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2018-03-26姜楠赵月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初中生

姜楠 赵月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关键。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本文主要从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涵义以及如何开展思想品德生活化方面展开了探讨,仅供广大读者借鉴和参考,不足之处还望见谅。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生活化 策略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与一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风尚及风俗习惯相联系,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思想品德是意识行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本文首先总结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涵义,而后总结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总地来说,笔者认为要想做好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首先要从实践活动展现生活,搭建知行动桥梁;其次要联系时政热点,关注生活信息;再次要让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氛围;最后要立足于课内外结合,促进知情意行统一。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涵义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将思想品德教学融入到生活当中,把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師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钻研,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思想品德生活化的过程中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生活与教育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就要开放思想品德课堂,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力求教学生活化。通过课堂教学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并通过实际生活验证思想品德的内涵以及思想品德所要传达的理论,塑造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孩子们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从实践活动展现生活,搭建知行动桥梁

生活是社会实践的基础,人以生活为根基,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不能从真空中构建,必须来源于生活空间。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于依赖说教式教学,这种方式不仅枯燥,而且也容易与实践脱离,与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目标不符,所以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来源于生活,融入到生活,教师要在生活中展现思想品德教育,搭建知行动桥梁。在桥梁搭建的过程中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造和重组,已经如何更好的充实教学内容都是十分关键的。

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积极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要不断发掘教材意外的资源和材料,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注意取材。比如在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时就应该提醒学生要注意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要节约生活用水等等,好的教育就是来源于生活再到生活中去的教育。

(二)联系时政热点,关注生活信息

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初中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电视、网络以及手机,等等,初中生已经有了对于新闻的敏感度,教师应该及时关注新闻信息,捕捉与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信息,融入到课堂教育当中,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类信息既具有生活气息又充满时代气息,可以满足初中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在做好课本教学的基础上,务必联系实际生活,践行“小课堂、大社会”,致力于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教育模式,提高课堂的“真实性”与活跃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推进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

(三)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氛围

生活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人们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的看法和意见本来就是不统一的。学生们也一样,对待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教师不妨以生活中涉及到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实例为准,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评判,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比如,教师可以举一些两难的实例,如去上学的路上,马上就要迟到了,但是遇到了红灯,该不该闯?再如,发现自己的好朋友抄写作业是否应该告诉老师?其实生活中类似于这种两难的现象有很多,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而不是教师直接下结论,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评判,建立一个认知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思考和辨别的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素养。

(四)立足于课内外结合,促进知情意行统一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科教学的特殊性来看,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探究,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内化。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影响活动的开放性教学。当然,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用生活来取代教育,因为生活具有零散性、直接性、具体性等特点,生活之中还包括各种消极的成分。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所涉及的内容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又要符合课标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固然重要,但其目的是为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究来获取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必须体现课程的教育性,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三、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要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成为“死教学”,要“清如许”,必须“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就是生活!课堂小天地,社会大课堂,让生活回到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激活我们的课堂;让思想品德课堂服务于生活,教会我们师生如何品味生活,如何适应生活,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教育与生活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盛秀玲.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复习阶段的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23).

[2]郭大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浅议[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03).

[3]付秀丽.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源”与“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01).

[4]张铁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学科特色问题刍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7,(03).

[5]郑丹.在思想品德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以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例[J].初中生辅导,2017,(17).

[6]王忠元.夯实基础,关注时政,加强训练——初三思想品德寒假学习建议[J].初中生辅导,2017,(Z3).

[7]杨冬婷.初中思想品德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式解析[J].中华少年,2017,(22).

[8]徐永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研究[J].中华少年. 2017(27) [9]郑洪玲.论激发学生提问意识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 2017(06)

[10]潘韦瑜.关于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建议[J].初中生辅导. 2016(33)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