改革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