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误区与对策探讨

2018-03-26李学香薛余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职工道德教育

李学香 薛余华

【摘要】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形势下,如何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成为德育工作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 社会环境 对策 近年来,由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下,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成为了教育战线的首要任务。

一、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确立,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流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方式的转变。作为社会新生主力军,中学生应该建立怎样的价值观,已经成为思想道德教育者面临的重点、难点。因此,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学生除了在家庭、学校中所受教育和影响外,还要面对虚拟网络等方面的巨大诱惑。因此,在面临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时,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必须依赖于良好社会环境的熏陶。

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误区

首先,从家庭来说,家长、长辈对中学生过于用心。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地提高。现在中学生大多都是“零零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许多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这也导致了家长对孩子没有原则的关心、帮助,让孩子失去了许多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变得越来越不独立,也越来越经受不起挫折。长辈、家长以处处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慢慢养成了“以我为核心”的观念,在这种观念里,许多中学生变得不懂分享和感恩、自私自大。

其次,从学校来说,主要是应试教育中分数决定一切的弊端和教职工的职业素质亟待提升。学校是中学生知识来源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伟大使命。然而在许多学校,思想道德课检测的分数成了评定学生品德高低的唯一评判标准。这不仅严重削弱了学生对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让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渐渐地丧失了兴趣。教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担,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所以每个教职工都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言行举止上给学生做出榜样。

最后,从媒体等方面来说,主要是纷繁复杂的各种图片、视音频给予中学生思想上的冲击。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整个社会环境显得愈发复杂多变,让人目不暇接。中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在不断受到来自媒体各方面、各层次、各角度的信息冲击时,虽然开阔了眼界,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但也接触到社会上越来越多负面性的东西。比如,大量的垃圾广告、诈骗新闻、内容不健康的影视剧以及网络游戏等等,这些东西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成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拦路虎。

三、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对策

首先,家长或者长辈要“正确地”关爱子女。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为人父母者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其养成良好的品质。在生活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锻炼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从而使其在“劳心劳力”的同时,体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意义以及获得成功的快乐。此外,家长可以让他们尽可能多的与同龄人学习、玩耍,培养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推己及人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其次,学校要提高教职工的教学素质,并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作为学生获取知识、认识社会的重要场所,学校要抛弃以分数作为唯一指标的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此外,每个教职工都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此培养中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精神品质。作为一名教育者,教师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重担,以优秀的文化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培养人,以真诚的言语激励人,以主流的价值观感染人。

最后,社会要加强对互联网媒体、大众传媒的综合治理,剔除负面的影响,净化中学生成长的外在环境。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使得互联网、电视、手机等成了中學生沟通、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因此,想要净化中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外在环境,政府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审查力度,还中学生一片净土。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来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强盛,作为一名德育教育者,我们愿意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陈均土,黄鹏红.从知识德育走向生活德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7,(08)

[2]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职工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