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的现状、问题及方向

2018-03-26辛洪涛范宪文王唯一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实践基地高等教育

辛洪涛 范宪文 王唯一

【摘要】近几年,我国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成果数量、研究重心、研究层次和学科分布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主要采用文献梳理和计量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趋势,明确了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需要破解的难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 校内 创新創业 实践基地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问题

与国外相比,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研究起步晚,研究面比较窄,还处于对国外经验介绍和自我摸索阶段。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文献发表的起始年度和增长趋势分析,以“创新创业教育”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主题词检索出的最早文献分别出现在2000年和2002年。但是,以“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主题词的文献增长缓慢,从2002年的2篇仅增长到了2016年底的20篇。

从相关研究文献总数量分析,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比较多,而对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研究过少。截至2017年9月25日19点,以分别以“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各自精确检索到7758、96条结果。

从关键词共现网络来分析,现有研究偏离中心点聚类分析中心点。在分别以“创新创业教育”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主题各自检索出的文献中,研究文献数量最多的涉及“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和“创新创业教育”,但只有“大学生”这一个聚类分析的中心点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另一个中心点——“校企合作”却少有文献涉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关起大学校门来空对空地教授学生如何创业,而是要以大学生为重要主体,通过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资源共享机制,让学生接触实践,不仅从书本上、课堂上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习,然而这都是以深度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忽视校企合作正是现有研究的重要不足之处。

从研究层次分布来分析,现有文献中基础研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行业指导和高等教育层次的研究。这些文献多以“经验借鉴”“启示”“探索”“思考”“以**为例”等词语作为主题词,围绕创新、创业展开论述,研究的描述性和基础性偏重,应用性偏弱。

从学科分布来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对中小学和学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依然是空白,甚至直至2016年5月17日《中国青年报》才发起了“中小学要不要创业教育”的大讨论。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等院校的事情,创业精神的培养有必要从娃娃抓起,从K12教育(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做起。这是高等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的重要依据。

二、未来研究趋势和研究的努力方向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在尊重个性基础上,有效整合资源,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将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阶段,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必须符合政府发展规划,借力政策东风,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把社会资源引入到大学校园,校外用人单位和高校育人单位互通有无,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充分调动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师生并肩创新创业,共建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共育知识产业集群,通过增加产品的知识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从而达到双创教育“育人”“孵化产业”和“服务社会经济”的内涵式发展目标。

学术界未来的研究,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力图突破“三大”难题。

1.突破所谓“高校和企业目标冲突”的难题。当前,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高校和企业目标冲突”存在争议。有人认为,高校和企业在共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上存在目标冲突,非营利性的高等院校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就类似于油与水的关系,很难融合到一起;而另一些人主张,高校和企业在共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上不存在矛盾。时至今日,人们对高校和企业目标在共建实践基地上是否存在冲突依然莫衷一是。实际上,无论存在冲突、不存在冲突,还是两种观点模棱两可,都会对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产生舆论、认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或者据而远之,或者踟蹰不前,或者急躁冒进。显然这都是下一步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必须面对和澄清的问题。

2.突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虚置”的难题。当前,很多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设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直觉上,该目标并无不妥,但在具体实施培养方案以及对培养效果进行衡量时就会发现,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因难以量化而成为一个实际上已经虚置的目标,从而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虚化,如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中分章节讲述“创业必备的49条素质、创新必备的51条潜力”,等等。试想,这种教材培养目标何在?是告诉学生们培养或开发出这些素质和潜力才能创业,还是让那些有想法、冲劲、干劲的学生因缺乏这些所谓的素质和潜力而打退堂鼓?所以,这也是未来着力研究和突破的难题。

3.突破“高校师生对创新创业动力不足”的难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虚置,学生和老师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就会软化,激励约束机制软化就会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于是很容易陷入“目标虚置→激励约束机制软化→实际上无考核→无动力→无方向”的恶性循环。为了有效落实2017年2月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七条指出的“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未来研究应该将转换视角,创新思维,探究高校师生对创新创业动力不足的破解之道。

这三个难题环环相扣,要逐个破解,才有可能形成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上的重大突破。第一个难题涉及的是校内外资源能否有效整合到校内实践基地并发挥双创教育合力的问题。该问题不解决,就可能出现两个结果,要么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以校方资源投入和教育模式为主导,以营利为目标的企业对基地建设缺乏积极性,企业只挂牌,少作为或不作为;要么以企业资源投入和教育模式为主导,企业巧用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学生苦不堪言。无论哪个结果出现,都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从而使后面两个难题难上加难:资源匮乏、资源浪费等资源配置问题,会直接制约创新创业基地的“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的引进、培养和物质激励,也会减少对创业学生的资助和扶植的力度,“资源匮乏的冷水”很容易扑灭师生心中刚刚燃起的“创业星火”,影响师生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激情,动摇师生对创新创业目标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邓丽娜.创业训练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12).

[2]王建,杨燕萍.高等院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思路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3,(07).

[3]谢盛良.高职教育区域性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12).

[4]王福,宗彦,王卫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探索[J].美术大观,2014,(05).

[5]夏小华、张月.困境与出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校内平台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4,(03).

[6]王杰.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探析[J].实验室研究和探索,2015,(07).

[7]陈章兵.高职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猜你喜欢

实践基地高等教育
实践实习基地成果推广的政府采购模式探索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